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廣西62歲老翁為哄母開心24年男扮女裝,母親走後再換回男裝

在廣西桂林街頭,時常會看到一位身穿白底藍花旗袍的奇怪「老婦」,

她站在一輛三輪車旁吹笛子,街頭賣藝,

「她」捲髮到肩,一襲旗袍,

本來應該是格外優雅的打扮,但是細細看起來總感覺怪怪的。

啊!他是個男人,他有喉結。

一個老年男人為什麼要男扮女裝街頭賣藝?

這是他特殊的癖好?

還是什麼特定的習慣嗎?

其實在這個外人看來「不男不女」的裝扮背後藏着一個格外動人的故事。

了解完之後讓人不禁直呼:「純爺們!」

這位男扮女裝的老人名叫朱孟勛,今年已經62歲了,

在他身旁賣藝的三輪車車斗里還躺着他癱瘓在床的90多歲的母親,

他之所以在街頭賣藝是為了方便一邊賺錢,一邊周全地照顧母親。

男子之所以「男扮女裝」的原因不是因為街上的觀眾更愛看女士表演,

也不是因為他喜歡女裝有什麼特殊的癖好。

而是因為朱孟勛為了討得媽媽的喜歡,

朱孟勛在假扮成他去世多年的妹妹哄老人開心,

為母親療愈心裏的傷。

說起朱孟勛的家庭和人生都頗為不幸,

一家人亡的亡,走的走,老的老。

整個朱家只剩下他和母親兩個人相依為命,

母親還因為之前經歷的打擊導致精神不是很正常,

現在只剩下朱孟勛一人在苦苦支撐着這最後的家。

朱家原來是一個幸福美滿的五口之家,

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朱孟勛是其中的老二,

上面是大哥,下面有一個小他九歲的小妹。

這在當時是多麼令人羨慕的一家啊!

雖然在上個世紀養活三個孩子十分不易,

可兒女雙全的朱家一直都是安安穩穩的,幸福地過着日子。

但是在1970年的之後,朱家就開始遭受接連的打擊。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時,小妹才剛剛滿一歲,媽媽為了照顧女兒就待在家裡,

而爸爸和兩個兒子就是勞動力,

那天吃完午飯,爸爸就又帶着兩個孩子下了地,

午後的溫度正是最高的時候,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明晃晃的太陽絲毫不留情地掠奪着土地上的每一點水分,把它們蒸發掉,

空氣中的熱浪將人打得喘不過氣來,

可就算這麼熱地里的農活也不能停,早些收齊才能更好地保證收成,

不然隨便的一場大雨就可能讓一年的勞動付之東流。

所以儘管朱家爸爸已經感覺到了頭暈腦脹,但是還是在堅持着幹活。

朱爸爸咬牙堅持着,可是突然眼前一黑,他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就直挺挺地趴下了。

可是誰承想這一趴,就趴沒了命。

在父親後面幹活的朱孟勛遠遠地看到爸爸倒在了地上,

他急忙大喊道:「快來人啊,我爸暈倒了。」

哥哥和村民們聞訊趕來,他們把趴在地上的朱爸爸翻了過來,

卻看到了讓他們震驚的一幕,

紅色的液體灑在綠色的莊稼上顯得格外扎眼!

是血!只見朱爸爸的肚子上插着鐮刀!

一幫子的農民頓時慌了神,大家誰見過這流血的場面,

大家也不敢亂動朱爸爸,只是一遍遍地喊着他,

然後讓腿腳快的村民跑去喊村裡藥鋪的醫生。

醫生提着藥箱趕來,看了一眼情況,急得拍大腿:「嗨呀,這還等啥呢,趕緊送到縣醫院吧。」

在簡單的止血之後,大家就七手八腳地把朱爸爸抬上了拖拉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冒着一股黑煙轟轟地朝着縣城奔去。

朱家大哥也趕忙騎着借來的單車回家給媽媽報信。

朱媽媽趕到醫院的時候,面對的是低頭不語的村長和矇著白布的朱爸爸。

村民告訴她:朱爸爸因為失血過多搶救不及時而去世。

朱媽媽驚住了,中午出去還好好的,怎麼再見面就變成這樣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兒子回家告訴她爸爸在地里被鐮刀扎流血了,

她還期盼着自己來了之後,

丈夫會一臉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對她說:「哎呀,一不小心沒注意流了點血,沒大事。」

