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達550億美元,多車企湧入,飛行汽車或迎爆髮式增長

博爾赫斯曾說過,飛翔是人類最基本的渴望之一。在科技發展下,飛翔或將成為現實。12月27日,深圳市七部門聯合印發《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加快推動載人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低空航空器產業化。

具體措施包括,對研製載人evtol、飛行汽車並實現銷售的在深圳實際從事相關經營活動的低空經濟企業,給予一定比例銷售獎勵。支持evtol航空器和無人駕駛航空器適航取證。對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evtol航空器和無人駕駛航空器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並在本市經營的低空經濟企業給予獎勵,其中evtol航空器1500萬元,大型無人駕駛航空器500萬元,中型無人駕駛航空器300萬元。每個企業每年資助不超過3000萬元,同一型號僅獎勵一次。

當前,全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到了飛行汽車領域,在載人、貨運、應急救援等場景探索應用。那麼,飛行汽車究竟是什麼?距離能打空中「的士」的場景還要多久?

潛力巨大,車企相繼湧入

實際上,飛行汽車並不是指能飛的汽車,它全稱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是航空電動化的產物。與直升機相比,飛行汽車更輕,應用場景範圍更廣泛。「它可以不用像汽車一樣在地面疾馳,但它必須得像飛機一樣,載人在空中實現安全穩定的飛行。」之江實驗室智能機械人研究中心副主任謝安桓表示,在起飛原理上,evtol跟直升機有點像,都是垂直起降,不需要超長跑道。

正如客用飛機改變了人類長距離出行方式,在業內看來,飛行汽車也將改變未來的城市出行。也正因如此,飛行汽車成了許多企業看好和投入重注的賽道。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球範圍內已有200多家企業或者機構參與研發飛行汽車產品。包括豐田、本田、奧迪、奔馳、保時捷、通用、現代、谷歌、英特爾、優步等跨國車企和科技巨頭。

其中,豐田投資的joby推出s4有人駕駛evtol ,並在11月於紐約市區完成首次試飛,計劃2025年投入生產,每年交付500架;stellantis集團投資的archer aviation也在近日與阿布扎比投資辦公室達成協議,2026年在阿布扎比啟動空中的士業務;吉利科技集團參與投資的volocopter計劃明年在巴黎奧運會期間提供服務,進行evtol商業試運營。

在我國,吉利、小鵬、廣汽等車企也都在開發飛行汽車,一些公司甚至已經制定了量產時間表。其中,吉利旗下沃飛長空已經完成了5座級evtol ae200的首飛。據了解,ae200最大航程可達到200—300公里,巡航速度最高250km/h,可滿足城市群內、市域間零排放、低噪音、高頻次商業運營的使用需求。今年7月底,沃飛長空與華龍航空在成都簽署了獨家戰略合作協議,以及100架ae200的採購協議,初步實現了飛行汽車的商業價值。

沃飛長空ceo郭亮表示:「evtol能夠垂直起降,一個多小時的汽車通勤時間,evtol只需十幾分鐘,平均耗時為地面交通的1/5。從上海東方明珠到浦東國際機場,不到10分鐘可抵達。未來出行成本約是乘坐專車價格的兩到三倍左右。」

12月1日,在第五屆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上,小鵬匯天與嘉興南湖交科院簽署訂單。根據雙方協議,南湖交科院將預訂100輛小鵬匯天的「陸地航母」飛行汽車,用於公路、水路等交通領域綜合管理以及飛行營地的體驗、場站接駁運輸等。同時,南湖交科院、寧夏交通廳交通執法局與小鵬匯天共同簽署飛行汽車先導應用試點合作協議,將率先讓飛行汽車示範應用於交通、文化、旅遊等領域。

記者了解到,小鵬匯天的「陸地航母」飛行汽車採用了分體構型設計,分為陸行體與飛行體兩個部分。陸行體為4—5人智能駕駛座艙,搭載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可為飛行體進行多次補能。飛行體部分為純電動有人駕駛飛行器,可實現垂直起降和低空飛行。按照小鵬汽車的相關規劃,將在未來2—3年內實現量產。

廣汽集團也在2023廣汽科技節上推出了旗下首款分離式飛行汽車gove。該產品可實現上下兩部分脫離,並且底盤可以加高加厚,配備超大電池,為上方的飛行艙充電,提升整體的續航能力。據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表示,廣汽之所以選擇入局飛行汽車,首先肯定源於政策傾向性。低空空域出行,是汽車到了一定瓶頸後,基於技術、市場多維度考量後,飛行汽車成為一種有望實現突破的全新出行方式。

路還很長,難題待解

企業不斷研發飛行汽車產品,我國在政策方面也給予大力支持。除了深圳的政策外,10月10日,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綠色航空製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提出到2025年,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實現試點運行;到2035年,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為技術特徵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實現商業化、規模化應用。

10月13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向億航智能設備(廣州)有限公司頒發eh216-s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型號合格證。據了解,這是世界上首個載人級無人機型號合格證項目。

儘管各家企業推出飛行汽車足夠吸引眼球,政策也在不斷推進行業發展,但飛行汽車在實用性、商業性、法律法規等方面仍有諸多限制。

一方面,飛行汽車的成本高昂,很多用戶無法接受。從目前企業推出的產品信息來看,售價大多在100萬元以上。此前公開銷售的飛行汽車pal-v售價更是高達400萬元人民幣。

另一方面,動力和電池重量也是企業需要功課的難題。據了解,一般汽車只要克服大約0.3g的滾動阻力和風阻就可以實現平穩駕駛。而飛行汽車至少要克服1g的重力,一旦車身超重,動力、結構、飛行性能等方面就會產生不穩定。

此外,安全也是飛行汽車需要注重的一點。如果在空中發生意外,不僅自身危險還有可能引發較大的公共安全。並且,由於是低空飛行,氣象環境也會直接威脅到飛行安全。因此,在飛行過程中,能否解決各種險情,保障乘客安全,也成為當下企業需要研發的重點。據小鵬匯天方面介紹,2021年起,小鵬匯天就在研發飛行汽車「旅航者x2」的「降落傘」,在今年10月中旬試驗成功。試驗證明,在50米高度開傘,配重近1噸的「旅航者x2」,能以5.2米/秒的接地速度平穩落地,機體完好無損,打破了業內最低在200米開傘的紀錄。

顯然,想要實現商業化運營,飛行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只要有飛行的夢想,故事仍將繼續。摩根士丹利預測顯示,到2030年,全球將有12000架飛行汽車用作空中的士、機場班車和城際航班服務,全球飛行汽車市場規模達550億美元,2040年市場規模超過1萬億美元,2050年市場規模達9萬億美元。

責任編輯:李延安 主編:於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