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智能剪草機械人開啟歐美「割草」征途

近日,由筱珈數據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剪草機械人iSward正在進行最後的組裝測試,這一批1000多台機械人將通過中國的港口出海歐美。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大概有2.5億個私人草坪及花園,其中80%分佈在歐美各國。以美國為例,普通家庭草坪外包的年費用月在1000到1200美元。

總部位於浦東的上海筱珈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註於戶外服務機械人研發、生產和推廣的高新技術企業,致力於運用大數據、AI算法研發智能化服務機械人。「目前,我們的機械人通過RTK技術,可以建立虛擬圍欄並精確確定其位置,最佳精度可以低於10厘米,最佳覆蓋面積可達3000平方米。」筱珈數據科技副總經理兼技術總監陳逍介紹。

據了解,傳統圍線機械人基於「布線+隨機碰撞」的作業原理,已經發展了近10年時間,但是在效率和效果上仍有待改進。「由於需要布線,一是會產生一大筆安裝與維護費用;二是圍線機械人無法滿足1000平以上草坪的需求。」陳逍介紹。

目前,各類庭院草坪的差異化較大,不同草坪在邊界、坡度等方面都有很大區別。iSward的無線定位技術使機械人擺脫了圍線的束縛,機械人的適用草坪面積最大可達5000平;其次,機械人的精確自動導航技術確保機械人在剪草時「精準作業」。「機械人在室外運行要比室內更加複雜,環境判讀需要選擇融入並選擇恰當的傳感器,並加入視覺AI進行輔助,也就是需要更複雜的算法。」陳逍介紹。

基於當下不同的使用環境,iSward剪草機械人融合了視覺AI和RTK衛星定位兩項技術。「RTK技術幫助機械人實現無線精確定位和導航,而視覺AI算法提供輔助導航功能,即使在衛星信號較差的情況下,機器仍能夠不出草坪邊界,並能識別草坪中的臨時障礙物(如人、寵物等),實現智能避障。」陳逍介紹。

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上海已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體系,其中浦東的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提升。筱珈數據科技也與上海交大等院校進行了「產學研」一體化合作,推動科技創新、科技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轉化。「我覺得在這裡可以幫我們更加熟悉前沿產業界的一些應用成果,同時把我們在算法里、實驗室里應用到的一些技術用在實際的機械人上。」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吳新銳說。

去年,最新款iSward剪草機械人亮相上海進博會,吸引了不少外商前來洽談。2024年,筱珈數據科技的機械人將在歐美多國布點銷售。「我們想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或是引領這個市場,就需要有和別人不一樣的看家本領,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塊,就是通過技術創新、科技創新服務我們的社會。」陳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