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足最近在海口展開了新一年的集訓,目標是為即將到來的3月份18強賽做準備。
這兩場與沙特和澳大利亞的比賽,將決定中國隊能否順利晉級。
不過這次集訓的陣容跟以往相比,少了一個重要的身影,那就是李可。
你沒聽錯,李可,這位曾經的歸化球員、31歲的中場,選擇拒絕了中國足協的徵召。
別看他年紀不小,李可曾經被寄予厚望。
矛盾早就埋下了。
最近的這場集訓里,李可沒出現,而這背後並不是簡單的「身體原因」或者「個人事務」,而是他與足協之間早就有了不小的裂痕。
據了解,李可與中國足協的關係不太好,甚至有傳聞表示,他的這次拒絕,其實和去年亞洲杯的經歷有關。
當時李可被選入初步名單,但在比賽前的臨時調整中,他因為遲到被剔除出隊。
據說,這讓李可相當失望,因為這事兒直接導致了他和當時的主教練揚科維奇的矛盾。
而中國足協的態度則是堅定支持揚科維奇的決定,這讓李可心裏難受得不輕。
從那以後,李可與足協之間的關係就開始變得緊張起來。
而在最近的集訓中,李可完全拒絕了伊萬科維奇的徵召。
伊萬幾次嘗試說服李可回來踢球,但李可顯然已經不想再和足協有太多瓜葛了。
最終,伊萬也只能放棄,李可徹底「封殺」了回歸國家隊的可能性。
有網友分析,李可的拒絕其實不是完全出於個人情緒,而是對足協管理方式的強烈不滿。
他作為歸化球員,曾經為國安付出了不少,然而最後卻因為一場小小的失誤,就被剔除出亞洲杯名單,這對他的打擊可想而知。
更何況,李可加盟國安併入籍的過程可謂是波瀾壯闊,但如今卻只能眼睜睜看着自己在國家隊的機會一次次溜走。
對他來說,傷心與失望可能已經積累成了不可調和的裂痕。
李可的故事說到底就是一個歸化球員的艱難旅程。
雖然他為國安立下了赫赫戰功,並且幫助自己順利獲得了中國國籍,但國足的徵召卻始終沒有給他帶來應有的尊重。
每次參與集訓、備戰,他似乎都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棋子。
哪怕他在賽場上拼盡全力,依然沒能得到真正的認可。
至今為止,李可在國家隊的12場比賽中,沒有進球、沒有助攻,成績單相當「平淡」。
而他上一次為國出戰,還是在2023年的世預賽36強賽對陣韓國的比賽中,距今已經有14個月之久。
話說回來,這次集訓的陣容只有侯永永一名歸化球員,李可不在其中,似乎也是球隊的某種選擇。
或許,這種「割席斷交」的決定,實際上也在暗示足協對李可的態度。
從足協的角度來看,李可始終沒能適應他們的管理方式,甚至成為了一個不受歡迎的「異類」。
這些年來,足協一直強調團隊的紀律性和嚴格管理,李可似乎永遠都不在「規矩」範圍內,哪怕他曾經是歸化球員中的佼佼者。
看得出來,這個事件的背後,涉及的不僅僅是球員個人的選擇,更是中國足球的管理體系、歸化球員的定位、以及國家隊與足協之間複雜的關係問題。
李可能否與足協和解,回歸國家隊,這個問題的答案仍然沒有定論。
但從目前的態勢來看,李可和國家隊的關係,似乎真要走到盡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