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半導體「暗下一城」,美國的芯片禁令,真的只「傷害」了美企?

文/跳跳說科技

眾所周知,日本的光刻廠商們,本來對大陸市場躍躍欲試,想要和ASML一較高下。結果,還沒有等到他們真的有很大的行動,老美一紙禁令把日本光刻廠商都卡住了。而且日本半導體對大陸的限制,比老美限制的範圍還要廣。在這個背景下,不少的人都摸不清日本半導體到底是打着什麼樣的算盤。

有趣的是,在他們比美半導體禁令還要嚴格,且讓不少日本企業都不能出貨的背景下,日本的出口數據出現了一個罕見的狀況。據消息顯示,在去年的12月份當中,日本對中國的出口數據增長了9.6%,而這是13個月以來的首次增長,其中主要的推力是在芯片製造設備的出口上。也就是說,他們明面上在限制出貨的情況,實際上還出現了鮮少的增長,暗戳戳的拿下了一部分大陸市場的份額。

看到這一幕,不禁讓人想問,美國的芯片禁令,真的只是「傷害」了美企?

畢竟在他們多方的圍堵之下,其餘的企業似乎沒有受到太大的出貨影響。就連ASML在年都加速度的交付了中國廠商們的光刻機,賺的是一個盆體缽滿。而至於日本的企業,在芯片製造設備上的出口還出現了增長,其中去年兩家光刻廠商的出貨也有大幅度的提升。然而,美國自己本土的芯片企業,以英偉達為例,就遭遇了多方的限制。

就連一些美國企業在過去出貨大陸市場,都頻繁的遭遇了美國官方的審查。本以為,他們是想藉助限制讓盟友內的企業們受傷,結果反倒是盟友們的企業逐步回到了正軌,而美國企業還深陷被限制的沼澤當中。看上去,這個局面好像對於美半導體來說並不是很利。

但仔細分析來看,其實局面沒有我們表面看上去的那麼簡單。因為在一定程度上,美國半導體依舊掌握了尖端技術的話語權,並將盟友們企業的尖端領域發展也都遏制住了。比如說日本的光刻廠商們,他們能出貨的都不是尖端的製造設備,而是所謂的特供版以及成熟製程的設備。這就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沒有辦法往前更進一步,還更別說要和ASML做競爭了。

還有韓國半導體企業,同樣是如此。卡死了他們尖端領域的發展,尤其是在大陸工廠的升級規模,這讓韓國半導體在很長一段時間都陷入了陰影當中。那麼,這兩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都遭遇了困境,到最後落到美手上的還是技術的話語權,並試圖用此來繼續圍剿他們覺得可能有壓力的半導體發展。

說白了,哪怕是日本半導體的出貨出現了增長,對於美國而言也就是小事情,至少在他們長遠的規劃中,其餘的半導體發展都無法在尖端領域上要走他們太多的話語權。或許,在現在看來,他們要重回芯片製造只是一個幌子,真的目的是要讓他們逐步失去競爭優勢的芯片設計環節,不被其餘的半導體所趕超。

畢竟,在這個背景下,好像芯片製造變得越來越重視了,他們才好藉此渾水摸魚。因此,就筆者看來,是不是真的只傷害了韓企還有待商榷,接下來只有看時間來驗證了。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對此進行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