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iPhone里塞廣告,蘋果為廣告「折腰」了?

2022年09月30日22:14:28 科技 1773

高傲的蘋果突然向廣告低下了頭顱,這是什麼情況?


近日,媒體報道稱,蘋果公司將廣告收入目標提高,除了應用商店和AppNews外,其播客、地圖、看書應用都將上線廣告服務。


一向自詡純凈,為廣告「折腰」,自己打臉可還行?

往iPhone里塞廣告,蘋果為廣告「折腰」了? - 天天要聞

為廣告收入「折腰」?


廣告一直是手機廠商的重要收入來源,尤其對於安卓陣營來說,這部分收入利潤可觀。


被詬病最多的小米,因植入內容太多,還喜提「廣告公司」稱號。去年信誓旦旦要做「三零系統」的魅族,最後也無奈反悔,向「金主」低頭。


正因如此,把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相對純凈的IOS系統才顯得難能可貴,還塑造了蘋果高貴的形象。


不過可別把它當「善人」,喬布斯給蘋果規劃的路線可不是做「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君子。

往iPhone里塞廣告,蘋果為廣告「折腰」了? - 天天要聞

早在2016年,iOS4中已經被嵌入原生廣告,並在2016年通過Apple Search Ads擴大廣告範圍。喬老爺子立下豪言壯語,要拿下互聯網廣告市場48%的市場份額。


要知道,當時廣告收入最多的谷歌,不過只佔有29%的市場份額,蘋果的口氣太大。於是順理成章,它的夢想變成了痴心妄想。


2017年,它主動選擇放棄移動廣告業務,宣布不再接受新的移動應用軟件開通原生廣告服務,但仍會為原有客戶提供服務。這一決定直接導致其當年廣告收入銳減三成,也為日後的「高冷」形象埋下伏筆。


是什麼讓它改變策略?外界猜測,可能與IOS兼容性和谷歌硬件優勢逐漸明顯有關。


總而言之,蘋果並非不想分廣告的蛋糕,只不過形勢所逼,不得不調整策略。

往iPhone里塞廣告,蘋果為廣告「折腰」了? - 天天要聞

利潤下滑,蘋果無奈


時移世易,如今它所面對的情況又發生了改變。智能手機出貨量急速下降,業績一向堅挺的它也感受到了陣陣寒意。


根據最新的財報數據,第二季度其凈利潤下滑幅度跌破10%。它最具有競爭力的硬件產品收入,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尤其在可穿戴設備、家居和配件方面,最高下降幅度7.9%。


慘淡的成績中,只有iPhone 銷量依舊抗住了壓力,實現增長,不過僅同比增長2.8%。

往iPhone里塞廣告,蘋果為廣告「折腰」了? - 天天要聞

下降的原因並不新鮮,無非是疫情導致線下客源減少,供應鏈緊張等。


短期內這樣的說辭還能哄哄華爾街的投資者,但他肯定也意識到需要提出新的解決方法,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然而根據IDC數據,2022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增速停滯不前,二季度同比下滑9%,僅有少數廠商實現了逆勢增長。


在此背景下,蘋果擁抱廣告稱不上未雨綢繆,只能算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事實上,包括它在內,小米、華為都寄希望於廣告,用以彌補部分收入。


不久前第三代鴻蒙系統上線,發佈會上,華為把宣傳重點放在打車服務Petal上,體現出進軍網約車業務的野心。與此同時,服務中心、指揮助手等系統軟件,都上線了更多廣告。

往iPhone里塞廣告,蘋果為廣告「折腰」了? - 天天要聞

至於小米,更是資深廣告玩家。其廣告的毛利最高達到76.1%,而其手機毛利僅11.9%。就算是主營業務承壓的2021年,它的廣告收入仍高達101億元。


可見,這是筆穩賺不賠而且利潤空間巨大的業務,對於在高端手機市場佔有絕對優勢的蘋果來說,自然也是比好生意。


如何維護「高端」形象?


不過好生意並不等同於能做好,它要面對的挑戰並不小。


對於蘋果這樣成熟的品牌,其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更何況它一直走的是用戶體驗至上的高端路線。


雷軍曾將「硬件利潤不超過5%」定為小米手機的鐵律,因此小米手機也被貼上性價比標籤。正因如此,大家對小米廣告的容忍度比較高。

往iPhone里塞廣告,蘋果為廣告「折腰」了? - 天天要聞

而蘋果的硬件毛利率向來一騎絕塵,如果還要「收割」用戶,很容易被說吃相難看。


除了要協調用戶,它究竟能否獲得廣告主的青睞有待商榷。


眾所周知,為了保護用戶隱私,IOS系統中設置了用戶可以自主選擇應用開發者的跟蹤提示。顯然,對於處心積慮獲得數據的互聯網平台來說,這無異於當頭棒喝,分分鐘被勸退。

往iPhone里塞廣告,蘋果為廣告「折腰」了? - 天天要聞

再者,就算廣告商獲得了數據權限,但蘋果的服務就一定更好嗎?未必。


畢竟,老對手谷歌的人性化服務可是名聲在外。喬布斯都沒做到的事,庫克能否辦到就看他的本事了。


總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生意場沒有永遠,就是永遠。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佈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佈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積架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