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子品牌切換純視覺路線:將基於單Orin,去掉激光雷達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hiev大蒜粒車研所,作者 | 張祥威,編輯 | 德新

隨着蔚來子品牌阿爾卑斯上市周期的臨近,這一新產品序列的輪廓正不斷清晰。

多名知情人士告訴hiev,蔚來內部代號為阿爾卑斯的第二品牌,在智駕方案方面將基於單顆nvidia orinx芯片,且去掉了激光雷達,採用類似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

阿爾卑斯計劃於今年下半年推出,首款車型是一款suv,對標特斯拉model y。蔚來創始人李斌對該品牌有着頗高預期,「雖然vb車早就下線,但我們不着急發佈。先等一等,讓大家先卷一卷,然後我們最後來掀桌子。」

單orin 、去激光雷達,讓阿爾卑斯的智駕方案與蔚來品牌有了明顯差異。

蔚來品牌一直採用的是四顆orinx、單顆激光雷達的方案。hiev了解到,阿爾卑斯首款車起售價介於20 - 25萬元之間,採用單orin方案後,希望在交付時即實現城市領航輔助功能。

成本更低的智駕方案,讓阿爾卑斯有了掀桌子的機會。「純視覺」的智駕方案,也讓我們看到下一階段智駕競爭的雛形。

從高調到務實,阿爾卑斯搭載單顆orin x

蔚來的自動駕駛硬件方案大致經歷了三代。

基於nt1平台的方案是第一代,蔚來es8上採用23個感知硬件,包括三目前向攝像頭、4個環視攝像頭等。智駕芯片採用的是mobileye eyeq4芯片。

基於nt2平台的方案是第二代,二代平台車型全系標配四顆nvidia drive orinx,算力1016 tops,算力高於同時期市面上所有量產的智駕系統。二代平台標配圖達通獵鷹激光雷達,等效300線的指標,也讓其成為市面上量產車中性能最強的激光雷達配置。

四顆orinx的蔚來,與主流智駕方案相比更為「豪華」,且相對高調。

造車新勢力中的另外兩家小鵬和理想,頂配版本的智駕方案包含兩顆orinx芯片。傳統車企孵化的新品牌如極氪,智駕方案同樣採用的是兩顆orinx芯片;比亞迪的騰勢品牌,頂配車型的智駕方案採用單顆orinx芯片。

自動駕駛硬件方案的第三代形態,基於nt3平台。

nt3平台的第一款車是蔚來et9,作為蔚來品牌的行政旗艦轎車。et9採用兩顆蔚來自研智駕芯片神璣nx9031,官方稱「一顆nx9031可實現目前業界四顆旗艦智能駕駛芯片的性能,且效率和成本更優。」

阿爾卑斯品牌車型同樣基於nt3平台,只不過智駕方案有所不同,將四顆nvidia orinx減至一顆,且去掉了激光雷達,採用與特斯拉同樣的純視覺路線。

上述知情人士稱,nt3平台下的蔚來、阿爾卑斯和螢火蟲三大品牌,智駕芯片方面的規劃多線並進,分別是:

蔚來品牌採用四顆orinx,接下來全面切換兩顆神璣nx9031芯片;阿爾卑斯品牌基於單顆orinx,後續可以升級神璣nx9031芯片;螢火蟲品牌將搭載地平線征程5芯片。

hiev還了解到,使用單orinx後,攝像頭的幀率、分辨率均要下降,前視攝像頭不會再使用800萬像素,幀率也不會再用30赫茲。這意味着,阿爾卑斯或將採用200萬像素攝像頭

基於單顆orinx的阿爾卑斯首款車型,在交付時即具備城市領航輔助功能。

也就是,硬件上阿爾卑斯將與騰勢品牌旗下的頂配車型採用同樣的方案,軟件算法上,阿爾卑斯會和特斯拉、極越一樣採用純視覺路線。

從蔚來品牌的四顆orinx,到阿爾卑斯的單顆orinx,也說明蔚來在阿爾卑斯的智駕策略上丟掉了「豪華」包袱,硬件上變得更加務實。

阿爾卑斯承擔衝量任務

對於阿爾卑斯,務實是一種新策略。

蔚來品牌一直高舉高打,無論從研發、營銷、充換電等各個方面的投入,在國內新能源品牌中均排在前列。

除了nt1/2/3三大智能技術平台,蔚來車型按底盤機械平台,還有d平台、e平台之分。蔚來es8、et7、ec7、es7、et9屬於d平台,et5、et5t、es6、ec6屬於e平台。

