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麻城縣集本村有個青年叫塗如松,因為家貧,生性懦弱,二十多歲尚未娶親。他和老母親相依為命,過着十分清貧的日子。塗母見兒子娶不上親,十分着急,一再求人四處說媒。最後,好不容易,塗如松才娶了一位楊姓女子為妻。
誰料到,娶了媳婦倒添了亂。婚後不久,楊氏看不上塗如松,就經常找碴兒吵架。塗如松總是讓着她。 楊氏反而變本加厲,吵完架,就去住娘家,很久不願回來。塗如松心裏十分窩火,卻又不敢發作。
過了一個月,楊氏回來,正碰上塗母生病。她不僅不好好侍候婆婆,反而借故又要回娘家。如松再也忍不住了,一怒之下,舉手就要打妻子。楊氏見丈夫要打他,害怕了,一溜煙逃出了家門。
塗如松以為楊氏又回娘家,沒有在意,過了一個月,不見楊氏回來,他這才到楊氏娘家去打聽。楊氏並未在娘家。楊氏的父母一聽女兒失蹤,十分焦急,就盤問如松。如松被問得一時情急,連話都說不清楚了。
楊氏弟弟楊五榮早聞姐姐和姐夫不和睦,便揪住如松喝道!『是不是你把我姐姐害了,再裝着來找人?」如松一聽,嚇得說不出一句話。五榮見此情景,確信不疑,限如松三天找回楊氏,否則就到縣衙去告他。
塗如松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裡向母親一說,塗母也嚇慌了。稍後,母子倆就分頭央求鄰舍鄉民幫忙去尋找楊氏。三天過去了。鄉民們在全村都找遍了,還是不見楊氏的蹤跡,塗如松聽到鄉民沒找到楊氏,急得直發獃。
五榮自那天塗如松走後,也悄悄地四處查訪。有一天,五榮遇上一個叫趙當兒的。他便向趙當兒打聽塗如松殺妻的事情。趙當兒隨口說。「聽說有這件事。】五榮一聽,便拉趙當兒同他一起去告狀。
麻城縣令湯應求立即升堂,吩咐衙役把原告楊五榮帶上來。 楊五榮跪在堂下,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告姐夫塗如松殺了他姐姐,還不住地磕頭說「望青天大老爺為小民做主】湯知縣一聽,是人命案而五榮的話又含糊其詞,很不滿意。他問有沒有證人?五榮說,「趙當兒可以證明,他現在在衙外等候。
湯知縣傳趙當兒進到大堂。原來趙當兒只是聽鄉民們傳說的。縣令頓時有幾分不快,但又覺得這是人命關天大事,便命衙役傳塗如松到堂對質。 衙役到了塗家,不由分說就要把如松帶走。塗母上前阻攔,衙役只簡單說了聲『你兒子犯了殺妻之罪,楊家把他告了。」就把塗如松帶走了。
塗母隨後也趕到了縣衙。她向一個老年差役打聽,老人說,『知縣老爺向來辦事認真,不會隨便冤枉好人。」她才稍稍安下心來,站在衙外等待消息。 大堂上,湯知縣正在審問塗如松。審來審去,審不出塗如松殺妻的真憑實據,不知如何辦這個案子。
正在這時,趙當兒的父親闖進大堂,跪下便說,他的兒子是個無賴,望老爺寬宏大量,別讓他連坐。知縣一聽,明白了幾分,此案可能冤屈了塗如松。
湯知縣立刻命塗如松先取保回家,以後隨傳隨到。塗如松走出縣衙,見到等在衙外的母親,一面述說,一面往回家的路上走去。
退堂後,湯知縣讓師爺李獻宗去調查原告楊五榮的情況。結果證明他是個喜歡惹是生非的人,這次挑唆他出來告狀的,是同村一個叫楊同范的秀才。
湯知縣又命人調查楊同范。他了解到楊同范是個衣冠禽獸,在他手下,還有一幫為非作歹之徒。湯知縣感慨地說.「世風日下,儒林中竟有這等敗類!
