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3日,美國擊劍選手斯蒂芬妮·特納(stephanie turner)在馬里蘭大學舉辦的「櫻花錦標賽」中引發軒然大波。在女子花劍項目小組賽中,她因拒絕與跨性別運動員雷德蒙·沙利文(redmond sullivan)對決,以「下跪」方式抗議,最終被裁判出示黑牌取消資格。這一事件迅速成為體育界關於性別與公平爭議的焦點。
事件經過:從拒賽到爭議
比賽當天,特納在女子花劍1a組比賽中已完成四場對決。當輪到她與沙利文交鋒時,她摘下護面罩,單膝跪地,明確告知裁判:「我是一名女性,這是女子比賽,我不會與男性對戰。」沙利文起初誤以為特納受傷,上前詢問情況,但特納重申立場,強調自己「尊重對方,但無法接受這場比賽」。裁判根據國際擊劍聯合會(fie)規則,以「拒絕與合規對手比賽」為由,當場取消其資格並禁賽。
沙利文原為瓦格納學院男子擊劍隊成員,2024年轉入女子隊參賽。此前,她曾因在高中田徑賽中代表女子組引發爭議,並受到網球名將納芙拉蒂洛娃等人士批評。此次擊劍賽事中,沙利文最終排名第24位(共39人),而特納的抗議行為則成為輿論風暴的中心。
官方回應與政策背景
美國擊劍協會(usa fencing)隨後發表聲明,強調其2023年制定的跨性別運動員政策「旨在擴大參與機會並保障包容性」,同時承認「相關討論仍在演進中,未來將依據新研究或國際奧委會政策調整規則」。聲明明確表示,特納被取消資格並非因其個人立場,而是因其行為直接違反賽事規則。
美國擊劍協會的政策與近年來的體育界趨勢相呼應。例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曾簽署行政令,要求聯邦政府僅承認生理性別,禁止跨性別者參與女子賽事;ncaa(美國大學體育協會)也修改政策,規定女子項目僅限出生性別為女性者參加。然而,支持跨性別權益的團體則認為,此類政策歧視少數群體,違背體育包容精神。
輿論分化:公平與包容的拉鋸
特納的行動獲得部分保守派人士與女性運動員支持。她表示,美國擊劍協會長期忽視女性對跨性別參賽的擔憂,「下跪是唯一能讓外界關注的方式」。反對者則指責其行為「歧視跨性別者」,並強調體育應優先保障個體身份認同。
沙利文本人未直接回應爭議,但其經歷折射出跨性別運動員的困境。支持者認為,遵循激素治療等科學標準的跨性別者應享有平等參賽權;反對者則堅持生理差異(如肌肉量、骨骼密度)可能影響競賽公平,尤其在力量與速度主導的項目中。
爭議遠未終結
特納的拒賽事件並非孤例。從田徑到游泳,全球多項運動中,跨性別者的參賽資格屢次引發激烈辯論。科學界對「生理優勢」的界定尚無共識,而政策制定者則需在公平與包容之間尋求平衡。此次風波再次凸顯體育競技中性別議題的複雜性——如何在保障女性運動員權益的同時,尊重跨性別者的身份,仍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未來,隨着更多科學研究的推進與社會觀念的變化,體育領域的性別政策或將持續調整。但無論如何,這場爭議的核心始終是:如何在多元價值觀中,守護競技體育的公平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