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突破6G關鍵技術?中國院士多次警告,外媒:華為沒機會了?

前段時間美方公布芯片法案,進一步強化了美國對全球芯片製造的壟斷力。而在移動通信領域,我國在5G技術上的影響力已經讓美國感受到了威脅。華為在手機和5G業務上遭受的限制,就是美國單方面維護自身利益的手段,不過這並不能抹殺我國在5G技術上取得的成就,


為了繞開我國在5G技術上的優勢,美國乾脆轉向6G攻關,外媒更是藉機造勢,對外聲稱與華為的「遊戲」即將結束,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一、5G之爭

移動通信網絡進入5G新賽道後,美國企業失去了以往「躺賺」的機會,我國企業後來居上,特別是華為公司在相關科研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全球擁有5G專利最多的公司。沒有了專利的加持,美國通信企業巨頭們自然失去了掌控全球5G市場的先決條件,隨之而來的就是美國手機品牌在全球手機市場的式微。


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在全球4.7萬項5G技術專利項中,我國就擁有約1.8萬項,佔比近40%,這裏面華為公司就佔據6500多項,相當於全球總專利項的14%。除了5G專利之外,華為自主設計的麒麟芯片也對美國芯片企業造成了實質性威脅。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美國對華為公司採取了多輪限制措施。


因芯片問題遭受打壓後,華為在全球手機市場中的份額出現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華為營收業務縮減,營收收入同比下降5.86%,整體凈利潤更是同比下降53.2%。不過即使收入、利潤都同比下跌,華為在研發投入上依然實現同比增長62.05億元,繼續深耕5G領域。


二、全新布局

看到我們在5G技術上佔據優勢地位,美國自然會想方設法來主導移動通信技術革新,於是他們就想到一個能夠實現「彎道超車」的方法,那就是直接跳過5G,着手建立6G生態。有外媒報道稱,美國已聯合日、韓兩國成功在6G通信領域實現關鍵突破,更有外媒直接開始唱衰華為的未來。


不過從現階段披露的全球6G專利數據來看,我國持有的相關專利在1.34萬項,約佔全球6G專利總和的35%,而美國持有的專利份額則約佔18%。乍看之下,我們似乎和5G時代一樣佔據了發展先機,但是如果要加上日、韓以及歐洲國家持有的6G技術專利,我國則明顯處於下風。


作為剛剛起步的新興技術,6G網絡通信在理論上尚且需要完善,更何況在實踐應用領域更需謹慎。面對美歐國家在6G生態領域的加速布局,中國科學院李德仁院士就曾發出警告,他認為我們現在必須要與美歐國家一樣加速推進6G通信技術研發,同時要密切關注美國正在推進的星鏈計劃,加快布局我國的通信衛星


三、自強之路

不管馬斯克提出的星鏈計劃最終能否實現6G網絡通信,但其主導發射的通信衛星已經佔據了大量的太空資源,或者說醉翁之意不在酒,擠佔有限的太空資源似乎更像是這一計劃的根本目的。在理性看待星鏈計劃的同時,我們也必須加緊在太空布局自主研發的通信衛星,並儘快實現地面與衛星的通訊。


從目前我國5G技術的發展經驗和處境來看,任何核心技術的獲取,唯有靠我們自己從實踐中探索出來,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這也是華為為何在利潤收緊的大環境下,依然堅持加大研發投入的原因。從追趕者轉變到領先者,政策支撐、經濟支撐、人才支撐都缺一不可,6G研發,也是同樣的道理。


華為公司旗下的6G研發團隊已傳來了好消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太赫茲通信感知一體化原型機正式面世,為之後實現無線6G通信奠定了堅實基礎。下一步,華為會繼續在人才基礎上發力,並不斷加大相關研發投入,以保持公司在該領域的競爭力。


四、總結

在全球5G技術的纏鬥中,美歐國家顯然沒有佔到什麼便宜,現如今美國轉而攻關6G技術,對於我們來說是值得警惕的,尤其是在科技概念粉飾下的所謂星鏈計劃,其真實目的還有待觀察。


不過5G也好,6G也罷,只要我們堅持獨立自主的科研道路,不斷夯實人才基礎並保障研發投入,我們在技術「卡脖子」的問題上就會得到緩解甚至是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