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最南端的黃河岸邊有個村子叫黃龍寨,村裡有個小夥子叫黃三,黃三從小父母雙亡,靠吃百家飯長大。由於家窮,三十歲了還是光棍一條。
這一年,安徽山東一帶黃河發大水,淹沒了大片田地和村莊,來這裡逃難的人很多。
這天傍晚,黃三從外面回來,看到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子躺在他家門前。黃三心善,趕忙蹲下查看女子是否還活着。他把手指放到女子鼻子下,感覺女子還活着,便輕輕拍打女子的肩膀。
不一會兒,女子睜開眼睛。黃三問她怎麼了,女子說她是從安徽逃難過來的,丈夫已經在路上餓死了,她也三天沒吃飯了……
黃三趕忙扶起女子,打開門,將女子扶進家中,讓女子先躺在床上休息,然後做飯給女子吃。女子一連吃了兩大碗。
吃了飯,女子的氣色好多了。她說:「謝謝大哥相救。」說著就要跪下給黃三磕頭。
黃三連忙拉起女子說:「不必客氣,出門在外誰都會遇到難事,何況你那裡遭災。」
女子看了看家裡只有黃三一人便問:「大哥,嫂子和孩子呢,怎麼只見大哥一人?」
黃三說:「我孤身一人,哪來的嫂子和孩子啊……」
女子說:「那謝謝大哥,我得走了。」
黃三說:「天色已晚,你逃難到這裡,大晚上的上哪去?你要不嫌棄就在這裡住一宿,明天再走。」
女子說:「大哥是個好人,我一個寡婦人家,怕污了大哥名聲……」
黃三說:「我都三十歲的人了,無所謂名聲不名聲,倒是你一個女人家,這大晚上的無家可歸,才是危險呢,就在這裡住一宿吧。」
女子說:「那就太謝謝大哥了。」
黃三說:「還不知道姑娘怎麼稱呼呢?」
女子說:「我叫趙水蓮,大哥就叫我水蓮吧。」
第二天,黃三要去地里幹活,水蓮說她也要走了。黃三問水蓮,你準備往哪裡去?水蓮說不知道,隨便走吧,走到哪裡是哪裡,反正家也沒了,丈夫也沒了……
黃三說,那你要是不嫌棄就留在這裡給我洗衣做飯吧。水蓮說,大哥不嫌棄我是個寡婦嗎?黃三說,你是個善良的人,又長得這麼俊,我怎麼會嫌棄呢?水蓮說,謝謝你大哥。
於是,黃三就去地里幹活。中午回來,看到水蓮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又看到桌子上熱騰騰的飯菜,感覺非常溫暖,長到三十歲,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
黃三說,水蓮,你願意嫁給我嗎?水蓮說,只要大哥不嫌棄,我當然願意。黃三說,那好,我明天去給三叔說說,我們就成親。水蓮說,大哥,還有一事要給你說,我和丈夫成親三年了沒有生孩子,可能不會生,你要是不願意,我馬上走,要是願意我就留下。黃三當然也非常想要孩子,但他想自己這麼大年齡了,有人願意嫁給他就不錯了,生不生孩子也就無所謂了,何況有的女人開懷晚,水蓮也許會生呢。於是就對水蓮說,即便不會生孩子他也願意娶她。
第二天,黃三就去給三叔說了,三叔是黃三唯一的親人,聽說黃三要成親,很是高興,便叫了村裡幾個有威望的人來黃三家吃了頓飯,便算是為侄子黃三成了親。
黃三和水蓮成親後,雖然粗茶淡飯,卻是恩恩愛愛。農忙時候,水蓮也經常去地里幫忙幹活。