誰知竟是現在這樣一張慘白的臉。

醫院走廊里傳來女人撕心裂肺的哭聲。

圖片來源於網絡

嗩吶聲中,頭戴白布的母親滿是淚痕,父親的棺材也下了葬。

這是年僅十歲的朱孟勛對生離死別最早的認知。

父親去世之後,一家人的日子就過得更為艱難,

在靠天吃飯的農民生活里,種田養活一家人本就是一件難事,

更別說地里地外全都是靠着母親一個人操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母親不僅天不亮就要出工去掙工分,還要抽時間回來給孩子做飯。

為了幫持家裡,朱孟勛的哥哥初中就輟了學幫媽媽撐着這個家,

繼續供養着弟弟和妹妹讀書。

後來大批的農民從田間地頭走到城市裡,去謀得更好的收入。

朱家大哥也是其中的一個。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隨着奔向城市的人流離開了家鄉到城裡去掙錢。

家裡就只剩下母親帶着朱孟勛和妹妹。

轉眼妹妹就到了該上學的年紀,

當時念初中的朱孟勛就跟母親提出了輟學養家的想法:自己現在也認識幾個字了,也不是目不識丁的文盲了,他願意回家幫家裡下地幹活,照顧妹妹。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可能只有那個年代的人明白吧,大的供着小的讀書的意義,

雖然對哥哥來說很是不公平,但是要多好的經濟條件才能供得起兩個孩子讀書。

那時候有很多孩子都很愛念書,

對他們來說讀書識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但是由於家庭條件不得不和自己心愛的學堂告別。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為上學的孩子不僅不能幫家裡幹活分減負擔,

每月還得有一筆不小的開銷。

這讓獨自撫養孩子的朱媽媽實在無力支撐,

只能滿心愧疚地答應了朱孟勛的提議。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孩子們一天天的長大,

對於朱媽媽來說最難熬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可是她沒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拉扯大的一家子,卻在之後的幾年裡迅速分崩離析。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天忙完農活回家的朱孟勛竟然在屋子裡看到了許久未見的大哥,

從小感情很好的兄弟倆高興地摟在一起。

朱孟勛以為哥哥是要回來跟家裡人待在一起的,

畢竟現在自己也長大了,

哥哥回來的話,家裏面兩個年輕的青壯勞動力是多少家庭羨慕的配置啊,

哥哥不用出去了,一家人就整整齊齊地呆在一起也能過得不錯,

可是朱孟勛沒能想到,哥哥這次就是來跟家裡人道別的。

哥哥要去湖南給人家做上門女婿,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在縣城打工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湖南的女孩,兩個人情投意合,迅速墜入了愛河。

可是女方家裡嫌棄他們家貧窮的家境,不同意兩個人在一起,

在姑娘的苦苦哀求下,

對方父母才鬆了口:可以,但是要讓朱大哥去湖南做「倒插門」。

這可急壞了朱孟勛,在農村的舊觀念里,這是很沒出息的表現,

圖片來源於網絡

堂堂的男子漢竟然屈居別人屋檐下。

朱孟勛焦急地勸說著哥哥:「你去那麼遠是不要咱媽和這個家了么?還去做倒插門,你這多沒面子啊......」

可哥哥不為所動,他就是一心認定了這姑娘。

朱孟勛正要再說些什麼的時候,朱媽媽打斷了他:

「老大,你要是真想好了就去吧,我看你也是真心喜歡那姑娘,你為咱們這個家付出太多了,小小年紀就外出打工,打工的錢還經常寄回來絕大部分。

這個家拖累你很久了,沒讓你享過啥福。想好了你就去吧。」

朱大哥聽到這話哭着撲到朱母的懷裡:「娘,兒子不孝。」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朱大哥給母親磕了三個響頭之後就起身離開,當走到氣鼓鼓的弟弟面前的時候,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出門,消失在農村的一片綠色之中。

這一走就再也沒回來過。

朱媽媽的年紀越來越大,朱孟勛和妹妹也都長成了大人,

本以為朱媽媽就要在兒子媳婦,女兒女婿的熱熱鬧鬧中迎來自己的晚年,

誰知道,命運又對他們下了手。

1987年,朱麗麗18歲了,成為了真正的成年人,可是卻被惡魔送了一份「大禮」。

朱麗麗被查出來患有白血病

聽到白血病可能大家都會搖搖頭,暗叫一聲「不好」,

這種頑疾就是在現在這樣發達的時代也是一種絕症,

更別說在上世紀那個醫療技術落後的年代了。

當時的醫生也跟朱孟勛講清楚了,這種病的治癒希望幾乎為零,只能說是拿錢換的患者的時間。

可是朱孟勛沒有一絲猶豫,把自己準備未來結婚的錢給掏了出來,

治!就算治不好,也要為妹妹多留一點時間,她才18歲啊。

他已經見到了父親的死亡,

但現在他不一樣,他有能力掙錢了,再也不是當時10歲的孩童了。

當時沒能留下的父親,現在他要盡全力留下妹妹!

