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掃我」還是「我掃你」?現在已經逐漸成為大眾的口頭禪。這全得益於零售行業的發展。
傳統零售的形式主要包括百貨商店和購物中心等,伴隨着隨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商戶從以前傳統零售的方式改變到了線上零售。也解決了傳統零售形式成本高,供應鏈長的問題。
消費觀念的改變,促使線上零售發展
從2016年開始我國明確了實體零售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後,隨着微信支付、小程序、公眾號等二維碼載體的普及應用,到如今「一碼行天下」已經成為大眾的共識。
自2016年以來,微信支付小商戶發展從「無」到「無窮」的快速增長。面對面二維碼收款成為經營的重要工具,成為日常。微信群「碼上」生意越來越火。
鄧敏玲賣水果已經10年了。以前,她只是在門店招待顧客,現在還運營着4個微信社群。她剛開始只是覺得,大家的消費觀念和方式變了,自己也得跟上。每天,她在群里組織線上拼團,對不同客人做標籤,把適合他的產品推薦過去,一來二往,也收穫了一批忠粉。
除了行業的豐富覆蓋,微信支付的數字工具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小商家發展的地域性差別。多個一二線城市與低線城市,呈現出齊頭並進的趨勢。
從「日落而息」到24小時不打烊,移動支付等數字化推動消費加速升級,中國「夜經濟」現在有了新的「打開方式」,也創造着多元個性的消費需求。
這也促使互聯網公司致力於數字生態的研發更新。
微信生態助力實體零售
隨着多年的研發以及不斷完善微信生態由不同的功能組成,比如公眾號、朋友圈、小程序等功能;而這其中小程序對於線上零售又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基於小程序,品牌商有了真正可以落地消費的場景。如果商家希望形成自己的商業閉環,小程序是絕對的不二之選。
小程序開發的自主權、對公眾號創作者的開放性以及內容分發機制,意味着企業或者個人擁有了完全自主的自建平台。小程序天然的工具屬性和以「一物一碼」為代表的識別與追溯的廣泛應用,令微信生態具備了打通線上與線下場景的能力。
小程序已成為零售商家的數字化經營利器。藉助小程序,傳統商家可以布局自己的線上渠道,打破傳統生鮮門店在地理位置上的限制,提高門店的輻射範圍。在小程序中,商家的流量、訂單、會員全部歸商家所有 ,商家可以將平台流量、自有可運營流量、商業流量匯聚在一起,成為商家自主可控的流量資源。
而且企業微信也為實體零售的發展貢獻了很大價值。對實體零售企業而言,企業微信可以幫助一線員工與顧客達成一種更加專業的、經過認證的、高度標準化的溝通,零售企業總部通過企業微信後台進行統一管理,提升效率、行為可控。此外,企業微信通過支付即服務,在微信的支付消息憑證中可以添加團長企業微信,從而將公域流量轉化為商家私域流量,幫助商家連接每一個個體,挖掘每一個個體的深度價值
微信是一個弱中心化的,擁有十多億用戶的巨大生態。某權威第三方平台的監測結果顯示,微信生態的日均使用次數佔比在20%以上。這種與生活強關聯的生態令品牌方在入駐之初,自然具備了廣大的流量基礎,且覆蓋能力還在持續提升。
4月22日,中國信通院發佈了基於微信平台的《數字化就業新職業新崗位報告》。報告顯示,由公眾號、小程序、視頻號、微信支付、企業微信等共同構成的微信生態,在2020年衍生就業機會3684萬個,同比增長24.4%。自去年以來,微信生態以數字化能力催生新職業新工種新崗位,持續普惠中西部發展、降低就業門檻,為「穩崗拓崗、提質擴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實體零售的飛速發展,離不開社會的高速發展也離不開各大互聯網公司為實體零售行業提供的平台。在此也希望各大互聯網能不斷完善、升級自己的品牌,更好地為社會服務,以便體現自己企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