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富士康?關停120億工廠,拋棄10萬工人從華撤離

富士康拒絕給內地「喂飯」,在多國反覆橫跳「玩脫」後,又一蘋果代工大廠宣告撤離。


據媒體報道,這家全線搬遷的工廠為上海昌碩,曾位列全球五大代工廠之一,主要承接來自蘋果手機和電腦的組裝訂單。自2004年成立以來,總投資規模高達120億,巔峰時期一年為上海貢獻近10%的GDP


紮根上海近20年,昌碩突然宣布搬遷,引起不少外媒大肆炒作,印媒越媒甚至高呼:「世界工廠」終於要易主了!

1.訂單暴跌,廠房閑置,「小富士康」被迫搬遷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外資企業看中我國豐富的廉價勞動力,紛紛在華建立低端製造產業線。昌碩科技是其中電子代工廠的代表,擁有近10萬名員工,有「小富士康」之稱。鼎盛時期的昌碩同時運行8條生產線,所有員工日夜輪班,一人一天可完成1200部手機的組裝工作,每月工資高達上萬元。


然而昌碩只能做最簡單的代加工組裝,無法接觸更高端的核心技術。外媒甚至評價:中國製造業只能仰仗我們「賞賜」的低端訂單生存。


隨着美國三番五次的打壓,蘋果宣布減輕對華依賴,將我國32家代工廠提出供應鏈,上海最大的蘋果代工廠昌碩受到重創,訂單斷崖式下跌,工人月薪也從上萬降到3000元,無數員工選擇離職。

訂單暴跌、工人離職、廠房閑置……昔日大廠昌碩最終連租金都交不起,只能無奈宣布撤離全部生產線。


然而這只是製造業產鏈外遷的一個縮影,三星撤出中國市場、富士康前往印度建廠、豐田生產線遷至越南……業內人士預測:這些企業外遷將影響國內至少120萬個崗位。


2.世界工廠易主?人民日報警示


印媒越媒宣揚的「世界工廠易主」並非空穴來風,我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慢慢流失。公開數據顯示,我國製造業工人平均月薪為6900元,而東南亞只有我國的1/3,越南甚至不到1500元。


但我國早已洞察低端製造業從來不是發展的長久之計。人民日報也提出:只有促進國內產業轉型升級,才能掌握經濟主導權。失去蘋果等國外訂單,我國比亞迪華為等國產企業後來居上,為下崗工人創造數萬崗位。

隨着我國高端技術發展,也引來意法半導體、日本生物研究所等海外巨頭前來投資合作,誕生了「暢絡音」等前沿科技產物。


曾經外企只關注國內的廉價勞動力,如今日本生科研看重我國企業的酶法技術,成功達成合作。日方不吝嗇分享其下維護心腦的NK專利成分,我方企業也提供SIRT抑衰蛋白原料支撐,共同研發前沿科技「暢絡音」。


除此以外,中國龐大的市場也是當今合作優勢,國內亰JD東等平台觸達海外,為國內外貿易交流開拓通道。得益於此,「暢絡音」不僅在國內獲得千萬營收,也收到無數海外訂單。


據業內人士分析,中國得天獨厚的消費市場將吸引更多外企在華建廠、與中企合作,從而帶動兩國經濟發展,實現雙贏。


3.迎接挑戰,抓住機遇,中國產業轉型正當時

西方不會停止對我國的打壓,因為我國不會停止發展的腳步。產業鏈撤離不可避免會對國內製造業產生衝擊,但這也是促進我國產業升級轉型的歷史機遇。


央視新聞報道,目前我國製造業正處上升趨勢,在部分高端製造業已位於世界領先地位。在前三個季度對外出口中,「新三樣」鋰電池、光伏電池新能源汽車出口值高達7989.9億元,斬獲無數海外訂單。


在航空航天、生命科技、重工器械等多個尖端領域,國產智造也走出國門,開始在國際市場展露頭角。


無論昌碩還是富士康,這些蘋果代工產業鏈的外遷絕不是中企製造業的終點。我國正走在中高端產業轉型的路上,「世界工廠」不會易主,只會蛻變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