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雙11的延續和補充,每年雙12依然有不少消費者關注,也是電商促銷的重頭戲。但是今年,出現了一個極其反常的現象,那就是網上一直靜悄悄的,沒有鋪天蓋地的營銷造勢,顯得分外冷清,似乎平台們不再關注雙12大促了。
其中,阿里巴巴更是傳出一條大消息,宣布取消了延續10多年的雙12購物節。消息傳出,很快衝上了當天熱搜第一,網友們還是挺感慨的,很多人都表示,「購物車都加好了,就等雙12下單」「沒來得及下手就取消了」。
其實跟大家想的不一樣,阿里取消雙12,只是取消了口號和形式,真正的促銷投入力度更大了。取而代之的是「年終好價節」,折扣力度、商家規模、商品規模等均有大幅度提升,例如跨店滿減玩法支持每滿200減30元。
同樣,京東今年給雙12宣傳造勢的營銷力度減少了,而實打實的投入卻更多了。近期京東忙着招商,要吸引更多品牌和商家參與雙12,豐富消費者的選擇。同時依賴強大的物流供應鏈,籌備更多現貨,滿足用戶迫切收到包裹的心理。
另一家一線電商平台唯品會,體量和規模不如阿里京東,但是搞購物節的決心卻不容忽視。唯品會不強調雙12,而是在全力舉辦周年慶12.8特賣活動,平台上5000多個大牌1折起,折扣力度創下年內新高,覆蓋服飾美妝、運動戶外和3C家電等多個品類。
例如,近期氣溫持續降低,消費者保暖需求激增,唯品會就拉着鴨鴨、波司登、雪中飛等國產羽絨服品牌深度放價,讓更多用戶買到實惠。數據顯示,唯品會128特賣啟動以來,羽絨服品類中400元以下的國貨品牌尤其受到歡迎,銷量同比增長近20%,且來自90後和00後的訂單佔比持續增長。
所以說,無論阿里京東還是唯品會,看似沒有競爭雙12,看似電商大促變得極其冷清,實則背後依然暗流涌動,依然競爭激烈。各個平台都在圍繞消費者「卷」質量,強調更低的價格、更豐富的商品和更完善的服務。
相較於前些年電商平台的「一路狂奔」,如今這種以人為本的高質量發展更讓消費者感到溫暖。我們衡量一家電商平台,不能單純聚焦體量和規模,更不能「唯GMV論」,要看到更多有溫度的標準,交易的主動權和話語權,有沒有掌握在消費者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