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章之前,希望您能夠在上方點個免費的「關注」!接下來您每天都能夠收到免費的國際資訊喲!您的關注是我的動力~多多支持下嘛!!
自從10年前,蘋果進入中國市場以後,中國就誕生了無數的代工廠企業,他們依靠蘋果的訂單賺得盆滿缽滿,其中郭台銘的富士康就是最鮮明的代表,也是蘋果紅利期的最大受益者。郭台銘憑藉著富士康,每年賺取上萬億台幣,且多次登上台灣省首富之位。然而隨着國家的發展,勞動力成本提高後,郭台銘開始將國內代工廠遷徙至東南亞、印度等地,花費了足足670億人民幣,期間還辭退了32萬中國員工,如今嘗到了苦果,失敗後又想要回到祖國發展。
要知道,早先的郭台銘是憑藉著投資黑白電視賺的第一桶金,說明郭台銘早就將手伸向了電視、電腦、手機領域,他明白在今後的時代中,智能手機將會佔據多麼重要的位置。直到1985年,郭台銘正式成立了富士康,早先的富士康接收着來自各國的訂單,可以說是參差不齊,對富士康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影響。要不是祖國為富士康給出了5年的免稅、10年半稅以及15美元的補貼資金,富士康或許發展遠不及如此。
短時間內,富士康就成功度過了危險期,不過富士康卻並不認為祖國是在幫助他,反而非常自大,一度想要將工廠移到勞動力便宜的東南亞市場。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得到恩人的幫助後,我們是一定會想方設法感恩的,可是富士康卻恰好反過來想,不但不用實際行動回饋祖國,還因為要遷徙工廠,辭退了我國32萬名員工。除此之外,富士康甚至還想要奔着美國的520億美元的補助,前往美國發展。不過富士康還算有點自知之明,因為前往美國建廠的都是三星、台積電、SK這些行業巨頭,富士康根本沒有實力與他們競爭。所以,富士康將全力都放在了東南亞市場中。
大家想必也已經發現了,國內的富士康變得越來越少,這就是因為從五年前開始,富士康就在慢慢將業務移去東南亞國家。可是郭台銘的算盤可真的打錯了,疫情的出現讓富士康根本沒有辦法在東南亞國家發展,尤其是印度,防疫措施太過於落後,富士康的工廠遲遲不能投入使用,再加上他們的工人素質普遍過低,沒有中國工人勤勞,搞的台積電白白花費670億投資建廠,最終發現還是祖國更好,於是落魄的回來了。
雖然富士康做出了一系列較為錯誤的決定,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富士康的出現,帶動了中國製造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智能手機的普及。我們中國永遠都是和平公正的市場,中國偌大的市場包容性極強,你若來,我們就給予全力的支持,幫助你發展,但是你要走,我們也絕不會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