這天,兩口子從地里回來,半道上遇到幾個逃難的,其中一個老婆婆快要死了,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趴在老婆婆身上哭。
黃三和水蓮就過來看。黃三問幾個逃難的老婆婆怎麼了?幾個逃難者說,這孩子是老婆婆的孫子,兒子媳婦不知道去哪了,老婆婆也快不行了。
老婆婆睜開眼對黃三說,好人,行行好吧,我快不行了,你把我這個可憐的孩子領走吧,這個玉佩是他娘留給他的……話沒說完就去世了。黃三接過老婆婆手裡的玉佩,和水蓮把這個孩子帶回了家。黃三又做了一個簡單的棺材把老婆婆埋了。
黃三問孩子叫什麼名字,孩子搖搖頭不知道。黃三就對水蓮說,我看就叫他黃家興吧,以後他就是咱們的兒子。然後對孩子說,你叫黃家興,我是你爹,她是你娘,快叫娘。孩子怯怯地叫了一聲「娘。」水蓮答應了一聲把孩子攬入懷裡,淚流滿面。
自從撿回這個孩子,黃三和水蓮對他視如己出,百般寵愛,但並沒有嬌慣,而且像他們這樣的窮家也沒有嬌慣的資本。
轉眼間十年過去了,黃家興已經十三歲了,長成一個大小夥子,而且對黃三和水蓮特別孝順,不僅幫母親水蓮挑水、劈柴,還幫父親黃三種地。
黃三自己沒地,是財主劉文興的佃戶,租種了劉文興六畝地,每年除去交租,所剩糧食僅夠三口人吃大半年。
黃三和水蓮寧可自己多吃一些野菜,也要讓兒子家興吃飽。家興雖然只有十三歲,但早已明白這些事,每到吃飯時候,他總是說吃飽了,吃撐了。
這天,家興聽說財主劉文興家想找一個放牛的孩子,便對黃三和水蓮說,他想去財主家放牛,這樣家裡可以少一個人吃飯,還能賺一點錢。
黃三和水蓮聽了,眼睛都紅紅的,濕濕的。孩子這麼小,就知道心疼他們,沒有白養白疼。但他們心疼家興還小,怕他到財主家吃苦受累受委屈。
黃三說:「你還小,過兩年再說,咱們又不缺吃的。」水蓮也說:「家興,你是個孝順懂事的孩子,但你還小,爹和娘捨不得你去受苦……」
家興說:「爹,娘,我都十三了,不是小孩子了,也要為家裡做一點事了,你們不要擋我,我決定要去了。」
水蓮說:「我和你爹本來想讓你去讀書考功名呢……」
家興說:「娘,讀書以後再說,我不想讓你們二老為了我受苦。」
最終,黃三和水蓮沒有拗過家興,家興還是去了財主家放牛。
財主家管家告訴他,白天放一晌妞,晚上還要喂牛,一個月工錢八十文,你就住牛棚旁邊這間柴房。
早上,家興起來要先打掃牛棚,然後到廚房吃飯,吃完飯就去山上放牛,一共十頭牛,八頭大牛,兩頭小牛。去放牛要帶上乾糧,中午在山上吃,下午把牛趕回來。
財主有個女兒叫劉若男,比家興小一歲,性格像個男孩子。而劉文興就這一個女兒,所以沒人和她玩。小孩子心裏沒有財主佃戶、主子和下人之分,只有年齡大小,性格喜好之分,於是便經常到牛棚找家興玩。家興儘管已經成熟,但畢竟還是孩子,所以也喜歡和若男一起玩。
有時候,若男還會偷偷跟着家興去山上放牛。山上空氣新鮮,山花遍野,還有許多山果野味,對若男來說就是天堂。在山上可以無拘無束,盡情玩耍,比在家裡好多了。
有一次,他們在山上玩過家家,家興扮新郎,若男扮新娘,他們在自己搭建的草棚子里拜天地,入洞房。若男突然發現家興脖子上的玉佩。說你這個玉佩真好看,能讓我看看嗎?家興便取下來給若男看。家興說,這是他娘死的時候留給她的。若男說,你娘不是活得好好的嗎?家興說,我親爹親娘早不在了,我跟着一個婆婆逃到這裡,婆婆臨死前把我交給現在的爹和娘。
原來是這樣啊,你太苦了家興哥。若男說。
