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國內傳奇老牌輪胎廠被拍賣

近日,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拍賣青島黃海橡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海輪胎」)所屬的輪胎生產及輔助設備,包含150萬條全鋼載重子午線輪胎生產設備裝置,共計741項,設備共1,620台,起拍價4711萬元。

在經過277次報價之後,最終成交價為6216萬元,山東鴻華取得中標資質。

資料顯示,山東鴻華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是一家以從事金融業為主的企業。

九十年發展變遷

黃海輪胎隸屬於中國化工橡膠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全鋼載重子午線輪胎、半鋼輕卡轎車子午胎兩大系列,擁有「黃海」、「力霸」、「路通達」、「海奧」四大自主民族品牌。

其前身是始建於1933年曾享有國內輪胎「四大家族」(大中華、正泰、樺林、青島第二橡膠廠)盛譽的青島第二橡膠廠,至今已有90年的歷史。

第二橡膠廠的前身是30年代日本侵華時在青島設立的太陽膠皮鞋廠、制胎廠,1944年兩廠合併為青島膠皮工業株式會社青島膠皮工廠;

1949年6月青島解放後,改為青島橡膠廠,隨後先後易名為山東橡膠總廠、國營青島第二橡膠總廠、國營第二橡膠廠、青島第二橡膠廠(1979年至今);

1994年7月,青島市橡膠工業公司撤銷,以青島第二橡膠廠為核心組建青島橡膠集團公司;

2000年,成立青島黃海橡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2年,其旗下青島黃海橡膠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5年,中國化工集團正式進駐黃海橡膠;

2013年9月,青島黃海橡膠有限公司註冊成立。

命運多舛

被買賣的曲折之路

先說黃海橡膠,2005年黃海橡膠在接受中國化工重組之後發展道路並不順,在經歷兩年連續虧損後不得不向青島市政府求救,在得到一系列幫助後黃海橡膠在2007年扭虧為盈,實現利潤2227萬元,但次年又急轉直下,2008年虧損高達3.37億元。

這裡插一嘴,2006年1月,青島國資委將黃海集團90%和10% 股權分別轉讓給中車集團和中國化工裝備總公司,中車集團在收購報告書中承諾:在收購完成後36個月內,將以黃海股份為主導,對其下屬的各橡膠輪胎企業進行整合,但三年之後的資產整合之路也未能實現。

2010年4月,中車集團購買黃海橡膠全部資產負債,同時黃海橡膠購買內蒙古齊華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黃海橡膠由輪胎業轉戰礦業。

同年12月,黃海橡膠通過轉讓部分土地來獲得6010萬元的土地補償款。

2011年黃海橡膠經歷了股權轉讓終止,被迫另覓重組方。

2013年,為方便資產重組,黃海橡膠設立了一個全資子公司,也就是上述拍賣的黃海輪胎。黃海橡膠全部資產、負債、人員、業務等陸續轉移至黃海輪胎等公司。

2016年,風神股份發佈現金收購的資產,向中國化工購買黃海輪胎100%股權,收購價格為1.19億元。中國化工以風神輪胎為平台整合旗下輪胎資產。

2018年,風神輪胎又將其持有的黃海輪胎100%股權及截至2018年6月30日風神輪胎對黃海輪胎的債權轉讓給黃海集團,交易價為8007萬元。僅僅兩年,黃海輪胎又重回黃海集團。

共享工廠」之後

黃海輪胎走到遲暮

2019年,黃海橡膠與浙江天輪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採用了「共享工廠」的模式進行合作生產。

然而天輪供應鏈並沒有給黃海輪胎帶來光明的未來。

同年,天輪供應鏈與廈門國貿合作投資成立青島途樂馳橡膠有限公司,入駐青島黃海輪胎廠,之後發展中也是問題不斷。

2021年,山東省發佈一批產能清退名單,涉及的第一個全鋼胎企業就是青島途樂馳,淘汰70萬條輪胎,對此其表示將和黃海輪胎展開戰略合作,黃海輪胎啟動年產150萬條全鋼載重子午胎搬遷改造項目,完成後租賃給青島途樂馳生產經營。

回到文章開頭細看,黃海輪胎拍賣的不就是150萬條全鋼載重子午線輪胎生產設備裝置嗎,小編合理懷疑是同一批!!!

2022年,青島途樂馳頻繁陷入多起買賣合同糾紛、相關勞務合同糾紛等法律訴訟,並被凍結查封相關資產。

途樂馳員工討要工資

看來,「共享工廠」並沒有使黃海輪胎起死回生,反而在泥潭裡越陷越深。

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一浪接一浪,回過頭來看,距離那個被人傳頌的「橡膠二廠」已經過去了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