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擬芯片產量大增,導致美國模擬芯片龍頭被迫降價求售

近日廣州公布的消息指今年前5個月生產的模擬芯片增長43%,這讓人想起早前美國模擬芯片龍頭企業被迫降價最高近九成,美國芯片如今的遭遇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吧。

模擬芯片是連接物理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樑,模擬芯片將現實世界的諸多信息轉變成為數字信號,計算機才能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隨着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模擬芯片的用途日益廣泛,也變得更為重要。

模擬芯片的設計和製造與數字芯片有很大的不同,數字芯片可由標準化軟件設計、標準工藝生產;模擬芯片則需要依賴工程師的豐富經驗進行開發,同時也必須採用專門的工藝生產,因此模擬芯片企業都由自己的芯片製造廠。

正是由於模擬芯片的開發難度太大,導致中國芯片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卻主要是在數字芯片方面,而模擬芯片方面則落後很多,遠比不上數字芯片的進展。

美國恰恰是模擬芯片的領先者,全球前十大模擬芯片企業當中,有6家都是美國芯片企業,其中美國的德州儀器ADI、Skyworks更是全球前三大模擬芯片企業,合計佔有近四成的市場份額,可見美國在模擬芯片方面的巨大優勢。

不過近幾年中國在大力發展芯片的時候,也認識到了在模擬芯片方面的短板,積極支持模擬芯片產業的發展,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模擬芯片自給率只有6%,但是到了2020年已提升至12%,3年時間提升一倍,可見成長兇猛。

廣州公布的模擬芯片發展數據說明今年前5個月中國的模擬芯片繼續保持了快速成長勢頭,國產模擬芯片自給率進一步上漲,這對於模擬芯片領先者--美國芯片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壓力。

全球芯片市場的供需發生變化是美國芯片行業面臨的另一重壓力,在2020年和2021年全球企業紛紛囤積芯片確保芯片供應安全,再加上投機者的炒作加劇了芯片供應緊張的局面;但是到了今年以來,汽車、手機的銷量都顯著下滑,芯片需求出現下降,此時投機者拋貨恰又加劇了芯片供給過剩的問題,芯片價格開始下跌。

中國是全球芯片市場的最大買家,佔全球芯片市場需求份額高達六成,中國模擬芯片自給率的提升,無疑再給當前模擬芯片市場供給過剩壓上最後一根稻草,於是就看到了某美國模擬芯片企業大舉降價近九成求售的現象。

其實導致全球芯片供需混亂的恰恰是美國,2019年美國對華為採取措施,導致當時供需平衡的芯片市場迅速失衡,促使各個經濟體緊急求購芯片,同時大舉擴張芯片產能以增強供應鏈安全,近3年時間過去,這些芯片產能陸續釋放,疊加當下芯片需求下滑導致了如今芯片市場持續下滑的結果,可以說美國的做法導致了今天的結果。

然而中國和歐洲兩大經濟體繼續提升芯片自給率的戰略不會改變,芯片產能擴張腳步很可能會持續,美國芯片未來可能面臨更艱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