可是這種病就像一個巨大的怪物,快速的吸食着病人的壽命和錢財。

儘管朱孟勛東拼西湊、負債纍纍之後也沒能留下妹妹的性命。

她還是離開了,在最青春的年紀。

妹妹的離開對朱媽媽的打擊非常大,

她經常看着女兒的照片失神。

朱媽媽

母親的精神狀態已經有些不好了,可是朱孟勛的日子更不好過。

不僅他要努力賺錢去還上給妹妹治病的債,還要照顧母親。

關鍵的是他已經二十大幾了,由於為妹妹治病花光了他準備拿來說媳婦的錢,

他到現在還是光棍兒。

在當時的農村,絕對是大齡未婚青年,

同齡人的孩子都快會打醬油了,他還連個對象都沒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

女方一聽朱孟勛沒錢還有一屁股債的時候,都急忙擺手拒絕。

朱孟勛雖然難過,

但卻從未對自己所做過的事情後悔。

那是他的家人啊,他不管他們又能指望誰呢?

終於,上天被這個質樸的小夥子感動了,31歲的朱孟勛結婚了。

那是媒人介紹的一個姑娘,

本來朱孟勛並不打算去,

之前一次次的失敗,

他早已經做好打光棍的準備,自己的條件自己也清楚。

但是媒人說這個姑娘不同。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個特別的女孩叫陳香菇,女孩的父母前些年因為車禍去世,

因為32歲的年紀也沒能找到好人家,再加上家裡條件不是很好,所以一直沒能結婚。

朱孟勛和陳香菇見面之後,真的是同病相憐,

這兩個可憐的人總算遇見了自己的另一半,可以抱在一起取暖。

不久之後,一輛掛紅花的單車把陳香菇從娘家接了過來,

兩人在不是很隆重的儀式下正式成為了夫妻。

新鮮血液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空蕩蕩的朱家重新帶來了歡聲笑語,

母親的狀態也比之前好了不少。

一個沒了女兒,一個沒了媽媽,

和別家的婆媳關係不同,朱家婆媳和和氣氣,處得像親母女。

孤苦的一家人終於溫暖了彼此。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久之後,陳香菇還懷上了小寶寶,這可把朱媽媽開心壞了。

她什麼活也不讓陳香菇做,

老人家整天就圍著兒媳婦和肚子里的孫子轉。

看着媳婦圓鼓鼓的肚皮,老太太笑成了一朵花。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家三口整日都在溫馨的環境里度過一天天平凡的日子。

終於到了陳香菇「懷胎十月,一朝分娩」的那天。

朱孟勛和朱媽媽在產房外面焦急地等待着,

聽着裏面傳來的一聲聲痛苦的呻吟聲,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朱孟勛心疼極了,他暗暗發誓,他以後一定要加倍地對媳婦好。

但是,上天沒能給他這個機會,陳香菇因為難產而死,母子俱損。

晴天霹靂,五雷轟頂就是朱家人的心情。

去醫院的時候三口人,回家就又剩了母子倆。

母子兩個對視一眼,抱頭大哭。

朱媽媽

生離死別的滋味他們足足嘗了三遍,

他們上輩子到底是做了怎樣的錯事,老天爺才要這樣去對待他們?

朱孟勛多想用自己的命去換自己妻子和那未出世的孩子的性命啊。

為什麼要留着他嘗遍人生疾苦?

