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理由漲價可以看成是一種純粹的商業盈利行為,為了謀取更多的利潤,商家才會一次次上漲價格。
日前,Jeep宣布牧馬人全系車型價格上漲一萬元, 同時寶馬也宣布X3、5系等車型價格上漲,漲價幅度在萬元左右。

對於漲價,這些企業沒有給出明確的理由和回復,單方面漲價的背後大概率不是成本上漲,因為全球生產基本上已經恢復正常秩序,原材料的影響幅度非常小,從企業角度來看,這些漲價車型基本上都是熱門車型。
顯而易見,在品牌熱度仍在、主流車型仍受到大眾追捧的時候選擇漲價,只有一個「賺錢」的目的在其中。

01 熱則漲,冷則跌
追熱不追冷幾乎是所有的商業消費行為,寶馬5系、X3、X5這些車型都是豪華車市場中極具分量的選手,憑藉著更大的尺寸、更好的設計以及更出色的家用使用感受,過去幾年寶馬非常成功。
2022年國內市場銷量達到80萬,成為中國第一豪華品牌。
這意味着,萬元左右的漲價對於寶馬潛在用戶群體來說並不是不可接受的,品牌溢價能夠容納下多次漲價。

但如果只是從使用層面來看,寶馬並非是同預算最好的選擇,恰恰相反更高的品牌價格帶來的溢價空間遠遠超過奧迪、積架等車型,這意味着同樣的街道使用感受,選擇寶馬意味着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
退一步來看冷門車型,滯銷引起的生產不通、運營焦慮,品牌自然會有巨大的降價空間,比如說XFL價格已經降到30萬以內,而奧迪A6L的價格也已經跌到35萬以內。

02 寶馬的窘境
寶馬在拿掉華晨額外25%的股份之後,成為吃掉紅利的第一批企業。
其最擅長的就是測試人性壓力和消費舉措,5系的萬元漲幅並不會影響用戶選擇寶馬,X3的漲價也不會逼退用戶選擇Q5L,拿捏消費心理是豪華品牌必須要做的事情。
但在我看來,寶馬燃油車的漲價只能獲得短期利益,長線來看則會直接摧毀寶馬的電動化策略。
企業的精力是有限的,燃油車的強勢一定會強化燃油車部門在集團內部的話語權,電動化部門在燃油車部門的話語權一定會被削減。

從i3、iX3到i7,寶馬的電動化緩慢且失敗,和燃油車的過分強勢不無關係。
一方面,大量的精力放在如何運營品牌價值上,收割現有市場成為了寶馬集團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燃油車價格過高,必然會影響電動車的定價體系,同樣為寶馬品牌,電動車的定價比燃油車更低一定會拖累品牌價值,但如果不降價,精力放在運營品牌價值和燃油車的寶馬又設計不出來更好的電動車,這意味着市場不會有銷量。

你可以簡單粗暴的認為,這一波寶馬的漲價是為了彌補電動車研發、生產、銷售帶來的巨大虧空,也可以認為X3消費者花的錢補貼到了iX3車主頭上。
但我們必須要意識到,電動化已經是一個滾滾洪流,任何一品牌的紅利期都不會太長,當年的奧迪、過去的奔馳,今天的寶馬,明天是否還會是寶馬的紅利期?
是靠5系、X3這種車在電動化時代撈金,還是靠i3、iX3這種車叱吒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