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後,我國醫療創新浪潮不斷向前奔涌,大健康產業也迎來了飛速發展。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大健康產業總產值已經達到約6萬億元,預計2020年有望突破8萬億元。
在此背景下,大健康產業正成為各地政府經濟規劃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這種規劃的偏向性也變得越發明顯。而作為醫療創新重要的載體,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生命科學園區已成為大多數城市的普遍共識,不少城市甚至集全市、全省之力發展生命科學園區。
但是,市場在變,創新企業的訴求也在變。如何更好地進行項目培養、企業孵化、產業培育的全鏈條服務,成為了各地政府和各個園區關心、思考的方向。在這趨勢中,眾多園區都在嘗試新方法和新路徑。其中,由無錫市政府及無錫高新區與阿斯利康合作共建的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以下簡稱「I·Campus」)就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優質樣本。
在11月5日至10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上,開園僅僅一年的I·Campus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第三屆進博會上,12家創新企業簽約入駐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
一是12家具有獨特優勢的醫療創新企業在本屆進博會簽約入駐,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的「朋友圈」不斷擴容。其中包括專註於基因測序平台開發的美國高科技生物技術公司UST,國內領先創新藥物臨床開發機構百試達,國內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獨角獸企業零氪科技等。新入駐企業覆蓋新葯研發、基因測序、智能可穿戴、醫療大數據、互聯網醫院等多領域。
二是多家已入駐企業也取得了顯著的里程碑進展:啟益醫療年初入園並成為阿斯利康「呼吸氣道慢病全程管理」項目的合作方,推動呼吸風險篩查一體機在超過470家醫院的廣泛落地,並獲得一線美元基金的投資;觀合醫藥在短短2個月內便迎來了「無錫觀合醫學檢驗所」開業,8月初成功取得醫學檢驗實驗室資質,並與阿斯利康達成了伴隨診斷聯合開發及商業化合作……
阿斯利康攜I·Campus各企業亮相第三屆進博會
從取得的成績來看,I·Campus正在持續地吸引來自全球的優質創新企業,且入駐企業在不斷達成新的合作並取得新的突破。I·Campus究竟有何獨到之處?又是如何賦能企業的?未來的戰略布局會是怎樣?針對這些問題,動脈網採訪了阿斯利康相關負責人、已入駐企業和新簽約企業,以求一窺一二。
取得豐碩的醫療創新成果背後,
I·Campus是如何做到的?
作為創新創業的集中地,園區的基礎屬性是為企業提供適合自己當前發展的空間。這既包括物理空間,也包括創業的生態空間。因此,合作方、區域位置、政策扶持力度、空間面積、配套設施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入駐企業的積極性,以及後續服務的效果。
首先來看合作方,與國內大多數的生命科學園不同,I·Campus是我國首個由跨國頭部生命科學企業與政府合作共建的產業園,有着非常鮮明的國際化和創新特色。
「作為全球頭部的生命科學企業,阿斯利康擁有廣泛的創新資源和全球網絡。加上進入中國27年,阿斯利康對中國市場擁有深入的理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數字化與商業創新部負責人徐晶告訴動脈網,依託阿斯利康全渠道商業化平台,I·Campus的入駐企業可以獲得豐富的商業化相關協助。包括諮詢阿斯利康的內部專家、進行解決方案整合、商業化合作等。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阿斯利康在全球豐富的創新網絡,I·Campus可以把國外初創企業介紹到中國來,讓園區企業有機會在阿斯利康全球網絡的支持下進行全球拓展。截止目前,全球阿斯利康國際創新中心已超15家,地點遍布美國、巴西、阿根廷、瑞典、英國、法國、以色列、俄羅斯、韓國、印度、新加坡等。
政策上,無錫市政府及無錫高新區政府為l・Campus入駐企業帶來一攬子激勵政策。包括葯械研發資助、設備購買補貼、知識產權獎勵、人才補貼、招聘支持等。對於醫療創新企業來說,審批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環節。針對此,江蘇省葯監局和無錫市政府在I·Campus內設立了專業化報批流程指導的「無錫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服務中心」,為入駐企業開通了「葯械准入綠色窗口」,打造了快速審評審批服務通道。
