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國內開花,純電海外更香——10月銷量已預示全年結果

11月8日,乘聯會發佈了《2023年10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汽車不論是國內銷量,還是海外出口量,均創下歷史新高。

2023年10月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量達到203.3萬輛,同比增長10.2%,環比增長0.7%,這也是國內汽車市場實現連續三個月增長;1-10月份累計零售量為1726.7萬輛,同比增長3.2%。

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尤為迅猛,滲透率進一步提升。10月中國新能源車市場零售銷量為76.7萬輛,同比增長37.5%,環比增長2.7%;1-10月累計零售595.4萬輛,同比增長34.2%。從滲透率來看,10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已經達到了37.8%,較去年同期30.2%的滲透率提升7.6個百分點。

新能源領域的兩大頭部企業——比亞迪和特斯拉的銷售情況也出現了不同的走勢。其中,比亞迪繼續領跑,10月份銷量超30萬輛,同比增加38.4%;而特斯拉因為10月Model 3改款換代以及工廠升級等原因,同比僅增長0.6%,環比下降2.6%。

在接下來的11月,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汽車有望實現同比大幅增長。一大原因是2022年11月因特殊原因形成銷量低谷期,同期基數較低,再加上樓市高位理性回落、存量利率下調、車市促銷等利好因素,預計11月車市同比會暴增20%以上。

在中國車市整體持續增長的大趨勢下,國內市場和出口市場卻呈現出不同的格局:國內市場,插混領跑;出口方面,純電獨大。

同比增長78.2%,插混車型成為「香餑餑」

過去幾年,「插混是過渡,純電是未來」的認識逐漸深入人心,但今年以來這個認識開始被改變,尤其是在國內市場純電車型增長放緩的形勢下,插混車型反而開始爆髮式增長,增速上跑贏純電。

數據顯示,10月純電動車型的批發銷量為58.5萬輛,同比增長14.4%,環比增長3.7%;而插電混動車型的銷量29.8萬輛,同比增長78.2%,環比增長9.9%。插電混動車型在新能源車中佔比已經達到34%,較同期佔比增加9個點。

從不受市場待見,到成為「香餑餑」,插混汽車背後有多重因素助力。

首先是插混車型的純電續航大幅改善。此前大家購買插混,主要是為了綠牌。按照國內政策的規定,只要車輛的WLTC純電續航超過43km,就能算作新能源車,進而享受到相應的福利政策。然而,早期許多插混車打擦邊球,標稱純電續航都在50km左右,實際日常駕駛可能也就能跑40km,非常雞肋。

而現在插混的續航,無論是宋PLUS冠軍版,還是銀河L7、梟龍MAX,都可以做到100km+的標稱純電續航里程,而像是理想L系列、比亞迪漢DM-i等大電池插混車,甚至可以擁有200km以上的純電續航能力,純電續航足以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日常通勤需求,即便是出遠門也沒有續航焦慮。

其次,是源於新能源廠商推出了大量插混新車型。去年同期,市面上真正值得選插電混動車並沒有太多,主要是搭載DM-i插電混動系統的比亞迪車型。而今年大量湧現了一大批有競爭力的插混車型,比如哈弗梟龍MAX、吉利銀河L7、深藍S7等,再加上比亞迪王朝、海洋的各款插混新車,目前國內銷售的插混已經多達80款,價格區間更是覆蓋了從10萬-100萬元的價位。

續航的改良、豐富的車型選擇,不僅吸引了很多新車主,也讓很多油車車主有了更換插混汽車的意願。對於廣大汽油車主來說,比起直接換純電車,插混車是一個不錯的過渡選擇。插混車擁有了堪比純電動車的使用成本和駕駛體驗,又沒有純電車的續航焦慮,而且隨着比亞迪DM-i等混動系統等的出現,虧電油耗高的顧慮也消失了。

總之,插混技術的革新和市場車型的豐富,共同助推了插換汽車在國內的爆髮式增長。但是在出口方面卻是完全不同的格局,純電車撐起了出口的一片天。

新能源車出口強勢,純電車型佔比超90%

在出口方面,中國汽車行業延續了去年年末強勢增長特徵。

乘聯會統計口徑下的10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39.1萬輛,同比增長49%,環比增長9%。1-10月乘用車出口307萬輛,同比增長66%。這也是中國汽車出口繼2021年超越韓國、2022超越德國之後,今年正式超越日本,實現三連跳,成為全球汽車第一大出口國。

伴隨着中國新能源的規模優勢和市場擴張需求,中國製造新能源產品品牌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在海外的認可度持續提升。10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1.2萬輛,占出口總量的28.6%,同比增長8.2%,環比增長22.9%。和國內市場不同,出口的新能源車中純電動佔比90.3%。

中國汽車出口一個很大的市場是歐洲。歐洲是在「禁售傳統燃油車」、追求「碳中和」最為積極的地區之一,大量歐洲國家對純電車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歐洲本土的電動化產業鏈轉型慢,生產成本高昂,對比之下國產純電動車成本優勢明顯,比如歐洲市場本土純電車的平均售價是5.6萬歐元,而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即使加上關稅和運輸等成本,平均價格也不到3.2萬歐元。像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歐洲表現較強,旗下的名爵(MG4 EV)上半年在歐洲銷量排名第七。

中國汽車出口的另一大市場是東南亞。東南亞長期以來是日系車的後花園,日系車一度佔了80%以上的份額,然而日系車在電動化轉型落後,隨着東南亞各國助推新能源汽車,中國新能源車對日系車的替代效應越來越快。比如比亞迪在東南亞市場不論是銷量還是口碑上都獲得很高的認可,像Atto3(元Plus的海外版)、海豚等純電車在泰國、新西蘭、新加坡等國分別斬獲冠亞軍。

除此之外,廣汽、吉利、奇瑞等出口數據也非常不錯,而且近期新勢力出口也逐步啟動,海外市場也有數據開始顯現,可以說國產汽車正在海外遍地開花。

總結來說,中國汽車行業10月整體穩中向好,其中新能源乘用車企業普遍體走勢較強。在這個大趨勢下,新能源汽車插電混動車型在國內市場領跑、純電加速出口海外的格局也越來越明顯,像比亞迪這樣插混和純電動雙輪驅動的策略,不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在海外出口,表現都非常不俗,夯實了自主品牌新能源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