連特斯拉都賣不動!日本人到底有多不喜歡電車?

全世界轟轟烈烈的電動化轉型,似乎繞開了日本市場。

數據顯示,日本市場2024年銷量最好的五個電車品牌,分別是日產、特斯拉、三菱、BYD以及豐田,銷量分別為3萬台、5600台、2500台、2200台以及2000台。

銷量最大的是日產,純電車銷量僅3萬台,即便是本土的強勢品牌,豐田的電車銷量也只有2000台。

這裡需要注意,擁有全球頂級技術儲備、品牌號召力的特斯拉,在日本的全年銷量只有5600台,日本是一個年銷量接近500萬的乘用車市場。

特斯拉的銷量只有可憐的0.1%,和國內特斯拉Model Y接近50萬的年銷量差距巨大。

一個問題,為什麼日本人基本上不買電車?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電車在日本市場的確沒有認可度,核心關鍵是以下幾個原因:

1、日本市場認可的是混合動力系統,而不是純電車,去過日本的朋友都知道,日本的混合動力車型佔比一定超過了20%,比如說豐田THS、本田i-MMD以及日產e-Power,這些由內燃機、電機、電池組合而成的動力系統,很受歡迎。

基於日本強大的混合動力技術功底,不買純電車也是有原因的。

2、K-car在日本非常受歡迎,很多車型的油耗基本上都只有3L-4L左右,所以使用成本已經很低,如果從省錢這個角度去買車,電車就已經沒有優勢了。

國內電車有競爭力,核心的關鍵是國內的車型尺寸大、排量比日本K-car也大不少,動輒8L的油耗的確不經濟,但日本本土的油耗很低,沒必要選電車。

3、說到經濟性,其實電車在日本反而不經濟,日本的電費要比國內高,按照一台電車13kWh的百公里電耗來計算,成本和油車相當,和日本的混合動力車型相比成本更是沒優勢。

而且日本沒有國內如此豐富、強大的充電樁布局,在日本市場充電並不方便,尤其是特斯拉這種動不動就是60kWh大電池包的產品,充電就是一個問題。

當然,也不是日本拒絕電動化,而是日本理解的電動化和我們理解的不太一樣。

30年前日本就設計研發出來了混合動力車型,截止到目前為止口碑非常好,油耗低、平順性強、舒適度高、可靠性強,而且目前日本市場的混合動力車型定價也不高,基本上就是折算10萬左右的價格。

比亞迪在日本銷售的海豚車型,折算下來之後價格超過了17萬,要比日本本土設計生產的混合動力車型價格高出不少,這是大環境不選純電車的重要原因。

特斯拉在日本市場的定價20多萬,放在日本市場中已經是一個非常高的價格。

和日本本土的很多車型相比,特斯拉的特點是加速快、性能強、智能化足夠有優勢,其面對的是年輕消費群體,但更多的日本消費者,會從實際生活出發,選擇K-car或者混合動力車型。

聲明:相關圖片數據來源日經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