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鼠精媳婦

稷王山下有個村莊叫劉家莊。從前,劉家莊有弟兄兩個,哥哥叫劉克勤,弟弟叫劉克儉。他們父母雙亡,哥哥結了婚,弟弟16歲,一家3口人,日子過得較滋潤。

十冬臘月,麥子種上,秋禾收完,冬閑無事,劉克勤到二百多里外的風陵渡去做生意。臘月中旬,劉克勤急急忙忙回家過年。這一天,他本計劃要在天黑前趕到梁家峪住店,可他因肚子痛誤了走路,天黑時,還差幾里路沒有趕到梁家峪。

俗話說:「明八月,黑臘月。」夜幕一落,天很快就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劉克勤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獨自個在野外趕路,他不由得神情緊張,出了一身冷汗。


正走着,忽然發現前面有一點光亮。看樣子,那光亮像是從一家窗戶上射出的燈光。劉克勤一陣欣喜,這裡有住戶!他趕忙走過去敲門。開門的是一個約四十多歲的婦女。說明情況後 ,那婦女讓他進了家,並隨手關了大門。

她家裡只有母女二人。 當知道劉克勤因趕路還沒吃飯時,母女二人就動手做飯。母親燒火 ,那小姑娘手腳麻利地切菜、擀麵,說話間 ,熱乎乎的飯菜就端上來了。

「你貴姓?家裡幾口人? 」吃完飯,劉克勤問那婦女。

「我家姓鼠(劉克勤誤聽為「粟」),就我母女二人。 小女叫麗英,今年14歲。 "

劉克勤一看,小姑娘麗英可真叫漂亮。瓜子臉大眼睛,一笑倆酒窩,文靜嫻熟,落落大方,說起話來像敲銅鈴,脆響脆響的。看着這個小美人,劉克勤頓生一念:「這小姑娘小克儉兩歲,她給弟弟做個媳婦該多好!」

當劉克勤把他的家庭情況簡單地向兩人介紹後,提出克儉和麗英成親的事。麗英媽稍做斟酌,立馬允諾。第二年,劉克儉再來風陵渡時,專門在梁家峪南邊三里左右的地方找麗英家。

但那裡滿目曠野,沒有住戶。又過了一年,劉克儉19歲了,麗英也17歲了,二人該成親了,但找不到麗英怎麼辦?

這一次,劉克勤又去梁家峪一帶,下定決心,非找到麗英不可。他找呀找,找來找去找不到。他泄氣了,正準備往回走時,忽然發現不遠處像是站着一個姑娘,他三步並作兩步,快步向那姑娘走去。

他還沒到跟前,那姑娘就脆聲叫道:「克勤哥,你來啦。我等你等得好苦呀!」

「麗英,是你!」見了麗英,劉克勤喜出望外,「你媽呢?」

「我媽……不在啦。前幾天連下大雨,房子突然倒塌,我媽,活活被砸死了……」麗英說著哭了起來,哭得很傷心。

「現在……」劉克物不知該怎麼說。

「這裡家被毀,已無親人。現在咱就一塊回劉家莊去。」麗英說出了劉克勤要說的話。

要起身時,麗英說:「這一去,我就不回來啦。家母在時,還攢些糧食,你到附近尋個牲口,把糧食馱到梁家峪賣了吧。那裡有個糧店。」

當劉克勤牽着一頭騾子到來時,麗英把他引到一堵殘牆跟前,那裡放着一大堆袋裝糧食。劉克勤趕着騾子趕緊往梁家峪運送。到天黑算賬時,拉去的糧食有四千多斤。

第二天,他們就動身回劉家莊。劉克勤和麗英回家時,看麗英的人,里三層外三層,走一撥又來一撥,沒有一個不夸麗英漂亮的。人們都說劉克勤辦了件好事,給弟弟說了個好媳婦。克儉更是喜歡得合不攏嘴。

很快,克儉和麗英拜了天地。麗英心靈手巧,手勤腳快,不論地里家裡,啥活都會做。哥嫂也十分滿意。

這年種上麥子,地凍人閑,劉克助又到風陵波做生意去了。當他走到秋天碰見麗英的地方,那堵堆放糧食的殘牆也不見了。

他問一個拾糞老人:「這裡原來有一家住戶,姓粟,那院落在什麼地方?」

拾糞老人看了看劉克勤,眨了眨眼說:「這裡方圓幾里根本沒有住戶,在東邊一里多地方原來有個小廟,叫『文昌閣'。『文昌閣'秋天下雨塌了。人們在拾掇木料磚瓦時,發現裏面砸死一隻大老鼠,有二尺多長。」

