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克斯科技#爆梗,預製菜還是風口嗎?算是黑科技嗎?

啥是「海克斯科技」?

這幾天,「海克斯科技」梗又帶火了預製菜話題。

「海克斯科技」出自遊戲《英雄聯盟》的詞語,特指一種魔法和科技融合的頂尖技術,在短視頻博主口中,成為了將食材「化腐朽為神奇」的方式。

截至2022年9月15日,抖音話題#海克斯科技##三花淡奶##科技與狠活#的累計播放次數超7.5億。

而最近,「海克斯科技」跟「預製菜」之間又建立了新的連接,特指食品烹飪過程中的某些添加劑,因為添加後會讓食品的口感、外觀迅速產生質變式的提升。

預製菜與添加劑、甚至料理包有何不同?與過去一直存在的定型包裝熟食有何差別?行業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什麼算是預製菜

預製菜是以農、畜 、禽、水產品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通過清洗、分切、腌制、 滾揉 、成型、 調味等預加 工,而製成的成品或者半成品,具備便捷、新鮮、健康等特點。

從廣義角度來看,經過加工處理的食材均可視為預製菜。從狹義角度來看,預製菜肴主要為低溫存儲的即烹和 即熱食品,可簡單理解為「速凍菜肴」。

按照加工程度、生熟程度、儲存條件、使用方式,針對市場以及不同菜系/菜品可衍生出眾多細分品類。


B端:對預製菜需求逐步上升

目前,預製菜行業下游最大的需求來自於餐飲行業。B端降本增效、餐飲連鎖化、外賣滲透率提高、團餐盛 行等多種因素,拉動了B端預製菜需求的提升。

首先,降本增效是餐飲企業使用預製菜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儘管我國餐飲行業近幾年發展態勢良好,但仍然面 臨「三高一低問題」(房租高、人力成本高、食材價格高,利潤率低。)。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後,企業成本端壓力進一步加劇。而預製菜可以省去原料採購、初 加工等過程,能夠節省後廚面積,降低人工和租金成本。

其次,餐飲連鎖化帶動預製菜需求提升。

我國餐飲企業連鎖化趨勢日益顯著,預製菜具備標準、統一等特點, 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各連鎖門店菜肴口味的一致性。

目前,我國頭部連鎖餐飲企業預製菜使用率較高,真功夫、吉野家使用預製菜佔比達100%,西貝小南國 預製菜在原材料中佔比也達85%。伴隨我國餐飲行業連鎖化率不斷提升,B端餐飲將不斷加大對預製菜的需求。

再者,外賣市場持續增長,促進預製菜行業發展。

我國外賣滲透率不斷提升,2021年為19.92%。而外賣的蓬勃發展,也對餐飲企業的出餐速度有了更高要求。預製菜可以節省出餐時間,提高外賣配送效率。在外賣快節奏的帶動下, 餐飲企業對預製菜的需求不斷增強。

最後,團餐業務的發展,拉動我國預製菜需求提高。

團餐是我國餐飲結構中的重要類型之一,主要由學校、企業、 黨政機關、醫院、軍隊食堂等場景構成。具有採購計劃性強、時效性高等特點,並且對食品質量安全有一定的要求,而預製菜可以一定程度上滿足團餐企業的要求。伴隨團餐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預製菜有望加速在B端滲透。


C端:選擇預製菜省事便捷

C端需求始於當下年輕人做飯困局。近些年,隨着我國城鎮化率的提升,以及優生優育的理念影響,我國家庭規 模不斷收縮,單身潮、家庭小型化趨勢愈加明顯,「一人食」逐漸成為搜索熱詞。

同時,大多數年輕人的做飯技能逐步退化,再加上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加,在做飯上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較少。

再加上疫情的影響,使居家做飯的頻次大幅上升,以及商超、便利店、生鮮電商等多種零售渠道的興起,預製菜 低耗時、標準化口味、操作簡單、易收尾的特點逐漸俘獲年輕消費者的心。


預製菜備受資本追逐

預製菜的投資熱為行業擴容提供支撐,預製菜相關企業註冊量逐年增長。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11年相關企業註冊量為1796家,到2021年爆發增長至5.94萬家。截至2022年1月27日,我國現存預製菜相關企業6.81萬家。

2021年4月上市的預製菜第一股味知香進一步推動了一級市場對預製菜企業的追捧。據不完全統計,2021-2022年,我國預製菜行業融資事件20餘起,融資金額達數百億元。

根據NCBD(餐寶典)的數據,2021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2017-2020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28.8%,預計2022年將進一步達到4151.5億元,同比增長32.4%,到2025年將會突破8300億元,其中在C端市場的規模佔比將接近30%。

按照市場的增長率和熱度,預製菜在如今的餐飲賽道,依舊可以算是風口。


預製菜算是黑科技嗎?

我們先來看看整個預製菜的產業鏈。

預製菜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原料供應,占預製菜行業成本的90%,因此原材料的價格波動直接影響預製菜成本的變化,進而影響預製菜行業的利潤水平。

中游加工參與者較多,其中明顯的趨勢是上游和中游企業存在雙向滲透趨勢,但是上游農產品企業過度到中游時,優勢不強。下游主要有B端和C端市場,以餐飲市場及食品加工市場為主的B端市場是當下主要的消費市場。

根據各玩家的主營品類以及服務的客戶類型,預製菜玩家主要可以劃分為傳統預製菜企業、速凍企業、農林牧漁企業、生鮮零售平台、餐飲中央廚房、餐飲供應鏈平台6大類。

短期來看,行業仍將維持分散格局。由於預製菜行業進入門檻較低,雖然我國預製菜企業數量近幾年快速增長,但以同類型中小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居多,並未出現龍頭企業可引領行業發展的態勢。中長期來看,行業出清、規模化企 業形成、份額集中是必然規律。

由此可見,預製菜並非什麼黑科技,只是市場或資本重新包裝的一個概念,讓這種傳統的預包裝技術,重新進入大眾的視野。

這幾天,「海克斯科技」梗又帶火了預製菜話題。2021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預計2022年會超過4000億,2025年會超越8000億。B端餐飲的連鎖化帶動了對預製菜的需求,C端的年輕人為了解決做飯困局,也更多地選用預製菜。那麼在餐飲賽道,預製菜還算是風口嗎?還算是黑科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