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一理想L9車主在微博爆料,理想L9高速上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失靈,既沒有報警,也沒有主動剎車,導致撞上了前面一輛併線的車輛。
車主描述稱,1月20日,他從福建出發開往湖北,一路在高速上,前方有車輛減速,或者變道都會有預警提醒,也能夠幫助車主去主動剎車。但是1月21日上午5點42分,車速113km/h的時候,右前方有車輛緩慢變道,車機沒有任何預警和主動剎停的動作,直到車主反應過來,踩下剎車,但還是以100km/h左右的時速撞上了前車的左後方。

從網上曝光的視頻來看,前方白車打了轉向燈向最左側變道,不過車速很慢,理想L9在碰撞前1秒才踩下剎車,已經避讓不及。
車主表示:「確實是過分信賴理想汽車的L2輔助駕駛,L9還有激光雷達,功能就是失效了,理想公司說數據正常,不承認NOA有問題。
大過年的出這樣的意外,慶幸的是全車的家人平安!作為消費者,我應該怎麼去維權呢?」

對此,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回應:
車主是否願意和我們一起公開一下,全速駕駛的L9面對旁邊車道55km/h減速的「自殺式併線」的碰撞事故中,輔助駕駛系統工作的全過程?
我們會保留每一次碰撞事故的車輛感知和規控的結構數據,完全按照監管要求,不涉及任何安全隱私。可視化地普及一下輔助駕駛的工作原理。
1月25日,李想在微博上再次回應。
他表示,航空事故中,航空公司一般都說飛行員沒問題,飛機製造企業會說飛機沒問題,空管局會說自己調度沒問題,直到飛機黑匣子的出現。
過去受制於車輛算力和傳感器能力不夠,黑匣子無法實現。AD Pro和AD Max具備了比較初級的輔助駕駛黑匣子能力。
參與車輛速度如何?有沒有感知到?有沒有安全提醒?有沒有主動剎車?結果一目了然。


知名車評人韓路認為,這個維權不講理,現在只是輔助駕駛,不是自動駕駛。
另外一名汽車博主陳震則不同意他的看法,「消費者買輔助駕駛,目的就是避免因為走神或疲勞導致的事故,而視頻中的輔助駕駛,的確『失職』了。」
實際上,高速下,所有主動剎車都是扯蛋,看看專業平台的測試,都是60~70km/h以下才有用,太快根本沒反應。
此次事故車主自己也有問題,太過信任輔助駕駛,撞到前車前,根本沒有剎車,筆直以120km/h的速度撞了上去。

再說幾句
「車軲轆話」覺得,李想的回應顯得有點倉促,無論是車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應該先調查清楚了才能下結論,否則,給人的感覺就是急於撇清責任。
如不是車的問題,車企能沉着發力,逆襲是最好的宣傳,如人的問題,人文寬恕更能收攏用戶。急於推卸責任,實非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