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媒體報道指出美國芯片企業美光的產品未能通過我國的網絡安全審查,它的產品存在嚴重的網絡安全隱患,要求國內關鍵基礎設施運營商停止採購美光的產品,這對於美國芯片來說無疑是重大的打擊。
我國對美光的安全審查,對美國芯片無疑是有力的反擊,顯示出中國不再忍受退讓,而是敢於亮劍,也證明了以國產芯片替代美國芯片的底氣。
近幾年中國芯片已取得了諸多突破,其中存儲芯片無疑是其中的典型,中國已崛起了兩家存儲芯片企業,分別生產NAND flash存儲芯片和DRAM存儲芯片,其中NAND flash存儲芯片的技術一度超越韓國和美國的存儲芯片企業,率先量產232層NAND flash存儲芯片。
在電商渠道可以看到,如今的國產SSD固態1TB硬盤價格已跌穿300元,而幾年前這樣的硬盤價格可以高達千元以上;DRAM的價格也在大跌,這都可以看出國產存儲芯片的崛起已給韓國和美國的存儲芯片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對美光出手,還可以對其他美系芯片起到懲戒的意義,因為此前美光可謂是美系芯片的急先鋒,2019年美國對一家中國科技企業採取措施,美光率先響應;中國曾誕生了三家存儲芯片企業,不過其中一家卻被美光以專利侵權為由狙擊,後來美光還曾指責另外兩家中國存儲芯片企業,如今美光受挫將讓其他美系芯片企業深思。
美光的安全審查沒有通過,對美光將是沉重的打擊。2022年Q4美光首次出現虧損,虧損額近2億美元,今年一季度它的虧損額環比增加了十倍以上至23億美元,同期它的營收不過是40億美元,中國的安全審查必將導致美光的業績進一步衰退,甚至美光的生存都將成為問題。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2022年中國採購了全球近七成的芯片,可以說任何一家芯片企業的生存都離不開中國市場。從2022年下半年以來,全球芯片市場已出現供給過剩,如果在中國市場受挫,那麼諸多芯片企業的將只會加速衰退。
美國芯片之中的Intel、NVIDIA等就清醒認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NVIDIA在去年Q3就為中國市場定製了高端芯片A800,近期又為中國市場定製了高端芯片H800;Intel則為了在中國市場獲得更多收入,對最新款的13代酷睿i5、i7推出中國市場特供芯片,增加了緩存而降低了價格,價格比歐美市場更低,值得注意的是Intel今年一季度的虧損額近27億美元。
顯然這些美國芯片企業並非都如美光那樣魯莽,它們都擔憂自己遭遇美光那樣的結果,而積極繞開美國的芯片規則,確保繼續從中國市場獲得收入。
美光的問題反應出美國芯片存在的安全隱患,而早前德國也發現高通的芯片收集用戶私人信息,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繞過安卓系統傳回到該公司雲端,這都顯示出美國芯片存在安全漏洞,這可能給美國芯片帶來更嚴重的後果,難怪外媒認為美國芯片如果繼續肆意妄為將可能面臨更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