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韓講了一個故事:"常有理"和「老蔫」

(一)

滹沱河東岸有個小山村,叫七里坡,村子不大,坡多人少,"多見石頭少見怪"說的也許就是七里坡。村子裏有百餘戶人家,村裡一旦有個大事小情人人門清,打一個比方,栓柱家早上丟了一隻雞,一頓飯功夫保證全村婦孺皆知。

村中央,有一戶人家,住在旗杆院西頭,戶主是一個寡婦,拉扯着一女一兒。丈夫楊三娃在農業學大寨那會兒參加打隧洞,隧洞塌方遇難了,按照村裡規矩,人們應該稱呼她「三娃家的」,因為三娃是工傷死亡,村集體遇上救濟,總緊着她孤兒寡母,村幹部慣着她,她也是得理不饒人,在街坊鄰里之間總好佔個上風頭,遇上事情有理甭說,無理也要佔上三分,她姓常,人們就給她起了個外號「常有理」。

旗杆院東頭,也住着一戶人家,戶主田金魁。金魁在三村五里是出了名的蔫,性子軟,人慫,說話吞吞吐吐,做事蔫不拉嘰,上回村上評貧困戶,輪到他發言,他低着頭,用煙鍋只管在煙袋裡挖來挖去,末了咕噥了一句也沒人聽清,惹得人們一陣鬨笑,大抵就是這樣,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老蔫」,他也不反對。

說到旗杆院,年輕一代的不一定曉得。它原是村裡陳財主的宅院,陳家祖上出過舉人,土改那會兒,政府把旗杆院分給了三娃和金魁的父輩。旗杆院以東為正,東院要好過西院,金魁的父親是貧農成份,自然分到了東院。

(二)

都是鄉里鄉親,盡說人家的短處也不公道。就說常有理吧,也有讓鄉親稱道的地方,人長得好看,作風還算正派,發生在她身上的是非不少,但和男女關係似乎不沾邊,關鍵人還特會持家,雖說男人不在了,家道還算興旺。老蔫呢,人老實,心靈手巧,會幹農活,木工,泥瓦工,都拿得起,放得下,也算是村裡的小能人。

兩家都住旗杆院,一牆之隔,但兩人總不對付,常有理總找老蔫的渣。這裡頭有個緣故,當年老蔫和三娃在一組打隧洞,常有理老懷疑三娃出事老蔫脫不了干係,事後雖有人證明三娃的死與老蔫無關,但常有理總記老蔫的仇。

如果你不反對的話,咱們就從金秋十月的一天說起。常有理家在南坡上有一個果園,南坡緊傍村裡深井灌溉大渠,適宜果樹生長,果實不光個大,也相對好吃。今年是個大年,(但凡結果樹總有大小年之分,大年結果多,小年結果少。)園裡東頭果樹上掛了不少蘋果,西頭梨樹上也結了不少金蓋酥,看着紅艷艷的大蘋果,黃澄澄的酥梨,常有理甭提有多高興了,不出意外的話,再過個把月,蘋果、酥梨一出手,就能賣個三、四萬塊,全家的希望就在這個果園裡,換句話說,這果園就是常有理的眼珠子。

這天一大早,常有理照常到果園照看,這一看不打緊,把常有理氣了個夠嗆。幾株果樹上的蘋果明顯被人摘過,樹枝還折了幾根,一定是偷蘋果的人乾的,她氣沖沖地回到村裡,扯開嗓門把街罵了一個遍,隨後找了村長老楊,老楊勘察、了解了一下情況,發動村民檢舉揭發誰誰幹的?有人就打了老蔫的小報告,說老蔫這兩天傍晚老從地里往家拉東西,經人一提,常有理忽然想起前天似乎在隔壁也聽到了動靜,再加上本來對老蔫有成見,就把苗頭對準了老蔫。

事到如今,老村長也拿捏不定。又是一個傍晚,常有理找老楊說,老蔫兩口子又出動了,老楊叫上婦女主任田補鳳,仨人準備在當街逮老蔫個正着。布置妥當,老蔫也乘着夜色從地里回來了,老村長辦事畢竟老道,老蔫拉車進巷口的當中,老村長假裝幫他推車,順便觀察了一下,車上全是沙袋,哪有什麼蘋果?原來這幾天老蔫利用農閑在院子里旋地窖,準備存放蘋果梨菜蔬啥的,白天旋,傍晚兩口子在河槽里挖沙,拉沙備料。你說老蔫冤不冤?差點讓人當了賊。

過了幾天,賊終於被會計海文和老蔫捉住了,你道是誰?原來蘋果是鄰村常有理娘家遠房侄子愣虎偷的,愣虎幫常有理干過活,知根知底,熟門熟路,貪婪姑家的好蘋果,就趁天黑偷盜,這回該常有理打臉了,也就不那麼怨恨老蔫了,多少還有點感激的成分。

(三)

真是「無巧不成書」,常有理與老蔫兩家還有故事。
常有理的女兒大萍與老蔫的兒子文濤都在縣重點中學讀書,同年高考,都考入了省城理工大學。文濤、大萍兩人志趣相同,又都是家庭的「叛逆者」,兩人在大學期間就戀愛了,看看就要畢業,該談婚論嫁了。兩家大人聞聽後竭力反對,老蔫嫌常有理蠻不講理,常有理嫌老蔫做事蔫了巴嘰,不象個老爺們。相互看對方,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孩子們夾在中間很苦腦。

不過,最近有了轉機。那天黃昏下大雨,常有理匆匆往家裡趕,不小心摔了一跤,這一摔不要緊,摔斷了胳膊,當時爬都爬不起來,她就大呼小叫起來,還是老蔫聞訊後救起了她,老蔫兩口子着急忙惶叫的士把她送到了醫院。由於救治及時,常有理很快就好了起來,常有理也原諒了老蔫,兩家終於和好了,大萍和文濤的婚事也有了平穩的着陸。

新年假期,文濤和大萍如期舉行了婚禮,全村人都參加了。婚慶主持司儀完禮後,大夥要求老村長小續一段,以助雅興。村長老楊興沖沖地擺手喊道,「親戚朋友還有鄉親們,今天是文濤和大萍大喜的日子,我送他們一副喜聯,上聯是`理工男理工女同出旗杆院`,下聯是`常有理老蔫頭共結好親家』,大家說行不行?」,圍觀的人們大聲喝采。老楊接著說,「我有個提議,大夥從今往後不許再叫`常有理』了,人家的大名叫`常桂香』,也不許叫`老蔫』了,人家叫『田金魁』好不好?」大家又是齊聲叫好。

末了他還一本正經地說,「也不許叫本人『機關槍』了,哈,(老楊好咧咧,大夥也給他起了個外號`機關槍』)還有就是最後一項,鬧洞房,逗新媳婦。」,常桂香推了他一把,笑罵道「老不正經」,年輕人起鬨着,大家都笑出了淚花,歡聲笑語飛出了旗杆院,洋溢在整個山莊的空氣里。

山村一代古風存,世界百年文物換。您如果感興趣的話,咱們下回接着講講七里坡的小故事。(作者 柳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