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慘案之後,中國男籃如何擁抱世界

不管是足球、籃球,如果我們始終拘泥於眼前的「出線」「拿分」,那麼就無法向前踏出關鍵的一步

男籃世界盃末戰,中國男籃以75-96大比分慘敗於菲律賓,不僅一戰創下世界盃首次輸給亞洲球隊、世界盃排名倒數第四的最差戰績等紀錄,也繼無緣東京奧運會後,再度無緣巴黎奧運會

↑9月2日,中國隊球員在比賽後。圖據新華社

這一夜,註定讓很多球迷無眠,但這個結果既在意外之外又在意外之中。畢竟從前幾場比賽看,一些對手似乎未盡全力,就兵不血刃地贏下了比賽。而中國隊隊員在鏡頭前的大多數表情則是麻木、平靜,不是因為小夥子們不夠拼,而是他們自己也意識到,和對手的差距是實實在在的,不是拿出「態度」就能馬上彌補的。

回過頭來看中國男籃的世界盃之旅,我們當然可以在復盤中找出很多失利的理由。比如一些人認為,外籍主教練對中國籃球缺乏了解,在戰術執行上又比較固執,導致球隊在比賽中缺乏應變;又比如幾位關鍵球員狀態普遍一般,周琦又在和菲律賓的比賽中受傷;還比如歸化球員李凱爾基本上屬於「角色球員」,難以承擔主攻的重任。

但這些理由又都沒有那麼重要,我們不得不承認,關鍵的關鍵,就是四個字:技不如人。當慘案來臨,公眾的第一反應總是,又到了反思的時候。可問題是,該反思些什麼?

擔任比賽解說嘉賓的杜鋒這兩天反覆強調:「這不是我們男籃的真實水平!」確實,如果技戰術發揮得當,也許中國男籃的成績可以有所改善,甚至可能多贏球,但如果始終抱着這樣的態度,是看不清中國男籃的未來的。

或許賽後趙睿的發言更能讓所有人清醒:「從現實來看,我們聯賽的強度和世界盃比賽有着很大的差距,是不足以支撐我們在國際大賽上發揮出應有水平的,我們得去進一步尋找提高的辦法了。」

確實如此,如果中國男籃的隊員們在國內賽場上閑庭信步也能拿到榮譽,那麼來到國際大賽之後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於是,「缺練」,成了很多球迷和網友對中國男籃的批評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詞彙。

道理是沒錯,比賽打輸了,當然要練,但該怎麼練?如果找不到正確的方向,苦練也是徒勞。

事實是,當下中國男籃的打法和思路正在與世界籃球漸行漸遠。從世界盃賽場上的表現來看,過去非洲球員技術粗糙,投籃不準,可是他們現在三分箭如雨下;日本隊過去被認為身材劣勢明顯,但如今他們速度快(以1米72的河村勇輝為代表),鋒線投籃准。反觀中國隊,在落後的逆境中,仍然在用陣地戰的「笨辦法」硬啃骨頭,完全沒有效率可言。

慘敗很刺眼,無緣奧運會也讓球迷傷心,但或許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如何重新去擁抱世界,緊跟潮流?不管是足球、籃球,如果我們始終拘泥於眼前的「出線」「拿分」,那麼就無法向前踏出關鍵的一步。

中國女足在失利後,有多名球員踏上了留洋之路,不管前景如何,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才有可能睜眼看世界。這個道理也適用於迷茫、彷徨的中國男籃。如果小夥子們滿足於在綜藝節目中名利雙收,在國內聯賽中唰唰得分,那麼長足的進步也就無從談起。

村BA的紅火證明中國籃球並不缺少群眾基礎,日本隊在世界盃賽場的優異表現也證明籃球發展的道路是多種多樣的,身體不佔優勢的亞洲人同樣可以打好球。因此,慘敗不是中國籃球的「末路」,相反,是時候重新出發了。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余曉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