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集成電路高端工程、技術類崗位人才需求增幅最大,且平均年薪25萬元以上;在智能家電領域,技術類崗位最熱門,其中架構師、算法工程師的崗位平均薪資分別達50萬元和40萬元;新能源行業人才需求迎來一定增長,東莞、珠海、中山的人才缺口較大,供需結構相對不均衡……
11月23日,《關於強化我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的意見》發佈暨廣東省製造業高端人才「千企智造·智匯行動」在廣州啟動,獵聘副總裁江莉現場發佈了《新製造 新動能——廣東省製造業中高端人才發展報告》(下稱《報告》)。
11月23日,《關於強化我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的意見》發佈暨廣東省製造業高端人才「千企智造·智匯行動」在廣州啟動,獵聘副總裁江莉現場發佈了《新製造 新動能——廣東省製造業中高端人才發展報告》。李鳳祥 攝
江莉介紹,該《報告》基於獵聘6100萬求職者簡歷、62萬家企業、16萬認證獵頭等大數據儲備,有針對性地進行樣本篩選,以此分析廣東省製造業人才儲備情況、供需情況、流動情況等,為政府了解人才現狀、提高人才引進效率提供參考。
人才總量全國領先,供需待平衡
那麼廣東製造業中高端人才現狀如何呢?
《報告》從製造業人才供需情況、人才學歷結構、人才區域分佈、人才流動指數等方面進行分析,發現廣東省及各地市在製造業人才發展上呈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人才供需不平衡。廣東省製造業人才總量全國領先,數量優勢明顯。但從供需平衡的角度來看,江蘇、上海、北京等地人才供需佔比相對比較均衡,廣東省人才需求佔比遠高於供給佔比(相差6.4個百分點),人才跨區域引進的緊迫性更為凸顯。
2020年各省(市)製造業高質量人才供需分佈。
其次,人才結構有待升級。廣東省製造業高學歷人才佔比相對較低,人才質量亟待提升。具體而言,與其他製造業強省(市)相比,從學歷結構上來看,廣東省碩士以上人才佔比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人才隊伍結構建設需要繼續完善,加快人才數量優勢向質量優勢轉變。
再者,人才分佈差異明顯。廣東省各市人才分佈及待遇差異明顯,深圳製造業人才呈溢出效應。數據顯示,廣東省各市製造業人才分佈呈現梯度發展:第一層級:一線城市廣州、深圳兩城人才佔比64%; 第二層級:灣區核心城市東莞、佛山人才佔比19%;第三層級:剩餘17個地市人才佔比不到17%。
圖3: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人才Top20城市分佈及其平均年薪。
同時,人才流動充分性不足,人才省內流動為主,跨區域人才融通有待加強。其中深圳省外人才流動更多(約60%),而廣州、東莞、佛山等地則省內人才流動更多,佔比達60%以上。受地緣因素及產業外遷的影響,廣深、廣佛、深莞等地之間人才流動較為突出。
技術類崗位最熱門,架構師平均薪資達五十萬元
在廣東製造業重點產業人才需求方面,《報告》也有具體分析。比如,在半導體/集成電路領域,產業活力強勁,招聘難度隨之上升。
從產業人才分佈來看,珠三角城市群「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佔比超24%,產業活力強勁,人才集聚效應顯現。而從產業人才稀缺性的角度來說,製造業人才2019-2020的TSI指數排名前十的職位中,與「電子技術/半導體」相關的崗位招聘難度指數排名顯著上升。
從區域來看,2020年惠州、珠海、東莞、佛山、深圳等5大城市在半導體/集成電路人才方面需求增幅較大,其中惠州芯片類人才供需增幅均較大,引才成果較為突出,而其餘各城市均出現人才投遞量下降的情況。
從廣東省熱招崗位類型來看,半導體/集成電路高端工程、技術類崗位人才需求增幅最大,且平均年薪均在25萬以上,可以預見快速的人才需求增長對人才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
廣東省半導體/集成電路類職位發佈增幅Top10職位。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深圳人才優勢明顯,相關人才的供需佔比上體現出一定的溢出效應。受疫情影響,2020年Q1到Q2工業互聯網相關人才的需求同比去年有所下降,隨着疫情的恢復,Q3人才需求明顯恢復了高速增長,同時數據顯示廣東省工業互聯網人才薪酬相較全國具有一定優勢。
在新能源領域,人才需求迎來了一定的增長,尤其是動力電池相關崗位。從人才分佈來看,東莞、珠海、中山的人才缺口較大,供需結構相對不均衡。
在智能家電領域,深圳智能家居人才佔比最高,薪酬也最具優勢。東莞人才佔比雖排第14位,但引才力度較大,薪酬具有較高的競爭力。隨着智能物聯網(AIoT) 在家電行業中的應用,技術類崗位成為最熱門的崗位類別,其中架構師、算法工程師的崗位平均薪資分別高達50萬元和40萬元。
智能家電百強企業熱招職位Top10。
利用人才大數據,繪製人才圖譜
為了進一步推動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人才發展,打造製造業人才聚集高地,針對廣東省製造業人才引進,《報告》提出4方面建議:
人才引進建議。
首先,繪製人才圖譜,促進人才結構升級 。充分利用人才大數據,通過人才數據研究分析掌握廣東省及各地市製造業人才競爭力指數、人才稀缺指數、人才供需變化、人才畫像特點、人才流動圖譜等,針對性地開展引才政策制定、引才優勢傳播、高質量/緊缺人才引進等工作,優化人才配置,促進人才升級。
其次,搭建引才平台,加強全球引才力度。結合全球製造業人才分佈及特點,政府搭台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機構力量,針對行業稀缺的複合型人才和高科技人才靶向引進海外及省外人才,加強人才項目制合作和柔性引才,持續提升人才質量,為廣東省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
再者,打造廣東製造業頭鎮效應,提升中型城市產業吸引力。發揮知名製造企業頭部效應,以點帶面形成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帶人才吸附力。 加大赴外引才力度,打造城市聯合體,通過城市群人才名片的塑造與推廣,結合各地市人才政策、城市發展環境、製造業產業發展優勢等,提升城市知名度及美譽度,為人才引進提供正向的口碑效應。
最後,推動人才聯合培養,為主導產業升級提供人才保障。引進和培育雙管齊下,立足產業發展培育人才,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加強校地、校企合作,促進產學研和地方企業的融合(如建立集成電路產學研用育人平台),建立和完善製造業人才培育體系。
【南方+記者】李鳳祥
【作者】 李鳳祥
南方經濟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