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據各個媒體報道稱,足協將在下賽季繼續實行限薪令,此次限薪被稱為「腰斬版」限薪令。
繼上年年底發佈的限薪令後,足協這次又加大力度去實行球員限薪,對於這次限薪還包括了對外援之內的薪資限制,這條命令是好還是壞,等着我們去衡量分析。
足協對」腰斬版「限薪令嚴格執行
上賽季開賽前,足協曾經頒佈過一道限薪令,在這政策中,國內球員頂薪是1000萬人民幣,國腳則是1200萬人民,這條政策中並沒有涉及到外援的薪資。
但是最近發佈的新限薪令則是規定國內球員頂薪只能到500萬人民幣,外援更是頂薪為稅前300萬歐元,俱樂部年度總支出不得超過6個億,俱樂部一旦超出支出總額規定將可能受到最多「扣除24個聯賽積分」的重罰,而俱樂部一旦違規發放薪資給球員,將直接被處以降級處分。
大牌外援生涯未來何去何從
這項規定的發佈將有可能意味着中超就此無大牌外援,中超前些年之所以被成為「世界第六大聯賽」,很大部分因素是因為各大俱樂部都捨得花錢請大牌外援,有了大牌外援,中超的節奏加快,對抗的精彩程度自然而然的上了一個檔次。
如果沒薪資被限制住了,大牌球星也自然會銷聲匿跡,回到歐洲發展。
大牌外援對中超聯賽的影響是巨大的
中超一直以來都被認作為世界球星的「淘金地」,「養老院」等,前些年俱樂部的花錢數甚至比歐洲五大聯賽豪門還多,因此中超近幾年在亞冠賽場上,不畏懼任何球隊,一直都有着不錯的成績,「金錢的力量」在中超得以體現。
但如果政策下來了,沒有大牌外援的中超恐怕會從亞洲聯賽的神壇下掉落下來,球隊的各種弊端顯現無疑,「恐韓症」也許也會在俱樂部間繼續蔓延。
足協頒佈的新限薪令是利還是弊
其實足協的出發點是好的,中國球員如果放到歐洲聯賽,恐怕也就四、五六級別,但前幾年中國球員拿的薪資甚至比歐洲豪門球隊的一流球星還多,「高薪低能」這個詞經常受到國外媒體的冷嘲熱諷。
儘管足協上賽季已經下發過一個限薪令,但仍然是J聯賽球員的三倍,K聯賽的十倍。中國球員球踢的水準比不過別人日本,韓國球員,在職業素養,比賽態度,拼搏精神等方面也差別人幾個步伐,卻拿着比別人高几倍的工資,確實還是說不過去的。
但是個人認為足協的限薪應該限在給國內球員身上,四、五流球員拿着一流工資才是燒錢的根本所在,然而俱樂部聘請的一流大牌外援給別人限薪應該值得商榷。
那些大牌球星本來能力就擺在那裡,卻要跟着國內球員一起受薪資限制,這對於他們來講並不公平,別人不可能一流水平拿着四流水平的年薪去踢球。這種環境下,等於把中超的大牌外援都趕跑了,中超競技水平降低,國內球員又能有什麼進步?
下賽季就算有外援留守中超,那他們踢起球來也不會有什麼動力,最終還是會回到歐洲豪門效力,中超也只能請來一些在歐洲三流水平的外援過來,三流的外援加上四、五流的球員在場上踢,恐怕中超受關注度將不會那麼高。
同時足協應該注意的是,國內球員薪水突然大幅度下滑,有可能會影響國內足球的青訓,因為青訓的費用昂貴,踢得上球的幾率也不大,工資突然的減少,青少年家長也許會反對自己孩子繼續發展足球。
足協想要效仿臨近的日本、韓國足球發展可以理解,但是真的有必要一氣呵成完全效仿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的條件,足協應該認清一下目前的狀況,再慢慢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