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沈天香
編輯 | 葛幫寧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空缺7個多月的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人選塵埃落地。
2023年10月27日,東風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共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黨中央關於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主要領導調整的決定:楊青同志任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免去其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職務。相關職務任免,按有關法律和章程的規定辦理。
東風公司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了此消息。
今年3月3日,中組部宣布根據工作需要,按照中央企業領導人員任職年齡有關規定,免去竺延風同志的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東風公司工作由總經理楊青主持至今。
楊青是土生土長的東風人。1966年出生在湖北枝江,1988年6月進入東風公司,在零部件企業鍛煉成長,東風活塞軸瓦公司(內部代號64廠)為其職業生涯的第一站。2001年7月,擔任東風汽車緊固件公司總經理,後負責車橋公司發展。
2009年,楊青擔任東風商用車副總經理。3年後,擔任東風汽車股份總經理。2016年8月,擔任東風商用車總經理,兩個月後便被提拔為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2017年3月,擔任東風公司副總經理。2021年2月,升任東風公司總經理。
東風公司內部對楊青的評價是,「實幹派,做事雷厲風行,長期在自主一線工作」。在其主持工作的7個多月里,東風公司推進了幾項重大改革。
其一,高層挂帥,集團總部上陣,對東風自主乘用車事業進行重大管理體制調整。
2023年8月16日,東風公司向外界宣布實施東風乘用車新能源「躍遷行動」。具體調整方案是——由東風公司總部直接運營東風自主乘用車事業,集團一體化管理「東風」品牌旗下的東風風神、東風eπ、東風納米等三大產品系列品牌。
管理體制改革的第一步,是將上述三個產品品牌的商品企劃和項目管理集中,實現商企集中、製造集中和營銷集中。東風公司成立東風乘用車銷售有限公司和東風乘用車製造總部,統一負責三大產品系列品牌的營銷、製造工作。
至此,東風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形成三劍合璧之勢——新「東風」品牌面向主流市場,「嵐圖」品牌面向高端新能源市場,「猛士」品牌面向豪華電動越野市場。三者既有組合優勢,又有規模效應,還有品牌合力,面對市場競爭可攻可守亦可防。
東風公司內部對此評論道:「這是東風進入21世紀以來,實施的最重大的管理體制調整,是達成東風公司轉型升級三年行動目標的重要布局,是實現東風公司面向未來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背水一戰。」
除東風乘用車新能源「躍遷行動」外,其他板塊的改革調整亦在同步推進。比如商用車板塊,東風股份從東風有限中剝離;比如零部件板塊,東風科技已經完成IPO;再比如合資板塊,東風有限與東風日產實現合署辦公……
截至目前,東風自主乘用車事業改革仍在推進中。接下來,東風eπ品牌發佈會將於11月初舉行,東風納米第一款車將於今年年底面世。
其二,推動PM(車型項目總監)制管理轉型,匹配相應對的責權利。
至於轉型,PM將對新車型全生命周期銷量和收益目標負責——通過強化項目球型組織模式,打通企劃、研發、採購、營銷等環節,在PM帶領下一起實現項目目標。通過構建三級會議機制,保障項目運行效率提升。
至於健全項目配套機制,通過提升PM考核權限、出台激勵措施、更新發佈管理手冊等舉措,真正實現PM能管、敢管、會管。
9月7日,東風公司舉行4款新車型項目目標責任書及對賭協議簽字儀式。這是東風公司繼集團一體化管理東風風神、東風eπ、東風納米三大產品系列品牌之後,推出的又一重要管理舉措,旨在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探索新車型「高目標高激勵」模式,打造爆款車型。
新車型項目管理體制機制優化方案具有兩大特點。
一是,打破以前上級管下級的垂直化管理模式,強化橫向支撐,實施矩陣式管理。PM作為甲方,與作為乙方的項目副總監,作為乙方的零部件、金融等支持單位,作為乙方的公司人力資源部、戰略規劃與科技發展部、財務規劃部、經營管理部等集團職能部門簽對賭協議,擁有對乙方的考核權,真正實現調動公司所有相關資源。
二是,加大對賭力度。
楊青認為,新車型項目管理,不僅管理新品上市,而且管理新車型全生命周期,包括小改款、大改款,對新車型全生命周期負責。新車型項目關係東風未來發展,保證其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是東風必須打贏的戰鬥。
其三,推動神龍公司「10·19變革」。
10月19日,東風公司與神龍汽車達成工業不動產交易及租賃協議,購買神龍汽車位於湖北武漢和襄陽的特定土地使用權、建築物和構築物。雙方還達成租賃安排,東風公司將目標資產出租給神龍汽車。
此舉堪稱神龍汽車發展史上的「10·19變革」——東風公司利用體系優勢,幫助神龍汽車融入東風新能源事業版圖,推動神龍汽車加速轉型、激發活力的重要舉措。
這些改革動作基於東風「轉型升級三年行動」和東風乘用車新能源「躍遷行動」而制定。
早在2021年4月17日,東風公司在上海對外發佈「東方風起」計劃和科技創新「躍遷行動」,加快向科技型企業轉型。同時,持續強化新能源戰略引領,堅持高強度投入,大力推進品牌、平台、整車商品布局發展,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和資源自主掌控。
效果明顯。兩年多來,東風公司不僅打造了M TECH猛士豪華電動越野架構、東風量子智能電動模塊化架構、DSMA多能源低碳節能模塊化架構三大乘用車新能源平台,還推出覆蓋節能、混動和純電的「馬赫動力」品牌。這些成果,為東風公司轉型奠定重要基礎。
按照規劃,未來3年,東風公司擬在自主新能源領域投入500億元,迭代推出18款自主乘用車新能源車型,投放22款商用車基礎車型。
2024年,實現東風自主乘用車主力品牌全新車型100%電動化。到2025年,實現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突破100萬輛,其中,「東風」品牌三大產品系列新能源突破70萬輛。海外出口方面,東風自主品牌出口銷量目標佔比不低於10%。
目前,東風公司形勢嚴峻,楊青團隊面臨較大挑戰。今年9月,東風公司銷量為20.09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為4.94萬輛,同比增長47.65%。今年前9個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23.14萬輛,同比增長0.7%,但東風公司銷量卻出現下滑——銷售汽車149萬輛,同比下降20.73%。
直面慘烈競爭,東風公司刀刃向內,積極推動管理機制重大改革,足見改革者的魄力與決心。對東風公司團隊而言,唯有躬身入局,真正放手一搏,才有機會留在牌桌上,成為新汽車時代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