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科技被調查後,再度表態中國市場?倪光南的預測是對的!
一顆指甲蓋大小的芯片成型,用到了全球最頂尖的技術,且經過上百道的工序,整個過程被分為三個環節,分別為研發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而被號稱為「芯片之母」的EDA軟件,是一切步驟的起始。
在EDA軟件市場,美企佔據的市場份額達到了90%以上,而華為就是依賴新思科技的技術支持,才設計出了全球首款5nm的芯片,但在芯片規則的不斷升級下,雙方之間的合作幾乎中斷了。
後續老美故意找茬,強行判定新思科技和華為海思依然存在合作,為了自證清白只好接受「自己人」的審查,近期新思科技再度亮相中國開發者大會,再度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這是在示好中國市場嗎?
新思科技的態度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可以說已經超乎了老美的想像,此前老美中斷了中企ECAD軟件的供應,要知道這是用於3nm及以下的芯片設計,中企還遠達不到這樣的狀態,可見老美已經着急了,絲毫不放過任何限制的機會。
而普通版本的EDA軟件,很早就已經進入到了限制清單中,未經授權是不得對中企開放的,可以說直接阻礙了國產芯片前進的腳步,好在中企並沒有就此屈服,在自主化道路上越走越快。
令老美沒想到的是,已經盡全力限制了技術的出口,但國產芯片的發展卻絲毫沒有減緩,於是乎就把懷疑對象轉向了「自己人」,新思科技作為行業內的巨頭,自然被列為了重點審查對象,被懷疑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授權給「實體清單」中的企業使用。
在進行了嚴格的審查之後,並沒有發現任何的問題,這樣的做法也釋放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一旦國內芯片廠商的發展,有任何趕超美企的跡象,將會被中斷所有的技術授權,因此我們只剩下自研這條路可走了。
新思科技在接受調查之後,並沒有因為老美的施壓,而放棄對中國市場的繼續布局,再度亮相在了中國開發者大會上,其表態:「大量系統級公司對新品牌開發都產生了需求,新思科技將會因此而受益!」
這句話表面上看似乎什麼都沒說,但結合目前市場環境進行分析的話,卻又有着完全不一樣的解釋,很顯然這是針對中國市場的一種示好,老美的相關限制已經不得人心,包括「自己人」都開始反對,新思科技自然也不例外。
在老美強行干預芯片的進出口之後,很多國內的企業都害怕重蹈華為的覆轍,華為、阿里、騰訊、比亞迪、小米等等行業巨頭,都開啟了芯片的自研計劃,而芯片設計自然就需要用到EDA軟件,這樣一來就很好理解那句話了。
倪光南的預測是對的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國際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雖然老美的相關限制沒有絲毫鬆懈,但早就已經不得人心了,包括美企都已經在想方設法去擺脫,所達成的效果可以說微乎其微。
ASML、新思科技等等企業,即便有着壟斷全球市場的優勢,也不敢去輕視中國市場,中企所展現出來的決心,讓它們不得不去討好,為了不讓美技術體系影響力下滑,在不違背規則的情況下,老美自然不會過多的去干預和「實體清單」以外的企業合作。
目前中企華大九天實現了28nm芯片設計模擬過程,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發,就能正式誕生可用於設計28nm芯片的EDA軟件了,目前成熟工藝在國內的使用佔比達到90%以上,這無疑是一個質的飛躍。
因此我們除了要正視被限制的事實,也要預防美企的「糖衣炮彈」,他們想要把技術出口給我們,很有可能並非是出自於真心,為了就是打擊中企的研發信心,從而達到鞏固市場的目的。
國產的EDA軟件還處於起步階段,華大九天突破的技術僅為28nm,在生態體系、技術、價格等方面都沒有優勢,但如果能夠得到國內企業的支持,這個發展速度可以是很快的。
老美破壞國際產業鏈的生態平衡,註定會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正如倪光南院士所說的那樣:「先進的技術求不來、買不來、更換不來!」對於目前的中國半導體產業而言,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