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年,李文忠冒雨單獨前往朱元璋的內殿,直言不諱地說:「陛下,胡惟庸的案件涉及太廣,如果再不阻止好像就要殺光我們朝廷的人才了。這可能對江山社稷不利。」
李文忠站在那裡,低着頭,並等待着他偉岸的舅舅朱元璋出現。
兵器的撞擊咔嗒聲不斷地響起,這提醒着李文忠來此的任務有多艱巨。
朱元璋最終出現在李文忠面前,隨後示意李文忠跟他一起進了御書房。
待兩人在桌子旁邊坐下,李文忠鄭重地說道:「陛下,我這次前來,是為了說胡惟庸的案件涉及太廣。
我們朝廷的人才恐怕會被殺光。如果真的是這樣,我的江山社稷恐怕就要受到嚴重威脅。」
一提到胡惟庸,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冷意,「那老傢伙胡惟庸,竟然還有臉邀請我去他的宅邸觀賞,卻暗藏歹徒,企圖謀反害我。」
李文忠垂下頭,繼續勸說:「我明白陛下的怒火,但是胡惟庸的案件牽涉太廣,無辜者也難以倖免。
如今已經有三萬人被大開殺戒,這將對我大明王朝的國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請陛下三思。」
「你母親曾經悉心照料我這個貧困的人,所以我把你視為己出,把你撫養成人。
然而你卻太局限於形式了,不能支持大義。」朱元璋沉聲說道,「我要建立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大明江山。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能容忍像胡惟庸這樣的姦猾之徒。只要他還有一口氣,後患無窮。」
李文忠的臉色一沉,鄭重地表示:「陛下,臣今天的目的是赴湯蹈火。
但是請您三思,不要再殺無辜了,否則臣將只有犧牲自己來諫止您的罪狀!」
朱元璋暴怒地站起來,怒不可遏,「你是真的不想活了!來人,抓走李文忠,秋後處決!」李文忠毫無畏懼,從容不迫地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臨走前,他囑託妻子:「我為國家獻身,你一定要好好照顧孩子,替我為國家效力。」
因着丈夫的抉擇,妻子泣不成聲;李文忠則冷靜地從容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受到大家的敬佩。消息很快傳遍了京城,就連深宮中的馬皇后也聽說了這個消息。馬皇后對李文忠這個朱元璋的外甥心生同情,於是,她暗中跟朱元璋打好了好心思。
當夜傍晚,朱元璋回到寢宮,馬皇后拿出了一件破舊的小衣服。她滿含淚水地向朱元璋訴說當年的往事。朱元璋沉默着,良久,最終心軟了。他改判李文忠閑居在家,不再追究胡惟庸一案。李文忠回到家後,看着自己的年幼孩子,心中感慨萬千。
他深知,自己和那位曾經生死相依的舅舅,已經是水火不容了。自此以後,他閉門不出,鬱鬱寡歡。不久後,在一次夢中,他看到自己母親招手向他走來,含笑離去。
朱元璋得知李文忠的消息,悲痛萬分,親自為他寫了輓聯,並追封他為岐陽王,允許在太廟中配享祭祀。
李文忠的故事流傳至今,被世人津津樂道,時常引發人們的感慨。忠誠雖不一定能帶來成功,但忠誠至死而不渝的舉動會在歷史中雲深人不見,卻永載史冊,成為後人銘刻的佳話。#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