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草坡的故事

辛集市東北部有座古縣城叫舊城。舊城西南面有一個像小山那樣高的大沙疙瘩。沙疙瘩上長滿紅色的菅草,當地人叫它紅草坡。在紅草坡下面,埋葬着一位民族的忠魂——唐朝神將張興。張興是舊城人,自幼習文練武,性情豪爽,武藝高強、深明大義、忠肝義膽、為人稱道。成年後,身高七尺,力舉千斤,一頓飯吃一斗米,十斤肉。唐太宗時授饒陽裨將。唐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史思明之亂突起,叛軍直攻到饒陽城下,張興率領眾將士堅守城池,鬥志彌堅。後來,饒陽周圍的泊鎮、滄州、趙州、景州等州郡都陷落在叛軍之手,饒陽成為一座孤城。這時,史思明率數萬叛軍圍攻饒陽,軍情十萬火急,陷落危在旦夕。但張興鎮定自若,臨危不懼。他手持五十斤重的大刀,在城牆上巡邏,勉勵將士奮勇殺敵,為國立功。硬功攻不下來,史思明就變換了花招,他一面命叛軍把饒陽城團團圍住,嚴密封鎖,切斷水源,久困城池,使張興柴盡糧絕,飢腸如鼓;另一方面,又命叛軍在城下挖窟窿,把城牆搗透,把城下挖空,待城池陷落。張興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被史思明圍困數月,最後終因城裡民眾和將士飢餓而死者越來越多,再無防守力量,使饒陽城被叛軍攻破,張興也被史思明生擒殺害。張興死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將,把他的一半屍體埋葬在壯烈殉國的饒陽城;一半拉回家鄉,埋葬在舊城西南面的大沙疙瘩上面。從此以後,張興墳上那些菅草的莖葉都變成了紅色。故鄉的人們世世代代懷念英雄,菅草也感動的流下血淚。於是紅草坡的故事便廣泛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