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曼搭檔林詩棟,一路拿混雙金牌;搭檔王曼昱,拿下了自己職業生涯第一個重磅女雙冠軍。
因此很多人都覺得蒯曼一定能上洛杉磯奧運會。
考慮到她的單打水平,估計會在第三人的位置。
甚至有人更樂觀,覺得國乒要重視梯隊建設,大力扶持年輕力量,為再下一屆奧運會做準備,所以蒯曼要上單打,王曼昱/孫穎莎留一個。
在這種氛圍下,不得不提一句,日本乒協已經明確了它們的洛杉磯奧運會選拔規則。
日本乒乓球協會的宮崎義仁專務理事在東京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男女項目上,實力強勁的是中國和日本,此外還有韓國等。對日本來說,賽事推進較為有利,混合團體項目也沒有問題。」
他也明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奧運出征陣容仍然是3個男選手,3個女選手。
宮崎義仁表示:「能夠參加奧運會的選手總人數並未改變。從日本派出的選手數量來看,預計仍和以往一樣,男女各3人。
即便增加了雙打項目,也很難優先派遣兩名專門參加雙打項目的選手。與巴黎奧運會類似,預計將選拔男女單打各2人,再加上1名團體項目成員,共3人組成奧運代表隊,雙打選手將從這3人中產生。」
宮崎專務理事稱:「此前的日本奧運出征陣容,是單打獲勝的前兩名,另外一人由強化本部推薦等。今後的選拔方式預計會發生變化,我們會考慮世界排名等因素。」
好的,也就是說,日本乒協仍然會用【單打為王】的方式選拔,以前是打內部直通,決出兩位優勝者。
第三位則着重梯隊建設,讓年輕力量提前登場,感受奧運會的氛圍。
而他們未來會用【世界排名】,直觀來看選手在國際賽的競爭力。
日本去年奧運會出早田希娜、張本智和的混雙,不是因為早田希娜是左手,而張本智和是右手。
而是因為早田希娜是一姐,張本智和是一哥,他們極大概率能夠爭奪到洛杉磯奧運會名額,所以提前適配起來。
台灣一哥林昀儒在男雙入奧後,直接在採訪表示,他同意和高承睿配男雙,是因為高承睿在台灣隊內世界排名僅次於他。
要是高承睿未來掉隊了,林昀儒也會甩掉他的。只有你自己拿到了奧運資格,你才有機會真的和一哥林昀儒去奧運會競爭男雙資格。
發現了嗎?
洛杉磯奧運會的核心是【奧運會女乒只有三個名額】。
上奧運會就是很寶貴的資源,是很多人擠破腦袋的。
國乒的奧運選拔不會因為你是左手,直接發你一張門票的,你最多因為是左手,而獲得更多的培養機會。
在奧運會改制以後,日本的左手將松島輝空就在央視採訪里說:
【在雙打運動中,左手運動員還是比較有優勢的。在混雙和男雙項目中,我希望能夠不斷的提升實力,在未來的比賽中可以獲得上場的機會。】
松島輝空內部直通賽失利,輸丟了世界盃、世乒賽單打名額,日本乒協想抬他的方式,就是讓他綁定張本智和打男雙;與張本美和打混雙。
這樣,松島輝空就可以提前體驗大賽氣氛,積累寶貴的世乒賽經驗。
但是,松島輝空清晰地知道【單打為王】的道理,因為你單打不強,你根本不可能上奧運會。
雙打金,其實並不是奧運的創新。
以前就有。
劉國梁不僅是23歲就成就大滿貫得主的選手,他甚至和孔令輝擁有男雙單項金。
1996年,劉國梁【右手】/孔令輝【右手】在男雙決賽戰勝了王濤【左手】/呂林,拿到了男雙金牌。
中國乒乓的雙打樸素理念,就是把最強的兩個選手配對起來。
他們會努力培養左手上位,但是到了最後,如果左手將沒有達到他們的期待。
那抱歉了,你不會有奧運名額的。
以我們現在的備戰奧運陣容來說,王曼昱已經達成了新加坡大滿貫的女雙四連冠。
她和三任搭檔全有冠軍,和孫穎莎在2022年決賽3:0橫掃早田希娜/伊藤美誠;
和孫穎莎在2023年決賽3:2擊敗陳夢/王藝迪;
和陳夢在2024年決賽3:0零封鄭怡靜/李昱諄;
和蒯曼在2025年決賽3:2擊敗孫穎莎/王藝迪。
櫻花樹下站誰都美,能上奧運會,王曼昱和誰都能拿冠軍。
現在的國乒前三號主力孫穎莎、王曼昱、王藝迪人均一個世乒賽女雙冠軍。
奧運資格的競爭,到了最後,個個都擅長打女雙。
和誰無所謂,只要能上奧運會,大家都會拼了命的去競爭。
洛杉磯奧運會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女乒一共就只有3個名額。
蒯曼想上奧運會,她至少成為頭三號主力。
沒有人會為她讓道的。
左手只能拿到更多的培養資源,更多的參賽機會,但是能打出來什麼效果,要看自己了。
例如剛才結束的仁川冠軍賽,在蒯曼遭遇張本美和零封,張本美和卻難敵陳幸同後,那麼陳幸同離洛杉磯奧運會的距離就比她近。
而蒯曼的年齡優勢,在第三號主力王藝迪面前,是蒼白的。
王藝迪壯實健康,有的是力氣,兼項杠杠的,還在洛杉磯奧運周期二連勝張本美和。
至於混雙嘛,其實男乒女乒頭三號主力里,其實有一對擁有守全區成功經驗的奧運金牌混雙。
林詩棟/蒯曼是一對混雙優選,但不是奧運的唯一選擇。
六個人,人人都要兼項,大家都要服從國乒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