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億房企僅一家!2023銷售、拿地哪家強?

2023年,各家房企銷售排行蓋棺論定。

中指院數據顯示,2023年百強房企銷售總額為62791.0億元,同比下降17.3%。其中,銷售額超千億房企16家,較去年同期減少4家,百億房企116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4家。

在行業深度調整之下、百強房企格局分化持續。保利發展以4207億元成為榜首,也是唯一的4000億房企;萬科、中海、華潤、綠城位列其後。

地方國企銷售增幅擴大

2023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繼續承壓,整體仍處在低位調整期。數據顯示,2023年top1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2744.0億元,較上年下降11.7%;top11-3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851.1億元,較上年下降17.8%;top31-50房企銷售均值為420.6億元,較上年下降19.0%;top51-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198.3億元,同比下降28.2%。

銷售門檻值下移的同時,百億以上陣營企業數量在減少。其中,銷售額超千億房企16家,較去年同期減少4家,百億房企116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4家。百強房企的格局持續分化,聯發集團、國貿地產、象嶼地產等多家地方國企的銷售增幅均在20%以上。

隨着行業進入調整期,越來越多企業不再增加銷售目標、追求規模化發展,轉而通過主動管控銷售規模,追求更加平穩的發展。不過,從完成銷售目標的情況來看,有9家房企目標完成率均值為98.5%,其中華潤、越秀地產、建業集團、天地源完成全年目標。

一線城市成交佔比繼續提升

數據顯示,2023年,百億企業重倉一、二線城市,30家百億代表企業的一、二線城市業績貢獻合計佔比為85.4%,較2022年上升了3.4個百分點。其中,一線城市銷售額佔比較上年增加2.46個百分點至21.6%,連續兩年持續上升,市場需求支撐度較強;在多項有利政策的帶動下,部分強二線城市市場活躍度正在增加,因此二線城市銷售額佔比有小幅上升,銷售額貢獻仍達到63.8%;三、四線城市市場承壓,2022年業績貢獻率為14.6%,較上年下降3.3個百分點。

從區域來看,長三角、粵港澳(內地)、京津冀三大城市群銷售貢獻突出,合計佔比超六成。2023年,百億企業長三角、粵港澳(內地)、京津冀城市群的銷售額貢獻較大,佔比分別為38.15%、15.56%、11.62%,合計佔比65.33%,分別降低1.04、0.62和增長0.07個百分點。

從具體城市來看,上海、杭州、北京、廣州、南京、成都、蘇州、武漢、廈門、深圳分列2023年百億代表企業城市銷售額前十名。其中,成都銷售額同比增速較快。究其原因,成渝城市群受連續兩年持續優化房地產調控政策、人口持續凈流入、購房首付和房貸利率降低等因素影響,區域內需求旺盛,市場率先恢復,銷售佔比同比提升1.24個百分點。

央國企及地方國資企業為拿地主力

2023年,百強房企拿地總額13195億元,拿地規模同比微增1.7%,年底推地節奏有所加快,帶動企業拿地總額增速轉正。

從新增貨值來看,中海地產、保利發展、華潤置地佔據榜單前三位。2023年,中海地產以累計新增貨值2585億元佔據榜單第一;保利發展、華潤置地緊隨其後,累計新增貨值規模分別為2336億元和2206億元。

央國企及地方國資企業仍為拿地主力。其中,保利發展、中海、華潤、建發、招商蛇口、中國鐵建、越秀、華髮等央國企位列拿地金額前十,大型央國企抓緊土地市場底部適度補充資源有助於在市場回暖後搶佔先機。中建系公司連續兩年保持較高投資規模,建築業務承壓下積極拓展自投地產業務,除中海、中海宏洋外,中建東孚、中建智地、中建玖合等子公司也連續兩年進入拿地金額前100。

部分區域性中小民企加大拓展力度。如偉星保持較高投資規模,連續兩年進入拿地金額前20;大華連續兩年進入拿地金額前50。年內,方遠、長隆等背靠母公司加大房地產行業投資力度,建杭、坤和等善於合作的地方民企聚焦杭州積極拓展市場。

地價上限取消後,優質地塊競拍熱度攀升。不過,高溢價土地多為央國企獲取,中小房企拿地壓力較大。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王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