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兩支浮漂除了漂尾之外完全相同,那浮漂自身的靈敏度如何判斷?一般是通過漂尾來判斷的,有一個說法叫做漂尾是浮漂靈敏度的來源。不同的漂尾材質不同所以自重不同,粗細不同所以浮力不同,在垂釣時會存在非常大的差異。不過大致有這樣的基本規律,細的比粗的靈,硬尾比軟尾靈。
冬季天寒地凍水溫低,主要是釣耐寒的鯽魚為主。雖然鯽魚比較耐寒,但還是會因為低水溫的緣故存在吃口比較輕的特點。輕口跟滑口完全不同,前者是想吃但是吃不進去,後者是因為懼怕導致進食更加謹慎。魚口輕的表現就是吃鉤的力氣比較小,造成的浮漂動作一定是比較輕微的,所以為了讓漂相更容易被觀察到,一定是使用一支靈敏度高的浮漂,否則漂相都傳遞不出來。冬釣更加主流的浮漂選擇是細硬尾浮漂,因為這種浮漂有放大漂相的效果。
細硬尾如何放大漂相的呢?原因是硬尾浮漂是實心的,所以自重比較重,這個對比的是空心軟尾。再加上漂尾比較細的緣故,產生的浮力會比較小。那麼吃口輕的時候也容易拉動浮漂,並且會讓浮漂產生較大幅度的動作。容易被拉動是比較好理解的,浮漂動作幅度更大的原因是什麼呢?空心軟尾浮漂因為工藝的限制不能製作的太細,所以往往會比細硬尾的粗,軟尾還有自重更輕的特點,所以產生的浮力會更大一些。當相同的餌料作用在兩種不同的浮漂上時,細硬尾遠比軟尾下沉的目數更多,那就說明細硬尾的漂相肯定會更明顯一些。
那為何還是可以使用軟尾浮漂呢?這種浮漂明顯比硬尾更鈍,其實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首先來說細硬尾的浮漂對視力有一定的要求,眼神不好釣得稍稍深遠什麼都看不到,軟尾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其次才是關鍵,冬季正因為魚口輕的緣故,存在鯽魚就餌困難的情況。浮漂過於靈敏度時漂相不但幅度大,而且動作比較豐富,反而會造成不知道合時提竿的現象。軟尾浮漂比較鈍,實口傳遞出來也是小動作,假口乾脆就不傳遞了。所以軟尾雖然鈍,但是有漂相就可以提竿,因為軟尾會過濾不少小動作,確保漂相更加真實。
軟尾浮漂使用起來不太容易,不如細硬尾的浮漂好用,調漂、看漂上都有區別。看漂的話一定要學會看更小的動作,比如只有半目、一黑格的小口。調漂難度遠比細硬尾更大,主要是調漂的方法和找底難度比較大。軟尾浮漂更粗、自重還更輕,所以產生的浮力或者吃鉛量比較大,使用這種浮漂一定要注意比如稱餌重,否則找底就比較困難了。冬季不能釣靈,也不能釣太鈍,不釣靈是為了確保鯽魚更輕鬆就餌,不釣鈍是為了確保漂相的傳遞。小鉤、小餌團都無法壓下軟尾太多的目數,所以建議釣目比調目稍微高一點就可以了,這是在調低釣高。
在調低釣高時,只要釣目跟調目的差值超過魚鉤重量鉛墜就觸底了,魚鉤太小壓下的目數太少,所以釣目和調目的差值一定要小。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