不僅如此,在本屆進博會上,無錫市醫保局和無錫高新區簽署戰略框架協議,擬在創新園設立「無錫醫藥招標採購中心新區工作站」,為園內創新葯械及醫療健康解決方案的孵化爭取更多政策扶持與資源保障。「I·Campus外事服務站」也正式揭牌,在園區內打造人才引進和外事服務的「綠色通道」,助力創新園建設國際化社區,提升國際化水平,進一步吸引海外創新項目。「無錫歐洲生命科學創新產業園」也在當天揭牌,為園區企業拓展國際合作提供了支撐。另外,「無錫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和「中歐校友醫療健康產業協會」在進博會上籤約落戶園區,「CCHRPP無錫醫藥研究認證中心」同步揭牌,為完善園內從科研到產業化的醫學創新生態體系提供了進一步支持。
解決了政策問題之後,園區接下來需要為企業解決的便是資金問題。「生命科學企業持續多年的研發周期對資金的需求量很大。阿斯利康與中金資本聯合成立的全球醫療產業基金,會持續不斷地對包括I·Campus在內的有潛力的項目提供融資。」徐晶表示,I·Campus還與禮來亞洲基金、君聯資本、聯想之星和啟明創投等頂級投資機構合作,不斷滿足創新企業在各個階段的資金需求。
另外,產業的協同對創新企業的發展也至關重要。為此,阿斯利康和無錫市為I·Campus配備了高規格、專業的CRO服務,比如園區首批入駐的企業中就有頭部的CRO服務商泰格醫藥,及其子公司觀合醫藥科技。這些企業能夠幫助園區企業進行臨床實驗服務、新葯研發服務、藥物臨床檢測服務、醫療器械檢測服務等專業的第三方服務。「I·Campus為我們提供了稅費減免、投融資支持等服務,我們也為入駐企業提供臨床試驗中心實驗室服務。通過優勢互補,企業之間取得了業務上的正向發展,實現了多贏。」觀合醫藥總經理徐頤表示。
觀合醫藥在第三屆進博會上亮相阿斯利康I·Campus展台
「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建立了豐富的生態系統來支持創新企業,最為顯著的優勢就在於創新園完全聚焦於醫療健康領域。這使得園區擁有足夠的行業認知,以及深層的行業關係,因此能夠充分了解醫療健康領域和企業的特定需求,從而給到企業最好的幫助,並加速業務發展。」來自新加坡的全球最大的心電圖領域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心安醫療科技中國負責人歐德偉(David O』Dell)表示。在入駐I·Campus的一年時間裏,心安醫療科技得到了園區來自第三方供應商、市場合作夥伴等方面的支持,成功於近期實現了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
心安醫療科技展出的心電遠程AI診斷設備
當然,園區的穩健發展也離不開其所在城市的區位優勢。作為長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無錫市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2019年全年GDP逾萬億,全國城市排名第14位。在人才方面,無錫具有不錯的優勢,通過產業積累,這裡聚集了超萬人的生命科學領域從業人員,在教育資源上,擁有一所211重點大學江南大學。
眾所周知,產業聯動效應對創新企業的發展也十分重要。基於前瞻的規劃與布局,無錫市目前擁有智慧健康產業園、醫療物聯網無錫研究院、無錫(國家)軟件園等產業機構,這些都為I·Campus的入駐企業帶來了助力。
不僅如此,無錫市的醫療資源也十分豐富。目前無錫市有10家三甲醫院、104家社區服務中心、67個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專科、40個可開展藥品臨床試驗的臨床專業、11家擁有葯械臨床試驗(GCP)資質的醫療機構。
正是在以上政、產、學、研、醫、投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下,I·Campus不斷吸引着海內外生命科學創新力量,於是有了I·Campus在此次進博會交出的亮眼答卷。
從無錫出發,創新園模式走向全國
在本屆進博會上,阿斯利康與杭州市政府合作共建的杭州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正式揭牌,並迎來深至科技和溢點信息兩家企業率先入駐。從無錫到杭州,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的創新生態正在不斷向更多的地方擴展。
杭州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首批企業入園簽約儀式
「我們在全國規划了五大區域總部,杭州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依託的是東部總部,該區域主要聚焦數字醫療產業,未來將與無錫一道藉助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優勢來打造創新集群。」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數字化與商業創新部負責人徐晶表示,隨着創新園其他區域總部的建設逐漸完成,創新園模式將逐步推向全國。