他馬上提請學官革除楊同范的秀才功名。誰知學官受了楊同范的賄賂,竟拖着不辦。 功名未除,湯知縣不能拘押審訊楊同范。於是,他同刑名師爺李獻宗等人一商量,決定還是先尋找失蹤的楊氏為上策。
湯知縣調查數日,終於得到了一條線索,楊氏出嫁前曾長期與人私通。為了得到可靠的證據,湯知縣馬上吩咐下人把集本村的地保找來。 地保只得以實相告。這楊氏在嫁到塗家之前,曾給同村的王祖兒當過童養媳。成親不到兩年王祖兒就病死了。楊氏便與王祖兒的內侄馮大私通。
地保還告訴湯知縣,這次楊失蹤後,馮大有些神情緊張,.打聽塗家的行蹤,後來又鎮靜。知縣聽了地保的話, 不到兩個時展,差役把馮大帶到大堂。湯知縣乘他驚魂未定,一拍驚堂木,喝道 『大膽馮大,膽敢窩藏楊氏,快快從實招來。
馮大一聽,知道他與楊氏的事發了,只得老實招供。最後,馮大說「小人過去與楊氏有染,這一次楊氏失蹤,小人卻一概不知。知縣一聽,又一拍驚堂木,喝問「楊家告狀後,你為何鬼鬼祟祟探聽塗家的事!」馮大聽了這話,料定再也瞞不住了,只得如實招了出來…
原來,那一天楊氏從塗家逃出後,沒處躲藏,趁夜,悄悄溜進馮大家。馮大一見楊氏,又驚又喜,等楊氏把事情經過一說,他拍胸說道…『不妨事,就在我這兒住下吧。」馮大的母親再三勸阻,兒子只是不聽。
不久,馮大聽說楊氏娘家把塗如松告了,縣衙正派人四處尋找楊氏下落,他心裏非常害怕,便同母親商量,母親勸馮大趕快把楊氏送交官府。
馮大哪裡捨得。但是風聲越越緊,馮大母子倆實在無法,就把實情告樣了楊氏,讓她另尋生路。 楊氏一聽,料到在這兒早晚要暴露,只好說,『我沒別處可投,只好回娘家了。』就這樣,楊氏在一天晚上又悄悄離開了馮家……
根據馮大提供的情況,湯知縣隨即派衙役到楊五榮家去搜查結果,沒有搜出來,回來報告了知縣。搜查沒有結果,證據又不足,湯知縣只好讓馮大取保暫時回家了。
就在湯知縣束手無策的時候塗如松村裡的地保前來報告說,「村裡河灘上發現一具已腐爛的屍體,請大人速往檢驗。」湯知縣立即帶上仵作李榮和衙役三班人等前往集本村。
不料,湯知縣剛出縣城不遠,驟然下起暴雨,他們只好返回縣衙。河灘發現一具屍體的消息,很快傳到秀才楊同范的耳朵里。他冒雨前來觀看。原來是集本村一財主家的童僕死後,埋在河灘上,讓野狗刨了出來。
楊同范回到家裡,心生一計,高興地說道[這回我的功名可以保住了。』 他悄悄把楊五榮找來,讓他假認這具屍體是楊氏。五榮開始迷惑不解。後經楊同范如此這般一勸說,五榮這才點頭答應了。
楊同范又去找仵作李榮,要他驗屍時把屍體說成是女屍,並許以重金酬謝。李榮當場拒絕了。楊同范悻悻地走了。
第二天雨停了,湯知縣又一次來到河灘驗屍。雖然屍體早已腐爛,加上大雨沖刷,更無人形,但仵作李榮驗明是個男屍,並如實報告了湯知縣。
湯知縣一聽是一具男屍,沒有必要再復驗,便準備回縣衙。就在這時,楊五榮領着一伙人趕來,攔住了湯知縣的馬頭。
楊五榮喊冤,一口咬定這具屍體就是楊氏。楊同范和那伙人也隨聲附和起來。 湯知縣怒喝道!『如果五榮再尋釁鬧事,就要收監待審。】五榮害怕了,沒敢再鬧下去。湯知縣這才拍馬回了縣衙。
