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ura 70「AI消除功能」疑似可擦衣物引爭議,專家:建議對AI圖片強制加水印

近日,華為pura70手機ai修圖功能被曝能「一鍵消除衣物」,引發關注。有網友用女性模特的圖片進行示範,發現pura70手機內置的圖像編輯功能,可通過ai消除技術,對人物的衣領部分進行消除。

據九派財經此前報道,面對這一爭議,華為客服部門曾回應稱,該ai功能由華為自研,相關大模型確存在漏洞。華為一高級工程師回應並解釋稱,相關視頻中,該功能將原本照片中穿着衣服的部分消除,是因為識別到用戶只勾選衣領這一小部分,消除後ai大模型根據肉色的人體背景進行了補全,並沒有故意放大或縮小。

該華為高級工程師說,對於部分用戶將此功能用於人體的修改,研發部門正在不斷修復改進功能,持續優化模擬算法。

華為ai消除功能。圖/華為官網

近年來,隨着人工智能的火熱,眾多廠商紛紛將搭載ai圖像處理技術的手機作為賣點,ai在手機修圖功能上的應用一方面降低了專業修圖的門檻,提升了用戶的攝影娛樂性和個性化表達能力。

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ai強大的圖像處理能力普及在手機上,可能導致虛假圖片的泛濫,導致公眾難以分辨真實與虛構的界限,可能在社會交往、新聞報道乃至法律等領域帶來衝突和信任危機。 

近日,九派新聞採訪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秦瓊和江蘇法德東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藍天彬律師,他們分別從不同視角對ai修圖技術談了自己的看法。

【1】傳播學專家:ai修圖的大眾化普及可能導致虛假照片泛濫,建議強制引入水印標識

秦瓊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副教授,她主要從事新聞與傳播學方向的研究。她認為,ai修圖的廣泛應用是一種技術的進步,「人類傳播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運用和改進技術的過程,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來說,自帶ai圖片處理技術的手機能夠減少大眾持有技術的成本。比如以前修圖,要麼是自己會ps技術,要麼就花錢,而現在一部手機就能解決。」

不過她也提醒,我們對任何技術都應該持審慎態度。「在傳播中,人們一般容易相信親眼看到的東西,我們常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是由人類感知世界的方式決定的。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這種技術生產他想要的任何照片,在極端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引發道德、法律等方面的衝突。比如合成照片、虛假照片滋生謠言,侵犯個體名譽或者隱私權等等。」

她還表示,在自媒體新聞生產成為常態的環境下,ai修圖技術的廣泛應用可能還會加劇虛假新聞的泛濫,這不僅會損害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還可能會增加個體乃至社會辨別虛假信息的成本。

秦瓊認為,一項新技術將如何發展、怎麼發展,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目前來看,智能化將是今後互聯網生態的一大突出特點,需要社會各界共同構建ai技術的使用規範。

「從個人而言,提高媒介素養是當務之急,但這項工作不是個體的任務,而是社會的義務。我們現在針對培養公民的媒介素養的東西,還是太少了,還應該想辦法增加一些教會公眾如何識別虛假信息等方面的內容。」她說。

她還主張,應加強對ai技術的監督,她認為事前監管優於事中或事後補救,而這需要企業和政府共同發力。「例如,可以對企業ai處理圖片的使用場景進行限定,對於公開分享在社交網站、視頻號等平台的ai圖片,可引入水印標識,表明照片已經過處理。」

同時,她認為強化平台內容審核機制也尤為重要,從技術上來說,現在平台的審核技術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關鍵在於,這會增加運營成本,自律與法律約束並行才是長遠之策。」

秦瓊還表示,技術本身是中立的,「它也是人創造出來的,所以並非給技術設限,而是給人的行為設限,這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由於涉及文化、道德倫理、經濟、法律等方方面面的議題,這也將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她說。

【2】律師:ai技術的不當使用,可能導致民事侵權甚至犯罪

江蘇法德東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藍天彬則表示,ai修圖技術的廣泛應用代表着技術的升級,但如果不當使用此類ai技術,可能會帶來民事侵權問題,比如侵犯隱私權、肖像權等,也可能會出現利用ai技術進行刑事詐騙等問題。

他說,例如在未經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不法分子利用ai技術製作、傳播淫穢圖片或視頻,從民事層面來看,可能涉嫌侵犯當事人肖像權、名譽權和隱私權。此外,這還可能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公安機關可對行為人治安處罰。

若行為人以牟利為目的,且達到一定涉案數量或金額,那麼行為人就可能涉嫌製作、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將面臨刑事處罰的風險。即使沒有牟利,行為人也可能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罪。此外,若行為人利用ai技術變聲,或者生產相應的視頻、音頻,從而騙取他人財物,達到數額較大以上的,則可能涉嫌詐騙罪,同樣面臨刑事處罰的風險。

藍天彬還表示,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作為證據的照片、圖片,要保持原樣,不能進行修改,裁剪、縮放、調色等等均不被允許,否則可能影響證據的合法性和真實性。「ai修圖技術修改的照片,有可能導致證據不被採信。」其表示。

其建議,隨着ai修圖技術的不斷演進,相應的鑒定技術也應隨之加強,以適應司法鑒定的新需求。而作為個人,應合理使用ai技術,儘力避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作為技術廠商,要作相應的提醒設置,提醒合法合規使用該技術。

九派新聞記者 曾怡婷

編輯 陳偉 梁霞

【來源:九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