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再戰「性價比」手機!驍龍8+、16GB+256GB手機,僅售3599元?

2022年12月26日23:36:10 科技 1976

榮耀今晚發佈了旗下第二款GT系列智能手機——榮耀80 GT,這款機器搭載的是高通驍龍8+芯片,雖然不是3.2GHz的常規版本,但3.0GHz版本相比常規版本的差距很小,也算是一款主打性能的旗艦手機;該機只有12GB+256GB、16GB+256GB兩個版本可以選擇,分別售價3299元和3599元。

榮耀再戰「性價比」手機!驍龍8+、16GB+256GB手機,僅售3599元? - 天天要聞

和榮耀近兩年發佈的旗艦手機相比,小宅認為榮耀80 GT還算是一款「性價比」較高的產品,畢竟驍龍8+芯片、16GB+256GB版本也只要3599元,目前採用這個存儲組合的機器不多,主要是很多旗艦手機都沒有16GB運行內存選項,12GB已經是很多旗艦手機的頂配了。

榮耀再戰「性價比」手機!驍龍8+、16GB+256GB手機,僅售3599元? - 天天要聞

至於榮耀為何推出這樣一款機器,小宅認為應該從市場發展的角度分析。

榮耀品牌獨立之後,推出的機器大都是主打線下的產品,這些機器的「性價比」幾乎沒有,說是「高價低配」的產品也不為過;但是想要發展線下市場,這些機器是必不可少的,OPPOvivo這種線下巨頭是通過這類機器取得線下市場的份額,華為同樣也是如此。

榮耀再戰「性價比」手機!驍龍8+、16GB+256GB手機,僅售3599元? - 天天要聞

從華為出來的榮耀推出的數字系列手機在線下市場大獲成功,主要原因還是榮耀依託線下渠道商打開了局面;之前的數據顯示,榮耀甚至一度成為國內市場份額最大的手機品牌,之所以能做到這個成績,榮耀在線下市場的成功是很重要的,而榮耀80GT的發佈,說明榮耀想要「反攻」線上了。

榮耀再戰「性價比」手機!驍龍8+、16GB+256GB手機,僅售3599元? - 天天要聞

線下市場成功之後,榮耀自然要發力線上市場;值得一提的是,榮耀在2017年超過小米,成為國內最大的線上手機品牌,但是之後兩個品牌都發力線下市場,所以線上和線下的銷量劃分就沒那麼明顯了;但可以確定的是,在華為榮耀的至暗時刻,小米再次成為國內線上市場第一,並且保持到現在。

榮耀再戰「性價比」手機!驍龍8+、16GB+256GB手機,僅售3599元? - 天天要聞

之前發佈的榮耀數字系列和榮耀Magic系列的旗艦手機都沒有「性價比」,榮耀80 GT是榮耀品牌獨立之後第一款「性價比」還不錯的旗艦手機,同時也標誌着榮耀再次發力「性價比」手機市場,和RedmiRealme等主打性價比的品牌展開激烈的競爭!

榮耀再戰「性價比」手機!驍龍8+、16GB+256GB手機,僅售3599元? - 天天要聞

配置方面,榮耀80 GT除了搭載驍龍8+芯片、12GB+256GB存儲起步,該機正面為一塊6.67英寸、1080P分辨率的OLED直屏,支持120Hz刷新率和PWM高頻調光技術;另外該機內置4800mAH電池,支持66W快速充電,背面為索尼IMX800主攝鏡頭。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小米169元「車規級」紙巾盒引爭議!網友:問界賣339元! - 天天要聞

小米169元「車規級」紙巾盒引爭議!網友:問界賣339元!

在小米YU7的發佈會上,小米推出了一個全新的配置——磁吸配件,在小米YU7的車身上,小米加入了不少磁吸接口,這讓支持磁吸的配件可以輕鬆吸附到小米汽車上,小宅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對消費者很友好的設計;小米不僅推出了磁吸接口,還推出了多款磁吸配件。
消息稱特斯拉為完善關鍵組件,已暫停人形機械人Optimus生產計劃 - 天天要聞

消息稱特斯拉為完善關鍵組件,已暫停人形機械人Optimus生產計劃

IT之家 7 月 5 日消息,Digitime 媒體昨日(7 月 4 日)發佈博文,報道稱從中國供應鏈渠道獲悉,特斯拉為進一步完善關鍵技術組件,已暫停人形機械人 Optimus 生產計劃,並面臨重新設計的挑戰。IT之家曾於今年 1 月報道,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發出豪言,稱如果一切進展順利,到 2025 年年底,目標生產...
數據賦能法律,智慧書寫未來——「我的知產寶使用實踐」會員徵文啟事 - 天天要聞

數據賦能法律,智慧書寫未來——「我的知產寶使用實踐」會員徵文啟事

數據賦能法律,智慧書寫未來——「我的知產寶使用實踐」會員徵文啟事尊敬的知產寶會員: 在知識產權保護日益重要的時代,知產寶(擁有17個子庫)已成為法律人不可或缺的決策工具。知產寶作為是中國專註於知識產權創新與保護領域的大數據科技公司,不僅收錄200萬+裁判文書,涵蓋商標、專利、著作權等全領域案例,同時擁有裁...
沒有電池,就沒有AGI - 天天要聞

沒有電池,就沒有AGI

特朗普的《大漂亮法案》,讓馬斯克最不爽的,可能還不是對電動車下手,而是向儲能下手。而對儲能下手,就是對AI下手。電池儲能本來就不便宜。此前,參眾兩院兩個版本的法案,都計劃對包括電池在內的新能源動手。據律所McGuireWoods對比,最後一刻達成的法案,可謂是網開一面,不再額外對新能源加稅,只要滿足開工時間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