楊同范不甘心,一心想報湯知縣革除他功名的仇,便給湖廣總督邁柱寫了一封密信。上面立即派月濟縣令高仁傑前往復驗,想藉此機會參湯知縣一本。
高仁傑原是一名試用縣令,他早就想在上司面前顯露一手,對麻城縣令這一肥缺更是垂涎三尺當他到麻城縣後,態度十分傲慢,對湯知縣待理不理。
過了兩天,高仁傑帶了仵作薛某等來到河灘驗屍。其實,薛某剛到麻城,楊同范就已重金賄賂了。因此,薛某刨開屍首,只裝模作樣驗了一下,便煞有介事地向高仁傑報告說,「此屍是一具女屍,肋部還有重傷印痕。」
楊五榮正在旁觀驗,聽見說是女屍,立刻跪在高仁傑面前,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喊起冤來。高仁傑問楊五榮因何喊冤。楊五榮便說了一遍。高仁傑一聽,故意拉下臉來,喊道「來人,把這妄告本縣父母官的刁民押走。
差役一擁而上,不由分說,押上楊五榮就走了。楊同范等一時摸不着頭腦,眼看着高仁傑帶走了楊五榮。 高仁傑回到縣衙,吩咐把楊五榮帶到書房,命令衙役嚴禁閑雜人等闖入。高仁傑親自賜座壓驚,楊五榮倒沒了主意。
楊五榮正在疑惑不解的時候高仁傑向他說明,驗屍現場人多嘴雜,難免不走漏風聲,故此把他帶利這兒來詢問。楊五榮這才放下心。於是,楊五榮便放膽編造了一番,說塗如松殺妻,湯知縣貪贓枉法,師爺李獻宗作弊,仵作李榮驗屍謊報等。高仁傑聽罷,心裏樂開了花。
高仁傑悄悄放了五榮以後,立即修書一封,把這案的重要情況上報給總督邁柱。 年老昏庸而又剛愎自用的邁柱,隨即寫了一份奏意,向皇上彈劾麻城縣縣令湯應求。
不久,皇上聖旨下來,將湯應求革職監押。湯知縣仰天長嘆道。「我丟烏紗不足惜,只是塗如松等要屈死九泉了。」邁柱十分讚賞高仁傑斷案如神,馬上委任他主審此案。從此,高仁傑越發得意起來。
第二天,高仁傑升堂開始審問此案。他挨次審問了塗如松、湯應求、李獻宗、李榮等人。得不到所需要的口供,高仁傑不甘心,動用重刑逼供。
他嚴刑拷打塗如松,直把兩腳踝骨打得露了出來,昏死過去。塗如松被涼水潑醒後,仍不招認害死楊氏。高仁傑見此,氣急敗壞,連聲吼叫「烙刑!看他骨頭究竟有多硬!
塗如松再一次被涼水潑醒後兩眼發直,精神已經錯亂。高仁傑又不住地逼問。這時,塗如松恍恍惚惚,只是機械地點了點頭。高仁傑總算得到了塗如松的口供。
接着,他又用同樣的酷刑折磨湯應求、李獻宗二人,直到他們屈認了自己的罪名。高仁傑見三人都招了供,更加得意起來。待李榮被帶上堂之後,高仁傑也不審問,只命衙役狠狠地打。
李榮本來身體瘦弱,哪裡經得起這樣的毒打?過了一會兒他就昏死過去。高仁傑見衙役停住了刑杖,馬上怒喝道,『李榮裝死,還不給我繼續打 】衙役又舉起了刑杖,一直把李榮打死了。
高仁傑命人抬走李榮屍首,隨即宣布退堂。他來到後堂,想到自己就要穩坐麻城縣令,禁不住一陣狂笑。高仁傑來到書房,讓爺辦文呈報刑部。師爺寫到驗屍一節,還缺少必要的女屍驗證,立刻停住了手筆。高仁傑見此,也犯起愁來。
師爺想了想說…『既然塗如松承認了殺妻,那就跟他要這些證物吧】高仁傑一聽,登時明白過來,禁不住連連誇讚師爺主意高。過了幾天,塗如松的傷勢稍微見好,高仁傑又命人將他提堂審訊,逼問他殺死楊氏埋在何方?塗如松一會兒說城西,一會兒又說城北。
