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貫穿近50年的心裏歷程,一個愛花人的酸甜苦辣,在一次次失敗中成長起來的愛花人,希望我的親身經歷對你有所幫助。
第二年秋天就回到了市場,並在市場那塊地里,又建了兩個10米寬無支架大棚,據說這種棚架結實耐用,還抗壓,抗風,整個棚體結構都是用卡扣固定,建好以後,看起來的確比竹木結構的漂亮,大氣多了。裏面的空間也顯得很大,在裏面作業確實是很方便,接着就是把外面的各種各樣的,大棵,小棵的月季花,都搬進了它們的新房子,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大棚剛建好的這一年冬天,突然下了一場大雪,雪的厚度足有20多公分,新建的倆個大棚,沒有經受住大雪的壓力,頂部全部塌了下來,萬幸的是,倆個棚都是上面塌了一半,都沒有完全倒地上,也就是說裏面的花苗並沒有受到損失,那也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了,那倆個棚以後也不可能再用了,不管怎麼樣,也只好等過了冬天再說吧。
轉眼冬天就過去了,氣溫一天天升高,地里的凍土也慢慢化開,我們又聯繫到了一家做大棚的,這次是那種雙梁鋼筋架結構的,全部焊接有支架的,還是保險點好,無支架雖然好看也方便,萬一再碰到那種大雪,能不能撐得住也不好說,費點就費點吧,心裏踏實。因為他們都是專業干這個,4/5個人事先把該用的東西都送到場地,早晚再加會班,兩個同樣的大棚一個星期就建好了,還好裏面的東西個別的動了動,也不算麻煩,棚的兩邊,兩頭棚頭及棚臉都打了卡槽,薄膜直接卡上就是不拉壓膜繩,4/5級風也吹不開。這種方式在當時還算比較先進的,記得4/5年以後下邊很多種菜的人還是那種老式棚,麻煩還不經濟。
由於業務量的增加,市場這塊地的規模已不能充份發揮它的價值,地租從800一畝,漲到1200一畝,又到2500一畝,幾乎每年都在漲價。現在已經是10000元一畝了。正巧,市場南邊村裡剛建了幾十個暖棚,往外轉租,市場里幾個人一合計,你3個,他五個,我也租了8個,這下可有活干啦,還是以月季花為主,主要面對的是綠化工程,品種要求不高,數量很大,有時一家一次就要好幾萬盆,效益還是不錯的。規模擴大了,人員就得增加,還要找幾個常期工人,一來晚上有人看家,二來萬一有買苗的時候,找不到人,也可以擋一下,加上我們自己人,裝車也沒有問題,記得有一個東北的老郭,看上去也很實在,40多歲,身體是很壯實,來到以後,我讓他澆水,都是大水漫灌,把水龍帶沿棚邊一節一節連好,從遠往近一畦一畦退着澆就行了。一次,我去大棚看看,老郭澆水忙得不行,我走進一看,全亂套了,本來是近處的水帶插進遠處的水帶里,結果他都插反了,一開井,各個結口都漏水。我問他在家沒有干過嗎,他笑笑不說話,我問他是不是想老婆了,他又笑笑說:沒有,剛才忘了。
大麗花
明天接著說大棚里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