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磨一劍,一劍斬礦工,以太坊的礦工可能怎麼也沒有想到,辛辛苦苦養了八年的孩子就這樣把它們拋棄了。
9月15日消息,bordel.wtf數據顯示,以太坊主網合併升級(於14:43 TTD達到58750000000000000000000)已激活,通過此次升級以太坊主網將完成從工作量證明(PoW)到權益證明(PoS)的過渡。以太坊PoW時代最後一個區塊由F2Pool挖出,高度為15537393。
據悉,一旦執行層達到或超過預定的總難度值,後續區塊將由信標鏈驗證器生成。一旦信標鏈敲定了該區塊,以太坊主網從工作量證明到權益證明的合併過渡將被視為完成。在正常網絡條件下,達到總難度值後生產的第一個區塊將在2個epoch(或約13分鐘)內被敲定。
以太坊升級合併完成之後,一些後遺症也顯落了出來。
一個時代的華麗落幕,那段記憶也隨之浮現在眼前,從此,挖礦的世界裏再也沒有以太坊。以太坊的挖礦8年結束,也是中國地理上礦業的結束,人們在這片領域裏,崇尚算力,對抗嫡增,創造了能單季度利潤11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也能讓英偉達這樣的顯卡巨頭不得不重新規劃自己的定價策略。隨着以太合併的落地,一些大空頭也是吸了一口涼氣,礦工的反撲率連1%都不到,導致空投加大保證金來抑制反撲,把資金費率差價一度壓到了10美金的價差,隨後平穩落地,頭寸撤離,資金費率拉平。
從這個現象可以看到,這些來源於Gpu生產商的恐慌,姨太轉POS以後,導致芯片上市公司股票下跌2%,但公布的數據確是半導體的影響,但是他們不會放棄這塊蛋糕,所以後期的pow目前承接的算力主要還是表現在ETC, RVN,和大餅,由於大餅的算力增加導致大餅減產提前5個月,所以pow市場還是有資本機會進入。
以太的合併後也就是正在的草雞變鳳凰了,後續的市場pos如果進展進展順利,這就是在生態上降低gas費和提高節點速度做文章了。
至於ETH的硬分叉幣,最多也就相當於多了好幾個ETC,而所有的項目都只認可V神的ETH pos 作為GAS,其他的幣不能用做礦工費,實際上除了像ETC那樣可以挖礦,可以炒作,再無其他用處,所以大家不必擔心誰會替代ETH,以後pos的ETH就是以太坊,其他的都不是,僅僅是ETC1、ETC2、ETC3而已。
上面的可能是明面上的後遺症,深層次的後遺症也有以下幾點:
1、監管可能會把pos以太坊作為證券來監管,而以太坊是底層土壤,土壤會因監管而出現風險,那以太坊生態也可能在新的監管條件下崩潰。
2、pos省電99.9%, TPS很高,但這兩個不是區塊鏈的核心指標,如果省電和TPS高是核心指標的話,那區塊鏈就不應該存在。POS的發明人是BM,做過BitShares和Steemit,還有dpos的EOS,在2017年是超級熱的,都失敗了,圈內其他pos機制的公鏈、跨鏈橋出現過很多問題。
3、以太礦業資產大約100億美元,全球有幾十萬的礦工,拋棄了它們,相當於失去了一個非常大的生態群體。以太坊發展至今POW作為底層在安全與去中心化方面推進以太坊千億美金市值的發展,也是POW為以太坊作為保駕護航前進着,雖然時代需要發展前進,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去中心化。性能這些是其次,有很多方式可以去替代,但是去中心化的本質是不能隨意去放棄與妥協,去中心化是行業的精髓。
4、原來POW的鏈是成功的,以太坊在pow機制下幾乎沒有競爭對手。而以太坊改到POS以後,它的競爭對手就很多了,遠的有EOS,近的有所有的EVM的兼容鏈,包括BSC、Matic等還有Solana之類的公鏈。特別是BSC,它是幣安親兒子,幣安掌握着圈內全球最大的流量資源。
5、以太坊基金會和V神已經是一言堂了,趕走礦工,以太坊最終成為web2,而POS質押機制,已經出現了Liod,coinbase這樣的大質押集團,前幾個質押集團就佔了總質押量的60%以上,雖然以太坊是pos機制,但是不是成了實質性的DPOS?跟EOS一樣?長期還真不好說。
當然,不管後遺症有多少,正如V神說的一樣,「以太坊合併完成。這是以太坊生態系統的重要時刻。每個幫助實現合併的人都應該感到非常自豪。」
哈哈!不管合併還是不合併,有後遺症還是沒有後遺症,在普通的用戶心裏,我們最關心的還是以太坊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