高仁傑急於要拿到女屍的證據,便立即騎上馬,令衙役押着塗如松來到城西亂葬崗子。 高仁傑讓塗如松指認墳頭。塗如松隨意指了一個墳頭。高仁傑便命人立即挖墳,結果是一具男屍。
塗如松又指着一個墳頭。衙役費了很大力氣挖掘,仍沒有發現所需要的證物。高仁傑不肯罷休,下令把這片亂葬崗子挖了一半墳墓,還是沒有找到女屍的證物。他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到縣衙了。
高仁傑回到縣衙,正要嚴刑拷打塗如松。突然,集本村地保前來縣衙,說有要事求見縣太爺。 高仁傑命地保進見。地保稟報說,本村河灘上埋屍處發現了女人的頭髮、腳趾骨和帶血裙褲等物。
高仁傑一聽,喜出望外,立刻讓仵作薛某和一名差役由地保領着前去檢驗。 過了一個時辰,仵作薛某把帶血裙褲、腳趾骨和頭髮等物呈上。高仁傑見物大喜,連說「好!好!這下可以結案了!
高仁傑立即讓師爺書寫清楚後,派了一名親信差役帶上呈文和『證物』,向黃州知府呈報,並轉報刑部。 知府蔣嘉年是個清廉的官吏,他收到結案呈文一看,發現其中驗屍一節漏洞百出,就有意壓了下來。
蔣知府為了取得真實的證據,親自帶着幾個外縣仵作到河灘上來驗屍。 經過幾個仵作認真地對屍骨進行了複檢,一致向知府稟告。這是一具男屍。蔣嘉年暗想,「薛某怎麼會挖出女屍的證據呢?」
原來當高仁傑拷打塗如松等人的時候,李獻宗的妻子來找塗如松的母親,兩人不忍心看這許多人受苦,便暗暗商量了一個救人之法。塗母立刻剪下自己的頭髮,跳出自己的白髮,又找齣兒媳楊氏穿過的裙褲,割破自己手指,將裙褲染上血跡。
李獻宗的妻子來到自家的墳地,用斧子劈開已經死去的女兒的棺材,把女兒的腳趾骨取下來。 然後,她們兩位老婦人當夜就到河灘上,悄悄把這些東西埋進土裡。
第二天,塗母就向地保去報告,發現了河灘上女屍的「證物」。地保聽完後,當即前往查看,果然是女屍的遺物。他馬上稟告縣衙。高仁傑所要搜獲的女屍的證物就這樣得到了。
現在,蔣知府不知女屍證物的由來,卻只看到一具男屍。他經過思考,立即回黃州,準備重寫呈文報刑部。 這時,高仁傑的心腹探聽這一事實後,報告給高仁傑,他驚恐之餘,便立刻飛馬馳往黃州。
高仁傑趕到知府衙門,對蔣嘉年謊說被人換了男屍,要求重新調查審訊。 蔣知府早已看出高仁傑斷案不實,便一口答應重新調查審訊,嚴懲兇手。高仁傑這才心懷鬼胎走了。
不巧,突然這天山洪暴發,河灘上的屍骨被沖得無影無蹤,再次驗屍已成泡影。蔣知府急得直跺腳。高仁傑見洪水沖走屍骨,反倒歡喜異常。他連夜寫密信,派人送給湖廣總督府。
總督邁柱收到高仁傑的密信後,十分惱恨蔣嘉年。他立刻向皇帝奏章,判塗如松和麻城縣令斬刑和絞刑。沒等皇上准奏,麻城縣老都說這是一好奇冤大案,要是能夠找到楊氏就可以使湯知縣和塗如松獲救。
事隔不久,皇上手諭,派陳鼎擔任麻城縣令。隨着他來麻城縣赴任,同時也傳出塗如松的妻子楊氏找到了。原來,那天楊氏從馮大家出來,回到娘家,楊五榮一見,不由得大吃一驚。暗道。『如此一來,我不就要擔個誣告的罪名嗎?說不定還要上大刑呢!
