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的U20亞洲杯1/4決賽中,中國U20國青隊以0-1的比分遺憾輸給沙特U20國青,無緣四強,也失去了參加世青賽的資格。縱觀全場比賽,中國U20國青隊可以說始終佔據主動權,王鈺棟在第30分鐘的單刀以及第58分鐘創造的點球,都讓中國隊距離進球僅一步之遙。
遺憾的是劉誠宇的點球被沙特門將撲出,錯失拿下比賽的絕佳機會。尤其是補時階段,沙特隊完成了一次讀秒反擊。
比賽結束後,韓國媒體《朝鮮體育》對本場比賽進行了報道,只不過文章標題就不太友好,該媒體將U20國青隊稱為「最近40年最正常的一支球隊」,卻連世青賽都進不去。這種言論無疑帶有些許輕視和嘲諷,也側面反映出中國足球的尷尬處境。
客觀來講,韓媒的評價的確有些混淆視聽,不能因為一場失利就否定整支球隊的努力和進步。這支中國隊在小組賽以2勝1負的成績提前出線。王鈺棟、蒯紀聞、毛偉傑、依木蘭,包括罰失點球的劉誠宇都具備不錯的潛質,只不過,國內的足球環境決定了他們的成長上限,這絕對算是困擾國內球員提升的最大「頑疾」。
中國足球與亞洲強隊相比,在青訓體系、球員培養、聯賽質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導致在國際比賽中往往處於劣勢。
儘管如此,中國足球由弱到強仍然需要時間和耐心。我們不能期望在短時間內取得質的飛躍,但也不能因為暫時的挫折而失去信心。這是球員、球迷、媒體都要認清的嚴峻現實,中國足球需要更加科學的規劃和更加系統的執行。
U20國青的亞洲杯征程已經結束,但中國足球的發展仍在繼續。雖然國青隊關鍵戰遭遇了失利,但我們也看到了希望和潛力。這支年輕的球隊在比賽中展現出了頑強的鬥志和不俗的實力,他們是中國足球未來的希望。
需要承認的是,韓國足球的水平在現階段的確強於中國足球,有值得借鑒和學習之處,「恐韓症」也讓韓國國字號、俱樂部在對陣中國球隊時自帶優越感,但是不能因為這些而任意奚落貶低中國足球。
正所謂:成王敗寇,扭轉不利輿論的唯一方式就是在賽場之上用實力回擊一些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