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2024年10月12日02:13:03 科技 1854

最近,芯片市場的波動讓不少人都摸不着頭腦,特別是台積電三星這些大廠,彷彿在美國和中國市場之間,左右為難。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這兩家公司原本對美國市場充滿期待,為了迎合美國的芯片補貼政策,不僅花費巨資赴美建廠,還積極爭取和美企的合作。

然而,誰能想到,美國的補貼政策不僅門檻高,還要求外企分享超額利潤、上交企業機密,甚至限制在中國的生產。原本躊躇滿志的台積電和三星,面對這種嚴苛的條件,態度立刻就變了。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台積電算是最早響應美國的號召,投入了超過400億美元,在美國建立工廠。原本預計在2024年投產的第一座工廠,接下來還有2026年投產的第二座工廠。這個力度之大,堪稱史無前例。

三星也緊隨其後,計劃在美國投資170億美元建設芯片工廠,儘管規模不及台積電,但足以表明它們對美國市場的重視。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不過,芯片補貼的條件遠比它們想像的複雜,不僅要求外企把賺的錢交出來,還要求它們的關鍵技術資料全部上交給美國政府。

要知道,芯片製造的核心技術相當於這些企業的「護城河」,要它們放棄,那簡直就像要人交出「家傳秘籍」一樣。

這種情況下,台積電和三星自然不滿,畢竟這補貼就像是在餡餅上加了鎖,看得見卻夠不着。兩家公司乾脆調整了生產計劃,開始放緩美國的投資步伐,重新聚焦本土市場。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台積電不再急着擴張在美產能,反而在台灣高雄、南科等地投入更多精力,穩步擴充產能。

三星則宣布在未來20年內,投入300萬億韓元(約1.5萬億人民幣)在韓國建造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基地。

無論美國市場再怎麼誘人,這兩家公司現在顯然不打算把全部籌碼押在美國身上。

另外,不僅美國的補貼政策讓台積電和三星猶豫不決,來自中國市場的變化更是讓它們感到壓力。

中國每年對芯片的需求量大得驚人,2022年中國進口芯片的總額約3000億美元,但隨着本土芯片製造能力的提升,中國逐漸減少了對外芯片的依賴。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據數據統計,去年中國芯片進口量就減少了970億顆,同比下降15%。

從採購者變成生產者,中國的芯片製造逐漸走向自主化,特別是在14nm、28nm等成熟製程領域,中國廠商已經能夠生產,這讓外企的市場份額大大縮減。

台積電和三星並非不明白這一點,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一旦失去中國市場,對它們的衝擊可能不亞於「斷糧」。

台積電已經決定放緩擴產計劃,三星也明確表示將產能削減到「合理水平」,從原來的「只增不減」變成了「穩中有減」。這種策略上的轉變,無疑是對中國市場需求變化的一種回應。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講到這裡,不妨再來聊聊美企的態度。蘋果高通英特爾這些大廠,雖說是美國本土企業,但它們的芯片生產依賴亞洲的產能。和台積電、三星不同,美國的芯片製造產業鏈並不完整,尤其在成熟製程的芯片製造上還得依賴國外工廠。

所以,美國政府的補貼政策雖意在推動芯片本土化,但美企卻並不急於「回家」,仍將大部分訂單放在亞洲。台積電和三星因此也看到了,美企訂單未必會因補貼而改變,對美國投資的急切性也隨之消退。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芯片產業的這場博弈,折射出大國之間的市場拉扯和外企的艱難選擇。美國政府想以巨額補貼來引導外企回歸,但補貼背後卻設置了層層障礙,台積電和三星等企業顯然不願「完全就範」。

而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和本土芯片製造的崛起,進一步強化了它們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這不僅是芯片產業鏈的調整,更是市場依賴和技術主權的博弈。

對台積電、三星這樣的全球芯片巨頭而言,它們究竟要如何在美、中市場之間平衡?是否真的能捨棄美國的市場誘惑,專註在亞洲擴產?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如果美國在補貼上繼續施壓,或許這些外企將更加果斷地轉向其他市場。而中國減少進口、加速自主製造的趨勢也讓外企感到震動,市場格局或將因此發生深遠改變。在這場多方拉鋸中,台積電和三星是「坐山觀虎鬥」,還是「另起爐灶」,未來的走向既充滿挑戰,又令人期待。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從領先到落後:英特爾正經歷「寒冬」 - 天天要聞

