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FIFA年度頒獎盛典順利落下帷幕,各大獎項的懸念也都最終揭曉。但相信球迷網友們也都注意到了,本次頒獎盛典無論是在前期還是後期的熱度,似乎都沒有金球獎高,話題度也比較有限。同為足壇年度重量級獎項,為何在熱度上會出現明顯的差距呢?
主要原因其實是兩點:第一個就是評選規則的不同。金球獎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獎項,投票群體主要由FIFA排名前100國家的足球記者組成。
而世界足球先生的投票群體就複雜得多,包括現任男足國家隊教練(每隊一名)、現任男足國家隊隊長(每隊一名)、每個地區一名專業記者代表、在FIFA註冊的全球球迷代表。不論實際投票人數,四類評選團成員的投票權重相等,主帥、隊長、記者、球迷各佔1/4。
理論上講,世足的投票群體更加專業,畢竟誰能比教練和球員更懂球呢?但專業的人不一定做專業的事情,教練和球員忙於比賽和訓練,可能根本沒有時間關注候選人的實際表現,甚至也根本不堪評選周期等規則,可能看到名單上哪個熟悉就選了哪個,尤其是小國主帥和隊長,更是如此。至於球迷投票,那就更別說了,選自己的偶像或自己主隊的球員就是了,導致獎項越來越接近於人氣獎。
比如,今年的評選里,有21個國家隊主教練和13個隊長把首票投給了梅西,其中不乏柬埔寨、斐濟、庫克群島這些名字,梅西的最終票數高居第六。而去年梅西能夠險勝哈蘭德,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於教練和隊長們沒有看評選周期規則,沒有注意到2022年世界盃並不在評選周期內。結果不僅讓自己鬧了笑話,還把梅西給架在了火上烤,不光沒有加分,反倒還減分。
而金球獎就不一樣了,雖然足球記者不如教練和球員懂技戰術,但因為長時間跟蹤報道比賽和研究規則,對球員在評選周期內的表現了如指掌,所以相對更容易作出公正的判斷,爭議相對較小,幾乎不會出現翻車現象。
第二點就是國際足聯的咎由自取。其實原本在1991年世界足球先生問世到2010年與金球獎合併期間,這個獎項的分量甚至一度略勝金球獎一籌。
但因為種種原因,兩大獎項在2010-2015年期間一度合併,並且仍叫金球獎,導致世界足球先生這個榮譽逐漸被人遺忘,以至於在2016年再度分離後,影響力已經不比當年了。
但話說回來,雖說兩者的口碑已然拉開差距,但世足已然有存在的必要,比如用它來作為金球獎的補充就比較合適,當一年內有兩名球員表現足夠出色時,沒有獲得金球獎的那個獲得世足,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