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生病住院,兒子給了6萬,女兒一分沒給

讀者來信如是說:

我今年67歲,丈夫71歲,退休後的我們沒有選擇和兒子一起住,也沒有選擇和女兒一起住。因為和兒子以及女兒均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所以,兒子和女兒偶爾會在周六日的時候回家看看。

兒子比女兒大4歲,兒子在某私企上班,女兒是公務員。

曾經,我們家有一套老宅拆遷,拆遷款大約50萬,我將拆遷款全都給了兒子;兒子結婚買房時,我和丈夫也拿出了30萬;女兒結婚時,我們不但沒有給女兒陪嫁妝,甚至女婿給的16萬彩禮也被我們佔為己有。對此,女兒偶爾會對我們抱怨。

因為我和丈夫都一把年紀了,並覺得存錢沒有實質意義,以至於平日里,無論是兒子,還是兒媳,又或者孫子向我們要零花錢的時候,我們都會將生活開銷的剩餘全都奉上。導致的結果,前段時間,丈夫生病住院,我們手裡拿不出太多錢。這時候,我分別給兒子以及女兒打了電話,兒子第一時間送來6萬元,女兒一分沒給。

事後對女兒訓斥,女兒的回懟:1)當年家裡老宅拆遷,我沒有拿到一分錢拆遷款;2)當初我和丈夫結婚時的彩禮錢,你一分沒給我;3)按理說,你和我爸每個月的退休金加在一起也有一萬月左右,這些錢你們根本花不完,想問,錢都去哪了?

女兒還說:我感謝你們把我拉扯大,關鍵是,兒子是親人,女兒也是親人,不覺得你們在兒子和女兒面前呈現的雙標,會讓我寒心嗎?為此,在我爸生病期間,我可以在醫院照顧(事實上,女兒那幾天,確實每天都會來醫院陪房、送飯),但我真心不願意出哪怕一分錢,源於你們不公平。

木子李情感淺析: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經歷,作為老年人,在應對晚年生活的時候,應該有的注意事項:

1)手裡要留一定數額的備用金

父母在子女身上的付出,有時候會呈現出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姿態,關鍵是,也需要銘記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殘酷現實告訴我們:在父母給子女錢的時候,子女會心情大好;但在父母向子女要錢花的時候,子女或會呈現支支吾吾。為此,作為老年人,倘若在經濟層面能夠獨立,一定要給自己留一定數額的備用金。遇上有良知、有孝心的子女,在你對子女無私奉獻之後,還會換來子女在你生病時的慷慨解囊,遇到沒有良知和沒有孝心的子女,在你生病急需用錢的時候,就該你後悔了。所以,無論任何時候,手中有糧,才能遇事不慌。

2)在對待子女層面儘可能公平。

受傳統文化影響,很多父母在對子女幫襯環節並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在太多家庭中,呈現着重男輕女因子。但殘酷現實又告訴我們:當人們年邁的時候,通常女兒會比兒子給予自己陪同時間多。這時候,女兒面對父母在家產層面的分配不均,難免會有一些抱怨,甚至會因為父母不公平,導致子女之間產生隔閡。為此,父母不應該擁有的雙標:將家產的全部或大部分給了兒子,在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卻指望女兒照顧。應該秉承的原則:將家產的大部分以及全部給了誰,就要指望誰來給你養老,又或者,在子女面前,盡量做到公平,又或者秉承誰孝順,多得家產原則。

3)保持合理飲食、睡眠、運動習慣。

當代人們吃得好,醫療條件好,以至於很多人六十來歲,依然看上去比較「活躍」,以至於人到「70歲」會是一個分水嶺。因為人到70歲,能明顯感覺到身體機能下降。為此,作為老年人,需要在飲食、睡眠層面給予科學合理的自我控制,除此之外,要有運動習慣。這時候,或會發現,保持身體健康,就是一筆無形的財富,不僅僅可以讓自己較有尊嚴地活着,還不用讓自己成為子女的拖累。這時候,或會感嘆:就算擁有再多財富,都不如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為此,作為老年人,能夠呈現出好的精神狀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4)每天要儘可能保持心情舒暢。

人到了一定年紀,對於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情,就當八卦來聽,而不是為太多事情去牽動自己的情緒,源於人在年邁的時候,很多事情應該持有不過度關心且不過度在乎的原則。怎奈有些人,在生活的洗禮中,依然不能磨平自己的心境,導致太多時候會在庸人自擾的思想驅動下,讓自己在很多事情上較為擰巴,從而讓自己心情不那麼美麗。關鍵是,心情不舒暢,會導致自己在飲食層面不規律、睡眠質量不高,從而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一旦自己病倒了,難受的必然是自己。為此,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必須把凡事看淡。

做人,不能雙標,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專註於事情的結果,也需要分析產生結果而導致的原因。在你丈夫生病住院期間,你兒子毫不猶豫地拿出6萬塊錢,是因為你平日里將你和你丈夫日常開銷的剩餘全都給了你兒子。不妨算一筆賬:在你兒子結婚之後,你們給了你兒子幾個6萬?反觀你女兒,你不但不願意在金錢層面給予她幫襯,還恨不得從她那裡剋扣一些錢財出來。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是你懷胎十月換來的生命,你為什麼要區別對待?關鍵是,你的區別對待,不僅僅讓你女兒對你和你丈夫不滿,也會因為嫉妒,和你兒子的關係談不上融洽。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個較為經典的故事: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關於其中的道理,你可以細細品味。為此,關於你丈夫生病期間,你女兒在給予最起碼陪同的情況下沒有拿一分錢醫療費這件事,你沒有必要對你女兒怪罪,而是應該反思:作為父母,為什麼在對待子女層面不能夠做到相對公平,而是演繹了區別對待?想說的是,我們目前處於新時代,在對待子女層面,沒有必要太偏心了,至少在讓兒子吃肉的時候,也應該留點湯給女兒,如果兒子吃肉,女兒連湯都喝不上,你覺得女兒不應該寒心嗎?

編後語:

在多子女家庭,子女之間的關係不親密,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父母區別對待的產物。關鍵是,有些父母偏心眼並沒有偏心眼到點上,源於很多父母的偏心眼最終換來了白眼狼。提醒所有父母:尤其在自己身體還較為健康的情況下,不要猴急地去分配自己的家產。或許手中持有財富,才能對子女更好地拿捏。

父母終將有需要子女照顧的一天,這時候,應該拋開較為腐朽的重男輕女思想,在自己生活能夠自理的時候,對子女儘可能保持公平原則;在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誰對你更加孝順,你的家產就對孝順你的子女多一些傾向。一旦自己在子女身上演繹了雙標,就應該坦然面對子女在孝順你層面的雙標。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