一聽這話,劉克勤前後一想, 馬上意識到麗英母女不是人,是鼠精。麗英哪裡姓粟,分明是姓鼠!他決定把麗英趕走!於是他風風火火,日夜兼程往回趕。

到家後,他把一切給媳婦說了。為了驗證鼠精,他找了只貓,放在袖筒里,決定吃飯時,把貓放在麗英面前, 看麗英能不能顯出鼠類原形。

菜炒好了,飯煮熟了,準備吃飯。 麗英忙着端菜盛飯。克勤趁機把貓放到麗英腳下,貓「喵」地叫了一聲,跳到炕上去了。麗英聽到貓叫,心裏一震, 嗔怪地看了克勤一眼,立刻恢復了常態。 「哥哥,要吃飯啦,你逗貓幹啥?」

晚上,麗英在燈下做活,心裏很不是滋味。哥哥吃飯時放貓戲弄自己,顯然懷疑自己是鼠。她有滿肚子的話要給克儉談,克儉卻不知哪裡去了。往日晚上, 她在燈下做針線活時,克儉總是依偎在身旁,甚至枕在她腿上和她說笑。今日怎麼……

英沒心思做活了,她放下正納着的鞋底,走到院子里。待她走到哥哥窗下,只聽克勤厲聲說:「她是妖精,不把她攆走,說不定哪一日她精氣犯了,咱們全家要毀在她手裡!

「她……她……」克儉說話吞吞吐吐,聲音帶着哭泣明顯地不願意丟棄麗英。

「你別留戀她,」嫂嫂再添鹽加醋,「天下漂亮女人多着呢,我和你哥再給你娶一個,保險超過麗英……」

晚上,睡覺前,麗英坐在克儉跟前,拉着他的手流着淚說:「實話對你說,我和我媽都是鼠類,是妖精,但未修鍊成功,我媽修鍊九百年,我只修鍊七百多年。秋雨時廟塌媽媽身亡,我化成人,徹底地成了人,永遠不會變成鼠了。我絕不會害人。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我和你已有了深厚感情,我永遠不離開你。我活着是你家人,死了是你家的鬼。我死也不離開你。」麗英趴在克儉背上,嗚嗚地哭了起來。


「我也不願離開你,但哥嫂說,我若不趕你走,他們就要分家。」克儉也哭了。

「分家的事,我去勸哥嫂。如果他們硬要分,那就分。我能吃苦,保證日子能過好。」

第二天,克勤夫婦要分家,麗英死活不願意,她要一個鍋灶吃飯,好好伺候哥嫂。但克勤夫婦還是堅決要分家。

實在不行了,麗英流着淚說:「哥哥嫂嫂,你倆是有功之臣,父母早逝,拉扯克儉長大成人,你們費盡了心血。今日分家,我和克儉只要村邊上那塊八分大的空地。今晚再在家睡一夜,明早我倆一起出門,家裡的一切都給你們留下。」

晚上,麗英對克儉說:「咱要馬上在那八分地里動手蓋房子。」

克儉哭喪着臉說:「談何容易!咱窮得叮噹響。」

麗英笑着說:「這你不用操心,全包在我身上。三天時間,保證一切辦好。」

第二天,只見麗英手拿一根棍子,在那八分地的南崖上,在三個地方各捅一下,崖面上立刻出現三個大窯洞。個個窯洞門窗俱全。中間那孔窯泥得油光,盤得有炕,炕上鋪着氈毯,擺着被褥,地下有桌椅板凳,鍋碗瓢盆。說話間,從兩邊窯洞里走出好多個木匠、泥瓦匠,還有幫忙的。小工一群人。木料磚瓦擺下一院。大家忙忙碌碌幹個不停,僅用天時間,就在三個窯洞前面鑲上了走廊,院里蓋成一個有大門樓的四合大院。

從此,克儉和麗英和和美美地過上了好日子。他們勤勞樸實、和睦鄰里。誰家有困難,他們就伸出雙手無私支援。村裡有一個老婦人,姓裴,年過八旬,耳聾眼花,無兒無女,克儉夫婦把她當親人,送米送面,管鋪蓋管穿。

老人逢人就說:「克儉和麗英真好,要不是他倆,我這把老骨頭早沒啦。」因此,他們深得村裡鄉親們的愛戴。

後來,由於麗英出面說合,克儉夫婦和哥嫂和好了。到後來,克勤夫婦接連生了兩個孩,克儉夫婦先後生下一男一女。

從此,一大家人和和美美過起了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