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私人數據,就能拼湊出一個完整的你

人工智能時代,安全與隱私應該選哪一個?

歐洲一向被認為是引領全球隱私保護的先鋒。此前,歐盟的一系列舉動,從GDPR,到限制公眾場合應用人臉識別、禁止企業在招聘過程中使用算法自動篩選簡歷等等,都向外界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在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之前,歐洲公民的隱私安全首先排在第一位。在安全與隱私的權衡之間,歐洲決策者選擇了站在「隱私」的一方。

我們的大量私人數據,每一條單獨的新信息本身是相對不重要的。但是,這些信息結合起來,可以對我們的個人生活有前所未有的了解,私人數據應該加以保護。

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對策

第一,從國家法制層面進行管控。

目前國內涉及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等有侵權責任法刑法修正案、個人信息保護指南、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以及最新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從國家法律層面來講,為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對個人信息安全的立法,出台相應的細化標準與措施。

第二,從企業端源頭進行遏制。

企業是個人信息搜集、存儲、使用、傳播的主體,因此要從企業端進行遏制、規範。除了要遵循國家法律法規的約束之外,企業應通過制度、技術等方式加強和完善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不能過度收集個人信息,避免因個人信息的不當使用和泄露而對多方造成損失。

第三,提高個人意識,應用安全技術。

生活在大數據下的每一個人,都應該主動去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了解大數據時代下可能會存在的一些關於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從而學會如何去保護自己的隱私信息不被泄露;同時還要加強個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識,例如保護密碼等敏感信息,不在社交平台上發佈個人定位信息,不要連接公共WIFI進行支付等重要操作,不要用微信進行工作秘密、商業秘密傳達等等。

大數據挖掘,從正面來說,是創造價值;從負面來說,就是泄露隱私。大數據已經成為一把雙刃劍,各種身份、信用、財產、醫療等數據的互聯互通、有效共享,給個人工作、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好處,但也給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希望隱私保護能跟上大數據時代,讓這個信息交換過程變得更可控,讓大數據造福社會。

信源密信全信創兼容,從軟硬件底層保證安全性

信源密信實現了全信創兼容,支持信創服務器、操作系統、客戶端等,從軟硬件底層保證安全性。服務端、客戶端支持華為鴻蒙、銀河麒麟、中標麒麟、統信UOS等信創主流操作系統;支持龍芯,飛騰,兆芯、海光、申威等國產CPU;支持東方通、金蝶等國產中間件;支持達夢、金倉、神通等主流國產數據庫;支持國密加密算法。

信源密信已廣泛應用於高安全需求網絡、黨政網絡、隱私/工作秘密網絡,成功服務了國家部委、軍工軍隊、科研單位、大型央企、金融機構等國家重點單位,被相關單位選為「指定即時通訊軟件」,已成為國家重要單位、重點工程優選的即時通訊平台和基座,裝機量達千萬台,深受行業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