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以錦:擁抱與審視:生成式人工智能內容創作的優勢與風險

作者:范以錦(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名譽院長、教授,本刊學術顧問)

來源:《青年記者》2024年第5期

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獨特的優勢在內容創作領域嶄露頭角,成為眾多創作者關注的焦點。然而,如同任何先進技術都有可能是「雙刃劍」一樣,生成式人工智能可為人類帶來創新契機,亦暗藏隱患。因此,我們在積極擁抱新技術的同時,需保持審慎的態度,既挖掘其獨特的優勢,又防範其潛在的風險。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模擬人類的創造性思維,在內容創作中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在藝術領域,它可以根據創作者的指令,生成畫作、音樂等藝術作品;在教育領域,它可以輔助師生進行教學和科研工作;在媒體和信息傳播領域,它基於大數據和深度學習技術,自動生成新聞報道和社交媒體內容,幫助采編人員進行內容編輯和校對。

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也有其局限性,在模仿人的行為時因缺乏對人類情感和價值觀的深刻理解,會出現判斷失準的情況。此外,生成的內容可能涉及個人隱私,從而引發侵權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有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進行虛假信息傳播,造成不良社會影響。還有人提出,濫用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可能會削弱人的智力和靈感。人的靈感來源於長期的學習和實踐的積累,如果一味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進行內容創作,不注意社會調查和自我學習,長此以往可能會削弱人的分析判斷和創新能力。特別是對於青少年而言,他們有接受新技術的好奇心,但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如果頻繁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來尋找學習中所遇到問題的答案,將會逐漸侵蝕他們的持續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增加智力退化的風險。

我們既不能因噎廢食,將生成式人工智能拒之門外,也要警惕盲目技術崇拜的陷阱,以審慎的態度進行技術應用。其實,內容生產中的抄襲、洗稿、代筆等倫理道德問題歷來就有,並非技術帶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會不會直接導致人的智力退化,關鍵在於人如何正確使用這項先進技術。如果我們能夠深刻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精髓,使之成為提升工作效率和創造力的工具,那麼它就可以成為人們進行內容生產的良好助手。反之,如果過度依賴它,它就可能成為人智力退化的催化劑。絕大多數成年人是理性的,他們明白尊重原創、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在進行內容創作時會考慮如何生產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個性化作品。最為迫切的是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技術使用觀念,避免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過程中過度依賴甚至濫用。

總之,我們應該讓技術成為提升人類智力和創造力的工具,而非替代人類思考的機器,在享受其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要警惕其潛在的風險,在理性和合規的框架下正確使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技術與人的和諧共生,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

本文引用格式參考:

范以錦.擁抱與審視:生成式人工智能內容創作的優勢與風險[J].青年記者,202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