從領先到落後:英特爾正經歷「寒冬」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7月11日,據外媒報道,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近日在發表內部講話時直言英特爾已不再是領先芯片製造商,甚至不在前十。其市值如今僅約1000億美元,與18個月前相比大幅縮水,而英偉達市值卻一度突破4萬億美元,形成鮮明對比。「二三十年前,我們確實是行業領導者。可如今的世界已經變了,我們已不在全...
「中國太酷了」!硬核實力圈粉世界 - 天天要聞

「中國太酷了」!硬核實力圈粉世界

日前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到,隨着大量海外博主分享來華見聞,「中國變酷了」的印象被越來越多全球網友所認同。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這背後反映了中國的綜合國力。中國變酷了!酷在哪裡?
華為Pura 80 Ultra國際版亮相:系統開機是EMUI 15.0,電池容量為5170mAh - 天天要聞

華為Pura 80 Ultra國際版亮相:系統開機是EMUI 15.0,電池容量為5170mAh

當地時間7月10日,華為在迪拜推出全新的Pura 80 Ultra影像旗艦,售價是5099阿聯酋迪拉姆,約合人民幣9961元。對比國行版,Pura 80 Ultra國際版有兩大變化,一是系統調整為EMUI 15.0,國行版系統是鴻蒙5.1,二是電池容量為5170mAh,國行版電池容量是5700mAh。來源 江南都市報、快科技編輯 賈凱 審核 蔣波 陳潔...
AMD下代桌面銳龍處理器:N2工藝、Zen6架構、更多內核、依舊AM5插槽 - 天天要聞

AMD下代桌面銳龍處理器:N2工藝、Zen6架構、更多內核、依舊AM5插槽

有關於AMD下代桌面端銳龍處理器的更多信息浮出水面。AMD下代桌面端銳龍處理器代號「Medusa Ridge」,將採用全新的Zen6架構,該架構將使用TSMC的N2(2nm)工藝節點構建CCD,相比於前代Zen5架構的台積電N4P工藝節點,N2工藝的晶體管密度將顯著提升。此前單CCD的最大核心數量為8個,而在Medusa Ridge上AMD可能會將單個CCD
AI終結傳統軟件業,如同互聯網終結傳統媒體 - 天天要聞

AI終結傳統軟件業,如同互聯網終結傳統媒體

AI編程工具正推動軟件行業走向「峰值時刻」。近日,芯片金融分析公司Fabricated Knowledge的創始人Doug O'Laughlin發表文章稱,生成式AI正以類似互聯網顛覆傳統媒體的方式,重塑軟件行業的格局。文章指出,AI工具,比如Cursor和Claude Code,正在讓編寫代碼的成本和時間大幅下降,過去需要每token數千美元才能完成的開發
英特爾CEO陳立武坦言:公司已跌出半導體行業前十 - 天天要聞

英特爾CEO陳立武坦言:公司已跌出半導體行業前十

【TechWeb】7月1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英特爾CEO陳立武在內部講話中坦言,公司已跌出半導體行業前十。陳立武表示,20到30年前,英特爾確實是領導者,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已經不是排名前十的半導體公司了。有報道稱,英特爾公司發言人後續解釋稱其所指為 "市值" 而非技術。在過去的 18 個月里,英特爾的市值從 202...
華為海思Cat.1物聯芯片Hi2131正式上市 - 天天要聞

華為海思Cat.1物聯芯片Hi2131正式上市

7月10日,華為海思正式宣布,Hi2131 Cat.1物聯芯片正式上市。據介紹,Hi2131 Cat.1 芯片採用超輕量芯片架構與極簡休眠管理,將休眠功耗一舉壓縮至 150uA。相較於常見的同類型芯片,保活功耗直降 30% 以上,數傳功耗亦降低 10%。功耗的顯著優化直接轉化為設備續航能力的躍升。這意味着共享設備維護周期大幅延長,用戶體驗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