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消息:欣旺達動力正式啟動IPO。就在三個月前,母公司欣旺達已發佈公告稱,擬將其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國內TOP10動力電池廠商中,蜂巢能源、瑞浦蘭鈞也正在衝擊資本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欣旺達動力成立於2014年,主要提供從電芯、模組、BMS(電池管理系統)到Pack(電池包)的動力電池系統整體解決方案,聚焦方形鋁殼電池同時布局動力大圓柱電池,覆蓋BEV、PHEV/EREV動力和儲能兩大應用市場。
背後的欣旺達(SUNWODA)是全球鋰離子電池領域領軍企業,主營業務為鋰離子電池模組和電芯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經過26年發展,已構建起六大業務板塊:3C消費類電池、智能終端、汽車動力電池、儲能系統與綜合能源服務、自動化與智能製造、實驗室檢測服務。
說起欣旺達,自然繞不開王明旺和王威,這是一對來自廣東茂名的親兄弟。王明旺出生於1967年,24歲從中山大學電子專業進修班畢業後,便加入香港精森(深圳)電子公司,從此與電池行業結緣。產品銷售工作可沒那麼好做,他每天需要從早上八點干到凌晨一點,甚至曾經長達半年沒有休息。不過辛苦歸辛苦,他很快就對行業情況了如指掌。
一年後,王明旺走上了創業之路。先是與人合夥生產模具,但由於利潤分配問題產生矛盾,最終分道揚鑣。他沒有氣餒,又與朋友合資開辦佳利達電子加工廠,生產手機、傳呼機等通信產品用的鋰電池,短短一年時間就賺到100萬元,結果卻再度重蹈覆轍,以分家告終。
無奈之下,王明旺拉上弟弟王威開始第三次創業,1997年12月成立了欣旺達。他們從電池代工(OEM)起家,先是獲得康佳集團的手機電池訂單,隨後又切入飛利浦、NEC(日本電氣)、海爾、聯想的供應鏈。進入智能手機時代,收穫了蘋果、小米、華為、OPPO等手機廠商客戶。其智能手機用鋰離子電池模組,獲得工信部第五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2011年,欣旺達成功上市,去年11月又成功登陸瑞士資本市場。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22.36億元,凈利潤4.38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39%和17.86%。
08年的時候,欣旺達就前瞻性地布局汽車動力電池業務,先從動力電池包和電池管理系統開發起步。2014年通過收購東莞鋰威,涉足電芯業務。往後發展,上游延伸到鹽湖礦、鹽湖提鋰、磷礦、磷酸鐵鋰等礦產原材料,動力電池正負極、隔膜、銅箔等關鍵環節,下游延伸至電動汽車、儲能電站、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等產業。
目前,欣旺達動力擁有兩大研發中心(深圳、惠州),三大生產基地(江蘇南京、江西南昌、廣東惠州),還將在山東棗莊、四川什邡、湖北宜昌、浙江義烏等地建設生產基地。按照規劃,到2025年產能將達198GWh。
自成立至今,欣旺達動力已獲得IDG資本、深創投、理想、蔚來、小鵬、美團、上汽、廣汽、東風、碧桂園創投等70餘家知名機構的投資,估值達到355.6億元,甚至超過了母公司市值(293.69億元,截至10月19日)。
過去三年,欣旺達動力的營收分別為4.32億、29.64億、129.22億元;但尚未實現盈利,累計虧損28.54億元(7.07億、10.53億、10.94億元)。去年其動力電池裝機量,位列國內前五(三元電池裝機量前三)、全球前十。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當前,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合計佔據動力電池市場超過七成的份額,剩餘的由其他廠商瓜分。今年前三季度,欣旺達動力裝車量下滑一位,也說明競爭的白熱化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中國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預計約為1000-1200GWh,而目前行業的產能規劃已經達到4800GWh,存在嚴重過剩的現象。在此背景之下,市場勢必將迎來新一輪激烈角逐,欣旺達動力會有怎樣的表現?我們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