在阿爾卑斯上,蔚來原本要延續高舉高打的作風。據hiev了解,阿爾卑斯品牌的車型最初基於獨立的平台,只不過一些零部件與d、e兩大平台共享。

直到去年,蔚來開啟降本提效,阿爾卑斯的獨立平台開始與d、e平台的進行了研發資源整合,以減少一次性的研發費用,整合後,共用的零部件進一步增加。

今年初,李斌給一個部門做了all hands內部講話,很少再談更長的戰略,更多講的是落地執行。

一位參與這場溝通的蔚來內部人士告訴hiev,「這是斌哥最講務實的一年,講的不再是幾年規劃,全是每一點節省1%、2%。其它幾年他都會講星辰大海,今年不講這些了。現在大家都清楚了,蔚來就是做高端品牌,阿爾卑斯品牌偏家用、實用。」

補能方面,蔚來對不同品牌車型的可用換電站進行了區隔。

「在換電補能方面,蔚來品牌的車型可以使用一、二、三、四全部四代換電站。阿爾卑斯車型使用第三代換電站,同時可以使用第四代換電站。螢火蟲品牌車型將使用第四代換電站。」知情人士告訴hiev。

據hiev了解,阿爾卑斯一共有三款車,除了第一款suv,第二款車將是一款轎車,更加偏向家用和性價比,預計將在明年推出。

由於suv車型在中國市場更受用戶青睞,阿爾卑斯的第一款車必定成為銷量擔當,擔起衝量重任。

李斌表示,「20到30萬的市場競爭會非常慘烈,所以nio這個品牌不要到這個市場裏面去了,很麻煩。我們做哪些準備,後發制人吧,先慢慢轉一轉,然後再讓我們第二品牌入市。」

而在家用的這個20多萬的家用市場,李斌認為有機會產生這種單款月銷五六萬輛的車型。

根據汽車流通協會、乘聯會等數據統計,純電suv市場中銷量最高的特斯拉model y 2023全年銷量達到45.6萬輛,相當於單月3.8萬輛。在高峰時,model y的月銷量可以達到在五六萬水平。

也就是,李斌希望阿爾卑斯的首款車有機會成為model y那樣的超級爆款車。

一次至關重要的出牌

對於當下的蔚來而言,阿爾卑斯第一款車稱得上至關重要的出牌。

2023年,蔚來共交付新車160038輛,同比增長30.7%。如果按平均客單價40萬元計算,全年營收大概在640多億。按毛利率15%計算,蔚來去年全年毛利潤預計在90億左右。

不過,2023年前三季度,蔚來累計研發費用超90億元

目前,蔚來的研發範圍涉及整車、電驅、電芯、芯片、換電、手機等多個領域,持續對多領域進行較高的研發投入,好比在造一艘諾亞方舟,令人充滿希望的同時也代價不菲。

一方面,自研的確會降低成本。

蔚來智能硬件副總裁白劍在社交平台表示,「以智能硬件最大頭的自駕(兩個orin版本)+數字座艙8295兩部分,我立個flag:業內用tier 1的同行,我的成本比你們少30%。也不多,幾千塊吧。」

白劍告訴hiev,「蔚來和德賽相比能力相近,直接能力維度節省30%是很難的,節省主要在於兩處:

整車硬件架構,蔚來的團隊在定義這個事情,非常清楚怎麼把它合在一起;蔚來的智能硬件部門是零毛利,因為蔚來養着智駕硬件部門,所以是零毛利。而tier 1有毛利。假定每個域控可以節省30%,賣多少台車,剩下下來就是直接節省的費用。」

蔚來想做的是,通過不斷大筆的投入來掌握各個關鍵領域的know-how,從而削弱市場上類似nvdia、德賽西威、寧德時代這樣的中間商,讓整車毛利率變得更高。

這也是特斯拉的作風。

但另一方面,蔚來還沒有特斯拉的龐大勢能。之前的投入大量成本遲遲無法通過規模效應進行攤薄,高投入的自研逐漸讓蔚來負重前行,想要方舟繼續向前,賣車主業外仍需仰仗一輪輪的融資。

阿爾卑斯的第一款車如果能成為model y,通過更大規模的交付為整個公司持續大力造血,將是一場跨越式勝利。

不過,這裏面充滿艱巨的挑戰。

目前,市場上對標model y的純電車型有小鵬g6、智己ls6、極氪001、極越01,這幾款車的單月銷量與model y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月銷量最高的為九千多台。

任重道遠,懸念已經拋出。阿爾卑斯第一款車的純視覺方案究竟是否能打?銷量能否逼近model y?蔚來整個集團能否就此擁有自己的「現金奶牛」?2024年將會給出答案。

答案最好是肯定的,因為阿爾卑斯這款車,也許是蔚來打入決賽圈的最後一次出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