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台灣人,卻被開除中國台灣省戶籍,連續8年被台積電起訴2次。他號稱是建廠狂魔,僅僅396天,中芯國際就此誕生,他就是「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
張汝京
振臂一呼,就能帶走300多名技術骨幹,讓100多在美華人工程師回國。一年時間為中芯國際籌到了10億美金,眾人都看得見呈現在眼前的成就,但他身後辛酸波折的經歷卻少有人知。
工程專業畢業的張汝京,在美國紐約的州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於1977年進入德州儀器公司就職,這一干就是20年,此時的張忠謀也在德州儀器,副總裁的他職位比張汝京高出不少,平時也就沒有太多的交集,但誰曾想,20年後兩人的恩怨不斷。
張忠謀
在德州的20年時間裏,張汝京先後在全球各地建造芯片工廠,被業界稱為「建廠狂魔」,目睹了整個芯片的發展過程,也深切體會到芯片的重要性,張汝京想為身處困境的祖國出份力,他想回國建廠。已經49歲的張汝京回到台灣,創辦了世大半導體公司,並且藉助於德州儀器的幫助,很快在半導體領域做得風生水起,世大的迅速崛起眼紅了台積電的張忠謀,悄悄用高價收購了世大,也暫停了張汝京在大陸建廠的計劃,張汝京的第一次創業失敗,至此,張汝金和張忠謀的恩怨拉開了帷幕。
中芯國際
為了實現曲線救國,張汝京想在大陸建廠,但張忠謀遲遲不肯履行約定。憤怒之下,張汝京放棄了世大的高管職位及股票,帶着300多名技術骨幹,來到大陸為祖國造芯片。
2000年是令人心痛的一年,就在張汝京踏上大陸的那一刻,「中國半導體之母」謝希德去世。50年前,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謝希德,如同現在的張汝京這般。衝破重重阻力回國發展,命運就像一個輪迴,我們在失去謝希德的同時擁有了張汝京,也有了現在的中芯國際。
謝希德
上海給了中芯國際很好的建廠條件,前五年免稅,後五年稅務減半。與此同時,廠區的配套設施也一應俱全,幼兒園、小學、中學、醫院、購物廣場,這給了張汝京很大的信心,從中芯國際打下第一根地樁算起,僅僅用了396天,中芯國際就建廠完成。神速建廠的背後,是張汝京一年多的東奔西走,不僅籌到了10億美金,還要到了0.18微米的芯片技術,此後,中芯國際一路高歌猛進,三年時間擴建6座工廠,將中國芯的等級由1.5微米變成了1.3微米,直到最後的90納米芯片,一躍成為僅次於台積電的第三大代工廠。
謝希德
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不出5年,超過台積電不是問題,但令張汝京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場針對中芯國際的劫難即將來臨,從收購世大開始,張汝京的一切行為都被張忠謀看在眼裡,也一直恨之入骨。中國芯的迅速崛起,讓張忠謀有了深深的壓迫感,集成電路一直是台積電的技術支柱,唯恐對自己的企業有影響,以未經許可在上海投資為由,罰了中芯國際500萬,並要求張汝京在半年內撤資,張汝金和張忠謀的恩怨正式拉開帷幕。
張忠謀更是以中芯國際存在盜取商業機密為由,將其告上國際法庭並索賠10億美元,更是吊銷了張汝京的台灣省戶籍。如此高昂的賠償,這是要徹底扼殺崛起的中芯國際,此時的張汝京已經被折磨得精疲力盡,中芯國際是他一手創辦的,不可能就在上市的前一天,眼睜睜的看着它倒下,沒有了中芯國際,我們的芯片技術將會倒退十年甚至更多,為了給中芯國際一線生機,2009年,張汝京選擇了庭外和解,他知道張忠謀針對的是自己,只有自己出局才能了解此事,張汝京從中芯國際辭職,並從辭職的第二年算起,三年內不得從事芯片的相關工作。
離開中芯的那天,花甲之年的張汝京,來到當年開工建廠的地方,轉悠了好幾個小時,他想起了這十多年前的一幕幕情景,掃視了廠區里的一磚一瓦,對着送行的年輕人說了三個字:別趴下,如今的張老已經年過七旬,在他被封殺的歲月里,並沒有放棄對於芯片的熱愛,三年後,張老重新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芯片行業,繼續為國搞研發。
2018年,成立了新安集成電路公司,為祖國彌補芯片技術的短板,正如張老常說的那句話,如果祖國的芯片技術還不夠好的話,那我們就努力讓它變得更好,如今,已經74歲的張老沒有停止步伐,再次領銜中國半導體,投資了30億的芯片光罩項目,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變幻多端的當下,張老毅然選擇繼續前行,懷揣着純粹的「中國芯」,奮鬥在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