深至科技是一家國內領先的超聲人工智能公司,本次新入駐杭州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我們將傳統醫用影像與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掃查等技術相結合,研發了一系列體檢產品,從而為頂尖醫院、公共衛生和家庭提供互聯網遠程診斷及輔助性服務。」深至科技CEO朱瑞星博士告訴動脈網,此次入駐杭州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將會藉助園區的創新支持,加深與阿斯利康在基層市場的已有合作,加快掌上超聲產品的市場下沉,為更廣大患者提供相應的治療服務。
不難發現,無論是醫療創新企業的研發訴求,亦或是在商業化落地過程中的資源幫助,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都提供了足夠的支持,從而使創新轉化走上了「快車道」。隨着入駐企業不斷取得新成果,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也在持續吸引海內外創新力量。
「對於創新企業來講,它選擇的不是一個園區,而是要加入到一個創新生態圈中。因此,他們關心的是生態圈能否讓它們的業務模式更加成形,落地過程更加快速。」在徐晶看來,阿斯利康借力區域總部優勢資源,從無錫到杭州,未來再到全國,正是不斷完善生態系統的重要舉措。而這,將有助於創新企業獲得更加豐富的產業資源,並加速醫療產業深度融合,開拓具有地方特色的醫療產業新業態。
在這一理念引導下,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做了很多的工作。例如本屆進博會上,瑞典BioVentureHub與創新園達成中瑞醫療創新戰略合作,從而加速國際化合作生態圈的打造與推進。無錫政府還與阿斯利康、泰格醫藥、中金公司等公司聯合發佈 「無錫國際健康投資創新峰會」計劃,將加快提升無錫生物醫藥產業國際影響力。
從無錫出發,到杭州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開幕,阿斯利康醫療創新的生態布局也由點到面,逐漸開始向外延伸。而隨着眾多創新企業不斷加入,生態圈也在持續迭代與完善。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創新園給到創新企業支持外,創新企業也幫助園區拓展了其創新的發展邊界,從而形成了正向的創新循環。
拼出未來醫療創新藍圖
隨着我國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越來越多的醫療創新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並逐漸發展、壯大。在這些企業背後,是一批批醫療創新園區的興起和成長。
回頭來看,從最開始的為創新企業提供場地等基礎服務,到現在提供從研發到商業化落地全鏈條服務,醫療創新園區的功能正日益變得豐富,也為當地的產業發展帶來了極其重要的積極影響。
國家層面也在助推這一趨勢。「十三五」時期,國家工信部等六部委印發《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明確提出各級政府需要根據行業發展需要,結合各地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科學規劃產業集聚區。
在國家頂層設計戰略要求指導下,國內生物醫藥產業逐漸呈現集聚發展態勢,形成了包括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和東北地區在內的產業集聚區。此外,中部地區的河南、湖北,西部地區的四川、重慶也展現出良好的產業基礎。
國內的醫療創新環境不斷向好,創新企業因此取得了高速發展,業務層面也逐步開始向國際看齊。在這一大背景下,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這一政企合作模式的出現恰逢其時,通過匯聚全球資源與智慧,正在成為海內外生命科學創新力量拓展中國市場,鏈接全球市場的最佳平台。
「每當聽到園區里的企業有獲得新的融資,或者有新的技術突破,都是我們團隊最激動和高興的時候。」徐晶表示,創新園模式仍在不斷迭代和優化,從而為更多的醫療創新企業帶來更加優質的服務,幫助它們從中國走向世界,也讓世界的企業走進中國。「創新園歡迎各地的優質創新企業加入進來,一起拼出未來醫療創新的藍圖。」
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是阿斯利康全球創新孵化理念在中國大陸落地的第一站,也是阿斯利康商業創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創新園將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特色,與中國健康物聯網創新中心形成強大合力,並在全球醫療產業基金的支持下,全面助力中國引領全球創新,推動中國創新走出國門,同時為患者帶來更完善的全病程疾病管理方案和更優質的治療選擇,改變患者的生命質量。
隨着更多創新企業加入到創新園區中,阿斯利康的醫療創新的故事還將續寫出怎樣的精彩篇章?讓我們拭目以待。
近
期
推
薦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現的採訪數據均由受訪者提供並確認。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萬般皆苦,唯有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