在家裡的時候,若男是要被父親逼着去私塾讀書的,但若男不太喜歡讀書,常常逃課到家興牛棚玩。倒是家興對讀書認字很感興趣,於是,若男就教家興認字寫字,把書和筆墨拿來讓家興讀書寫字。父親問起,就說書本丟了,父親就再給她買。結果,家興跟着若男讀了很多書,寫了很多文章。若男不想寫文章,就讓家興幫她寫。若男把家興寫的文章帶到私塾交給先生,先生連連叫好,並作為範文在講堂上讀。財主聽先生說女兒文章寫得好,也十分高興,設宴感謝先生。最後,家興參加院試,考中了秀才。放牛娃考上秀才,成為當地一段佳話。
家興雖然考上秀才,但還要在財主家放牛,不過,財主家上上下下對家興不像以前那樣瞧不起了,而若男更是喜歡上家興了。
轉眼,家興在財主家放牛已經三年了,十六歲的家興已經很成熟了,而若男也十五歲了,儘管她性格外向,像男孩子,但畢竟有了少女的羞澀,見了家興也感覺臉紅了,和家興在一起也不像以前那麼隨便了,但情竇初開的若男心裏更是深深地愛上了家興。
十五歲的若男由於生於財主家,又出落得天仙似的,提親者絡繹不絕,踢爛了門檻,當然都是官宦之家和豪門富家子弟。
其中有兩家勢力最大。一家是縣衙捕頭的兒子,一個是當地首富的兒子。
捕頭的兒子叫王超,地地道道的花花公子,街頭痞子老大,身後整天跟着一群小混混。
首富兒子叫張天一,一表人才,跟着父親做生意,地地道道的生意人,如果若男不是愛上家興,肯定會嫁給張天一。
若男誰也沒有答應,她是非家興不嫁。
在到若男家提親的隊伍中,捕頭兒子和首富兒子一亮相,其他人都紛紛退場,而捕頭和首富兩家便展開激烈的決鬥。
先是捕頭家放出話來,若娶若男,彩禮一千兩銀子。接着首富也放出話來,若娶若男,彩禮一千五百兩銀子。
捕頭家在彩禮上肯定比不過首富,於是又放出話來,誰要敢與他家爭若男,把他全家抓進牢房。
他這也不是吹牛,作為縣衙捕頭,隨便給你按個罪名,就會把你抓進去,至少關你幾天。
首富家也放出話來,誰要給他家爭若男,會摘掉他的烏紗帽。這是專門針對捕頭家說的。意思是你捕頭敢與我爭若男,花多少錢也要把你的烏紗帽給摘下來……
豪門首富斗得不可開交,而若男卻坐山觀虎鬥,捕頭家的提親者來了,若男悄悄對媒人說,答應你們可以,但我們得罪不起首富啊,而首富家的提親者來了,若男父母滿口答應,但若男又悄悄告訴媒人,本想答應你們,可我們無權無勢,得罪不起捕頭啊……
結果,沒多久,首富兒子張天一因販賣煙土被抓進牢房,儘管首富後來託人花了很多錢把兒子弄了出來,但再也沒來若男家提親了。
於是,捕頭家又着媒人上門提親了,但若男父母說,若男年齡還小,過兩年再說。實際上是若男父母也不想把女兒嫁給捕頭兒子。
捕頭家可不是吃素的,他們很快知道了若男不答應的原因是若男喜歡上他們家的小夥計黃家興。
捕頭兒子覺得太不可思議也太讓他丟人了,我堂堂捕頭兒子你不願意嫁,卻要嫁給一個放牛的小夥計,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王超把這個情況告訴了捕頭父親,並要父親將若男家那個小夥計抓進牢房。捕頭聽說過這個放牛的秀才,但卻不相信財主家的小姐會喜歡一個放牛娃。再說,為了兒子能娶到若男,已經誣陷過首富的兒子,再誣陷別人一旦東窗事發,頭上的烏沙就會丟掉,何況首富正暗裡到知府那裡告他的狀呢,絕不能因小失大,於是,他告訴兒子別亂來……
然而,王超哪裡肯聽父親的話,他先讓人找到家興說,跟你一百兩銀子,離開若男家。
