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片反擊開始?減少超430億顆芯片,美芯主動權恐怕握不住了




自從全球芯片規則被過度修改後,中國手機製造廠商就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於是,國企紛紛開始走上了自研芯片之路。華為代表着國產科技企業最頂尖的水平,擁有先進的芯片設計技術,一手打造了麒麟海思芯片,這兩年來,華為全面進入了芯片半導體領域,對高通芯片的依賴越來越小。OPPO、VIVO等國產手機也漸漸將進口重心從美國高通,轉到了國產聯發科身上,高通的虧損正在以肉眼可見的趨勢增長。



據了解,聯發科在今年已經多個季度連續超越高通,成為全球芯片出口最多的企業。數據顯示,中國在今年前7個月進口芯片數量同比下降了12%,減少進口國外芯片達到了430億顆,平均每個月超過60億顆。當然,我們之所以說國產芯片反擊開始,並非只是因為我們大幅減少進口國外芯片,而是還有兩大原因。


第一點就是,中國國產半導體發展進入了黃金期。據數據統計,全球範圍內每增加20家半導體企業,中國就佔據了19家。這說明,中國半導體領域現在正以飛速發展的方式,狂追西方發達國家,很明顯,在西方的封鎖之下,中國半導體領域的發展狀態非常火熱,所以半導體領域的企業都進入了戰鬥狀態。要知道,整個半導體領域包括集成電路、光伏發電、通信系統等,像這樣的發展速度就連發達國家都是很罕見的。


第二點就是,國產芯片核心技術獲得突破。大家只知道,芯片對於手機電腦而言都非常重要,但大家忘記了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所有的手機電腦產品都需要依賴於一款核心架構技術,那就是英國的ARM。ARM是計算機與手機內與所有軟件相關的最底層基礎,簡單點來說,ARM就像是英國建造的地基,所有智能電子產品都只是在英國建造的地基上蓋高樓,一旦英國將地基撤掉,那麼摩天大樓就會瞬間倒塌。



所以,要想實現真正的反擊,就必須突破國產芯片核心架構,而不能依賴於西方國家的芯片核心架構。所以,華為帶頭研發了達芬奇架構,還推出了同系列的NPU芯片,華為的成功讓國產企業紛紛看到了希望,阿里、小米等公司都開始研發和核心架構技術。如果國產企業都能夠像華為、小米一樣敢於打破舒適圈,那麼我們距離自主研發芯片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