楊五榮想到這,一把拉住楊氏,說道.『快跟我走吧 』楊氏不明其意,只得跟在後面。楊五榮一直把楊氏拉到楊同范家。楊五榮本來想找楊同范商量,可是楊同范早對楊氏的姿色垂涎三尺,只可惜一直沒有機會,如今機會來了,怎可放過。
楊同范給了楊五榮一點銀兩,讓他瞞過此事,就打發他走了。楊同范也深怕此事泄漏出去,就讓楊氏藏到夾牆內。從此,他背着妻子,與楊氏私通。
可巧,楊同范的妻子懷孕多時,這天半夜,忽然她肚子疼痛,馬上就要臨產。 五更天,楊同范一看妻子早產,不得不叫女婢到近鄰去請接生婆李氏。李氏雖然平素厭惡楊同范,但眼下救人要緊。所以她匆匆向兒子李月交代幾句,便隨女婢趕到楊同范的家。
李氏來到卧房,準備好應用的東西,就急忙助產。楊同范妻子自覺難產,處境危險,忙亂中,急呼!「三姑救我。話音剛落,只見一個女人突然從一層夾牆裡鑽了出來。接生婆李氏見了人們一直尋找的楊氏,大吃一驚。然而,楊氏已經照面,想再躲藏也來不及了。
楊氏跪倒在李氏面前,磕頭如搗蒜,懇求老婆婆千萬不要說出去。狡猾的楊同范也怕陰謀敗掏出十兩銀子塞進李氏的袖筒。李氏生怕楊同范殺人滅口,只好收下銀兩,裝出歡歡喜喜的樣子,忙給他妻子接生去了。
嬰兒生下來以後,李氏趕忙告別了楊同范。楊同范又一再囑咐不可走漏消息。老婆婆滿口應承,就回家了。李氏回到家中,便把在楊同范家中發現楊氏一事告訴兒子李月。然後,她對兒子說「孩子,我們可不能要這昧心錢啊!
李月是個有正義感的青年,他非常贊成母親的話。母子倆經過商量,拿着十兩銀子,秘密到縣衙,求見新任縣令陳鼎。 陳縣令在秘室接見了李氏和李月。李氏把發現楊氏的經過說了一遍,並將十兩銀子放在桌上。陳縣令稱讚李氏母子一番,讓他們暫時不要泄露出去。
陳知縣打發走李氏母子之後,連忙派人把此消息告訴給了湖北巡撫吳應棻,吳應棻知道此案牽扯湖廣總督邁柱,不好上報給他,就直接下令拘捕楊氏。
陳知縣接到命令,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他親自帶領差役,以拜訪為名,來到楊家。楊同范只得熱情接待。 突然,陳縣令舉起右手,差役見到信號,立刻將楊家上下人等拘留在一間房內。等楊同范明白過來,已經措手不及。
陳縣令又下令差役搜查。果然,差役拆毀夾牆,將藏在裏面的楊氏抓了出來。 陳知縣命差役將楊氏、楊同范帶回縣衙。他又命人拘捕了楊五榮。
陳縣令回縣衙,立刻開審。楊氏、楊五榮、楊同范供認了全部罪行。然後,他將此案全部實情,呈文上報巡撫吳應棻。 吳應棻這才將陳縣令呈文轉報湖廣總督邁柱。邁柱見此案真相大白,也只能如實上奏皇帝,等皇上裁決。
不久,皇上下旨,邁柱降職使用,高仁傑草菅人命,拘捕收監,聽候判決。同時,皇上手諭,恢復湯應求的縣令職位。陳縣令又複審此案,證據確鑿,依法判處楊同范、楊五榮等死刑,塗如松無罪釋放,楊氏收監,在獄中自殺身亡。
審判結果一傳出,麻城縣數萬民眾無不歡欣鼓舞,奔走相告,慶賀奇案昭雪,感激陳縣令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