家興說:「是誰讓你來的?為什麼讓我離開劉家?」來人說:「這個你就不用知道了,拿着銀子離開就是,如果同意,明天這個時候到土地廟拿銀子走人。」
家興把這事告訴了若男。若男說,肯定是王超那小子乾的,你不要理他。
第二天,王超讓人帶着一百兩銀子去了土地廟,然而,還沒等家興去,卻被縣衙的捕快當做交易煙土的嫌犯抓進縣衙,當捕頭知道是自己兒子還在打若男的注意時,將兒子狠狠訓了一頓。
王超以為是家興報的官,便怒火中燒,媽的,敬酒不吃吃罰酒,你小子活得不耐煩了,竟然跟我玩陰的,你等着。
若男告訴家興,這幾天要小心,王超怕是會找你麻煩。家興說,若男,要不我先離開你家吧,我擔心這樣下去,對你不利。若男說,你傻啊,你走了,我怎麼辦?他不是還要來找我?你不能走,我得想辦法讓父母同意我嫁給你。
若男想先把父親拿下,因為相對來說,父親比較開明,比較好溝通,只要父親答應,母親就好說了。
若男來到父親房內說:「爹,那個捕頭兒子一直找事,你看咋辦?」
劉文興說:「我也沒辦法啊,首富家都惹不起,咱們能惹得起嗎?」
若男說:「爹,我有個辦法,你看行不行?」
劉文興說:「你說。」
若男說:「您只有我一個女兒,為啥不招一個上門女婿呢?而捕頭只有一個兒子,肯定不會讓兒子做上門女婿……」
劉文興說:「是啊,我和你娘怎麼都糊塗了,好好好,本來就該招上門女婿的,不過,如果要招上門女婿,可沒有家境好的……」
若男說:「只要女兒喜歡就好,咱們家又不是沒吃沒穿……」
劉文興聽出了女兒話裡有話說:「告訴我,是不是喜歡上哪個窮小子了?」
若男說:「窮小子怎麼了,只要老實厚道對我好就行……」
劉文興說:「說,到底喜歡上誰了?」
若男說:「爹,我這輩子非他不嫁了,你們要是不答應,我就不嫁人出家當尼姑去……」
劉文興說:「我的祖宗啊,你快說是誰,你不說我怎麼答應?」
若男說:「不行,你答應了我才說。」
劉文興說:「好好好,我答應,快說吧!」
若男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是咱們家的夥計黃家興……」
「什麼,小夥計黃家興?他家是咱們家的佃戶,他是咱家的放牛小夥計,讓他做上門女婿,不是讓哭喪的也大笑嗎?不行,不行,你娘也絕不會答應。」劉文興生氣地說。
若男也生氣了說:「你們就只考慮你們的面子,根本就不考慮女兒的感受,你們要是不答應,那好,我就出家當尼姑……」
劉文興說:「好好好,我答應,我答應,但我不敢保證你娘會答應。」
若男說:「只要爹答應就好,我娘不用你管。」
這天晚上,若男把好消息告訴了家興。若男心情大好,便拿出酒一定要家興陪她喝酒,結果,兩個人都喝多了……
第二天早上,家興睜開眼,發現自己躺在若男床上,若男一臉羞澀地看着他。
「若男,我怎麼在這裡?」家興嚇壞了。「是啊,你膽子不小,怎麼會睡在我這裡?」若男說。「這,這,我也不知道,我可不是故意的,是不是夢遊了,我小時候得過夢遊症……」家興結結巴巴地說。「好了好了,昨晚咱們都喝多了,你忘了,趁天沒亮快回你牛棚去吧……」若男說。家興這才放心,趕忙回自己房裡去了。
然而,惱羞成怒的王超卻把家興給綁架了,關在土地廟的一間小黑屋裡。
王超說:「黃家興,你癩蛤蟆還想吃天鵝肉,不尿泡尿照照自己的臉,一個放牛小夥計憑什麼想娶若男?」