在失去兒媳和孫子之後,朱母的精神徹底垮掉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位母親再也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

時常望着門口,

希望可以看到女兒和媳婦拉着小孫孫的手笑着喊她:「媽,我們回來了。」

老人家時常會摸著兒媳和女兒的照片哭着入睡、哭着醒。

後來竟然連自己的兒子也不認識了。

母親還有時會出現幻覺,會大喊着麗麗的名字,

朱麗麗

在街上碰到體態相近的路人就抓着人家:「好孩子,跟媽回家。」

朱孟勛看着已經有些瘋癲的母親心裏很不是滋味,但又無可奈何。

有一會,朱孟勛正在收拾妹妹衣服,

將妹妹的衣服壓在下巴正疊袖子的時候,

突然聽見母親高興地說了句「麗麗,我的孩兒,你終於回來了。」

穿女裝的朱孟勛

朱孟勛聞言愣住了,媽媽把他當成了妹妹。

朱孟勛直接換上了妹妹的衣服,跟母親說話,媽媽拉着他的手開心的不得了,

不僅吃了一大碗飯,還是笑着睡着的。

望着媽媽熟睡的臉,朱孟勛在心裏暗暗有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第二天早上,

朱家突然出現了一個帶着捲髮,穿着藍旗袍的女人。

是戴着假髮的朱孟勛。

穿旗袍的朱孟勛

見到「女兒」後的朱媽媽終於不再整日愁眉苦臉的了。

只要有一天朱孟勛沒穿女裝,朱媽媽就會哭着喊:「麗麗,你又去哪了?」

穿女裝的朱孟勛就是朱媽媽的一顆「定心丸」,

有了「她」,母親就會安心一整天,樂呵一整天。

為了讓母親開心,朱孟勛的女裝就從未脫下過,也漸漸留長了頭髮。

朱孟勛和母親

他自己也沒想到這身打扮一裝扮就是二十多年。

扮演妹妹一演就就是二十多年。

九年前,朱母因為一次意外摔斷了腿,癱瘓在床,無法自理。

為了更好的照顧母親,也為了更好的賺錢維持生活,

朱孟勛帶着母親進了縣城。

母子倆來到縣城的城中村裡租了一間房子,可是帶着媽媽,朱孟勛無法找到好工作。

掙錢和照顧母親不能兩得。

朱孟勛和母親

一次上街的時候,朱孟勛看到了街頭拉小提琴的人在街頭賣藝,

朱孟勛忽然想法一亮:「我也可以這樣啊。」

朱孟勛從小就笛子吹的非常好,有時候在田間休息的時候,朱孟勛就會吹上一吹。

朱孟勛想自己如果也可以上街賣藝的話,

這樣不就能既掙錢又好照顧母親嗎?

吹笛子給母親聽

朱孟勛帶着這樣的想法去進行了嘗試,

他把母親抱上輪椅,裝上一些母親必需要的東西。

朱孟勛帶上他的笛子就和母親出發了。

來來往往的街頭,

不知道是朱孟勛的悠揚的笛聲還是他奇異的裝扮吸引了人們圍觀。

人群中,時不時會傳來一兩句叫好聲,有的捧場觀眾就會給朱孟勛放上一些錢,

朱孟勛一天或十幾或百多,

大部分時候都可以在觀眾的捧場下勉強糊口。

喂母親吃東西

但是也會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傳出謾罵;「什麼啊這是,不男不女的,變態吧。」

對於這些聲音朱孟勛從來都是一笑了之,

朱孟勛照顧母親

他不在乎他們怎麼想,他們和自己又沒關係,只要母親開心就好。

這個世界上,他現在只在乎母親。

「我對我媽來說,既是兒子也是女兒。」

朱孟勛吹一段就會看看身後的母親,給她喂點水,吃點東西,

三輪車上的母子

媽媽這時都會笑着誇:「麗麗吹得真好啊。」

朱孟勛每到此時就會笑着回應媽媽。

街頭賣藝不僅養活了自己和媽媽,還讓母親的精神頭變得不錯,

老太太每一天都聽着「女兒」給自己吹笛子,整天都笑呵呵的。

後來有一位好心人了解到他們家的事情之後,

便送了輛三輪車給朱孟勛,車尾後還寫着:「送給傷殘老奶奶」。

好心人捐贈的三輪車

有了三輪之後,老人家就不會風吹日晒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不知道朱孟勛還要經歷多久這樣的日子,

他只說:「等母親走了,我再換回男裝。」

62歲的他對回家還能喊出一聲「媽」感覺很幸福,

和母親在家中

媽媽在,家就在。

只要母親開心,哪怕遭到再多的嘲笑他也不怕,因為他分得請輕重和遠近,

母親才是值得他花費心思和情緒的人。

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今有朱孟勛替妹盡孝。

長發旗袍的裝扮遮不住這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真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