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登陸歐洲市場,比亞迪讓全世界看到中國新能源技術的實力

「又有中國新能源汽車登陸歐洲」

在距離中國7000多公里之外的德國慕尼黑,正在上演一場電動化的盛會。2023 年德國慕尼黑車展於 9 月 4 日開幕,比亞迪攜「海豹、宋 PLUS EV 冠軍版、元 PLUS、海豚、漢、騰勢 D9」這 6 款新能 源車亮相全球。其中,海豹正式啟動預售並公布售價;宋 PLUS EV 冠軍版首次與歐洲消費者見面,並將於不久後在歐洲上市。比亞迪全球化進程穩步推進。

值得注意的是,定位中型轎車的海豹作為 e 平台 3.0 的集大成之作,首次搭載 CTB 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等革新性技術,在美學、安全、操控和高效 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由於其在技術和產品上的雙重突破,海豹被瑞銀和日本日經BP社兩個組織拆解以深度分析探究,意圖窺見中國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奧秘所在。

縱觀瑞銀的拆車歷史,其2017年拆解 Bolt,2018 年拆解特斯拉 Model 3,2021 年拆解大眾 ID.3,都為熱門新車。而此次比亞迪海豹被拆解,體現出其不論在技術層面還是市場影響力層面都受到的廣泛關注及認可。而此次拆解是繼日本拆解海豹後的又一次對比亞迪此車型的拆解,由此可見比亞迪「海豹」中承載的新理念、新技術引發的行業震顫和危機感。

在正式聊比亞迪的技術力量之前,我們不妨了解一下近三年來比亞迪汽車在銷量方面的轉變。

2021年是比亞迪汽車的重要轉折之年,其全系乘用車共計銷售730093輛,相比2020年增長了75.4%。此後,比亞迪銷量一路飆升,2022年全年累計銷量186.3494萬輛,同比增長208.64%。2023年上半年銷量合計125.56萬輛,同比增長95.78%。

中國汽車市場早已是世界第一大國,市場增長率也已經走入低速增長周期,但是,像比亞迪這樣兩倍、一倍的增長速度卻是罕見。也因此,比亞迪在2022年第一次超越合資公司成為中國乘用車銷量排名的第一名。

2022年的數據顯示,世界汽車企業銷量第九名、第十名的汽車企業分別是鈴木289萬輛、寶馬233萬輛。而比亞迪2023年上半年銷量為125.56萬輛,即使按照這個速度,比亞迪全年銷量也將達到250萬輛以上。因此,考慮到各種因素,比亞迪2023年將不僅僅再次榮獲中國汽車企業銷量第一,而且將進入全球銷量前十。

對於比亞迪的市場表現,汽車界好像都很意外:2020年銷量還下滑7個多百分點的比亞迪,2021年以後為什麼會單憑新能源汽車就實現了翻倍的增長?

無疑,技術是一切的根源。現在大家都知道技術是生產力,而表現在市場上,技術就是市場銷量。

當許多汽車企業仍然把重點放到燃油車市場的時候,比亞迪一直將自己的技術重心放到新能源汽車上。

2022年4月3日,比亞迪為什麼敢於宣布停產燃油汽車,就是其公司的技術重心很早就已經轉移到新能源汽車技術上。任何一個走入比亞迪六角大樓的人,都會被展廳中那一面大大的專利牆所震撼。

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起步是從公司成立就確立的戰略重心,而且早在2004年,比亞迪就推出了電動概念車ET。這要比2009年中國汽車行業掀起的電動車熱潮還要早5年。

而且,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從不是PPT造車,也不是玩什麼噱頭要圈錢。有媒體報道的數據顯示,2016-2018年間,比亞迪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研發支出合計金額從45億元增長至86億元,並持續到2020年,連續3年維持在每年86億元的高位。2022年,比亞迪研發投入更是超202億元,同比增長90.31%。研發投入最大的支出就是優秀人才隊伍的建設。目前,比亞迪研發人員已經超過4萬人,這個規模在國內行業名列前茅。而迄今所獲的2.4萬項專利數據,也遠超中國500強均值。

比亞迪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夠自我掌控全產業鏈條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從電池到電控到電機,從插混發動機到生產平台等等不一而足。最新的技術,具體的包括有刀片電池、e3.0平台、DM-i插混技術、IGBT、CTB、iTAC、雲輦系統等等構成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上強大的支撐。也正是在這樣的技術條件下,比亞迪才不斷推出有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海豹作為 e 平台 3.0 的集大成之作,其承載着怎樣的比亞迪重要的技術及理念,以至於外界將其視作打開比亞迪新能源寶庫的鑰匙?

長期以來,中型轎車對於中國品牌,曾是一片禁區。很多中國品牌試圖簡單地通過把尺寸做大,或是把配置做高、性價比做足的方式,想要與合資品牌一爭高下,但結果都不盡如人意。哪怕是在2023年上半年,中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已接近一半時,中型轎車市場中中國品牌的份額仍然不到兩成。

但比亞迪在這兩年已經證明了,由DM-i超級混動、刀片電池等一系列創新技術引領的新一代新能源車型,有能力在主流市場對合資品牌降維競爭,市場的認可也讓比亞迪在規模上滾雪球的優勢越來越大。所以,當海豹DM-i在上海車展首發亮相時,就受到了輿論與消費者的廣泛關注。

如果我們看比亞迪這兩年所有顛覆市場競爭格局,從合資品牌那裡奪走份額的事實,背後的根基,事實上都是具備降維優勢、代際領先的新能源核心技術。領先的技術優勢與成本控制,讓比亞迪能夠突破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界限,讓更多的消費者以更合理的價格享受到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紅利,在全品類里實現了無差別競爭。


在海豹DM-i上,你能夠看到同樣的事情。

基於比亞迪DM-i超級混動技術,海豹DM-i將會提供「兩套動力+兩種續航」,搭載驍雲-插混專用1.5L高效發動機/驍雲-插混專用渦輪增壓1.5Ti高效發動機,搭配EHS電混系統、DM-i超級混動專用功率型刀片電池等核心零部件,提供121km和200km兩種純電續航,綜合續航也輕鬆超過1000km。可見,海豹DM-i已經在卷續航的道路上遙遙領先。

而在這樣的核心動力技術之上,海豹DM-i還擁有接近5米的車長與2米9的軸距,同樣是達到了同級別轎車的「頂格」,擁有極為寬奢的坐乘空間。從已經公開的內飾官圖來看,海豹DM-i此次還採用了海洋網的全新一代內飾設計,整體風格與以往大有不同,不論是材質細節還是整體布局,都將「豪華」二字擺在了檯面上,與同級別的合資車相比,絕對是越級的體驗。

主流合資品牌中,此前賣得最好的插電混動中型轎車,月均銷量在千輛出頭,其中還有不少進入了出行市場。它們的動力系統也都是非常歐式的、以油為主的P2結構,已經不適合今天中國消費者的用車習慣。而海豹DM-i,有可能成為這個細分市場第一款消除油電界限的強勢車型。

寫在最後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比亞迪不僅受到政策的支持,更長期深耕技術研發,打造了一條幾乎完整的產業鏈,從刀片電池、電機、電控,到IGBT、DMI插混,再到易四方平台、雲輦等等,這是目前幾乎所有的汽車企業並不擁有的技術優勢。正是這些技術優勢,不斷推動比亞迪的產品升級換代,帶領中國汽車品牌引領全球電動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