家興說:「王超,你根本就不懂什麼叫愛,愛是錢買不來的,更不是有權有勢就能搶來的……」
王超道:「少說這種屁話,你家連地都沒有,就三間破房子,你還給人家放牛,一個月撐死能賺一百文,連你都養活不了,你還能給別人幸福,你該不是想吃軟飯吧……」
家興說:「王超,你根本不懂什麼叫愛,什麼是幸福,你這樣做是犯法……」
王超輕蔑地一笑說:「犯法?我是捕頭的兒子,我會犯法?我勸你還是離開這裡,越遠越好,你好好想想,想通了告訴我。不過,我的忍耐是有限的……」王超說完對幾個小混混說:「跟我看好他,跑了要你小命……」
然而,王超卻不知道,災禍很快就降臨到他的頭上。
他還沒回到家,就看到他家門口來了很多官兵。這是怎麼回事?他突然看見父親被幾個捕快押着從屋裡出來了。
完了,趕快逃吧。於是,他沒命地跑,想跑到山上躲藏。然而,還沒跑多遠,就被官兵抓住了。
原來,首富把捕頭直接告到巡撫那裡,由於捕頭罪惡累累,所以,知府也不敢保他,派人將捕頭抓了起來。而此時有人告訴若男,王超將家興抓走了,關在土地廟中。於是,王超被抓,家興也被救了出來。
就在這時,巡撫帶着官兵來了,和巡撫一起來的還有京城裡的一個官員。巡撫和京城官員來到縣衙。巡撫讓縣衙將黃家興帶來。
若男不知道黃家興又出了什麼事,很是擔心,說要不咱們跑吧,跑得遠遠的……家興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我還是去吧,我又沒做犯法的事……
家興來到縣衙,被人帶進一個暗室,見兩個人坐在那裡。
京城來的官員說:「聽說你有一個玉佩,拿出來我看看。」
黃家興說:「這是我媽留給我的……」
京城來的官員說:「我知道,我只是看看而已,不會要的。」
黃家興將玉佩拿出來遞給京城來的官員,官員一看說道:「來人,將黃家興的父母帶來!」
家興說:「為什麼要抓我父母?他們犯了何罪?你們怎麼能濫抓無辜?」
北京來的官員說:「沒事,不是抓他們,是叫來問話。」
不久,家興的父母被帶進縣衙暗室。京城來的官員問他們:「你們要老老實實回答我的問題,你們是黃家興的親生父母嗎?」
黃三說如實回答他們不是家興的親生父母,家興是一個老婆婆臨死前託付給我們的,她還給了我們一個玉佩,說是家興娘留給他的,我們就把他帶回家,可孩子不知道他姓什麼叫什麼,我們就把他當成自己孩子養,起名叫黃家興……
京城來的官員說:「好,既然你們不是他的親生父母,那我們就帶走了。」
黃三聽說要帶走家興,着急地說:「家興他犯了什麼罪,你們要帶走他?」
但他們倆被捕快趕了出來。
水蓮哭着說:「這可怎麼辦?家興到底怎麼了?」
黃三到處打聽,家興到底犯了什麼罪?但無人知道。
不久,黃三家門口來了一隊官兵,將黃三和趙水蓮接走了,財主劉文興家門口也來了一隊官兵,將劉若男接走了。
原來,黃家興是當今皇上的兒子,當年,家興三歲時,皇上還是太子,被人陷害謀反,全家被抓,太子讓家興的奶媽帶走了家興,並將一隻玉佩交給奶媽,說將來作為憑證。奶媽便帶着三歲的家興四處逃難,被餓死在路上,臨死前將家興託付給黃三和水蓮。
家興將養父母接到京城頤養天年,把若男接到京城和他成親,皇上立家興為太子,若男也成為太子夫人。
一年後,若男為太子生下一個小姐,兩年後,又生下一個兒子。黃三和水蓮幫忙照顧兩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